提振消费,从何处发力?

时事   2025-01-08 12:35   北京  

提振消费 

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2024年岁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并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从此前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拓展到如今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从表述上看,措辞的变化显示出2025年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其中,消费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扩内需放在年度任务的第一位,十分少见,而进一步将提振消费放在首位,更是凸显了其重要性。”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强调。

岁末年初,海南旅游消费市场迎来传统旺季。图为消费者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购物。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回望2024年,提振消费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施力的重点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类促进消费、提振消费的相关政策和行动频出。业内人士分析,预计2025年消费市场总体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提振消费的政策将会更多、更实、更具有创新性,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将会更明显。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近日表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2024年,提振消费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重点。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放在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的首位。12月11~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上述工作作出更全面细致的部署,“扩内需”成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
政策是行动的“指挥棒”。2024年,国家出台促进和提振消费的政策可谓“全面开花”。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通知》;10月,民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看,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例如,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销售火热。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截至2024年12月13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八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超51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近90万台。

顾客在浙江省杭州富阳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此外,各地还通过发放消费券,激发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消费意愿与活力。例如,北京市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面向全市发放不少于3万张冰雪消费券;12月14日,“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第三轮第二批次准时发放;江苏省从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1月15日,发放价值1000万元的电影消费券……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在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消费券的发放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还能引导消费者向特定领域倾斜,如餐饮、文旅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为重心扩大消费

“2024年一年,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消费领域呈现出几个变化。
一是大宗消费增长比较迅速。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影响,2024年9~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0%以上,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0%以上。二是服务消费增长较快。2024年1~11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4%,其中通讯信息服务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0.1%,文化旅游市场比较活跃。三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涌现。2024年,“国风”“国潮”“新中式”等新消费概念不断涌现,社区集市、后街经济等烟火气比较浓的消费场景也推陈出新,年轻人喜欢的房车露营、汽车后市场新型消费快速成长。
对于2025年的消费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不畅,这就决定了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和首要工作。”他强调,其中的提振,很重要的体现即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消费专项行动。“我们以往在扩消费方面没有专门的行动方案,特别是全国统一层面的。这次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在消费扩张上面要有更大的力度、更大的范围以及更多的政策工具来进行。”
肖渭明表示,“展望2025年,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没有改变,消费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市场将持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我们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初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力施策。”

春节将至,生活在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的主播们开启“短视频+直播”模式,积极推介家乡的土特产,助力众多“土味”年货热销。图为“唐Q大队”助农工作室主播在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直播。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一是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二是丰富消费产品服务供给。一方面,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另一方面,扩大服务消费,以高质量供给来引领有效需求。三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将持续提升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区便民、机构养老等服务。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落实好带薪年休假制度,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
商务部近日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创新举办商旅文体健融合的促消费活动,组织开展好冰雪消费季、全国网上年货节、消费促进月等重点活动。同时,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出台推进首发经济的政策文件,发展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国盛证券表示,随着“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居民收入状况有望逐步改善,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有望回升至5.0%左右。


提振消费还需营造敢消费愿消费环境

培育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从宏观角度来看,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而要让人们敢消费、愿消费,增收是前提。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才能点燃更多的消费热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下一步,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改善收入预期,增强消费意愿;同时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丰富优质服务消费供给,激活服务消费潜能。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要实现增收目标,政策力度会更大,一系列更给力的措施已在路上。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力发展彝绣产业,建立“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发展模式,帮助当地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彝绣已成为促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图为游客在楚雄州南华县彝绣展馆挑选彝绣产品。新华社发(梁志强摄)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25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比如,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以及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荆文娜


一技在手 天下敢走

□ 荆文娜

“提振消费”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之一,而敢消费、愿消费的前提是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一技在手,天下敢走。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在强技能稳就业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累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400余个,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突破200万人次。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700余个,推动地方在重点工程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吸纳务工就业332万人次,有效促进了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
职业技能培训是帮助广大劳动者提技能、稳就业、增收入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共同富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基助力,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持续加大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的投入力度,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6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额度由最初每年5亿多元增加至2024年20亿元,累计支持地方建设414个公共实训基地,覆盖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培训超460万人次。
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共享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民营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推动公共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向企业生产必需领域集中,2024年培训企业职工超百万人次。创新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让更多青年走好就业增收之路;提供政策性补贴性培训,实现就业困难群体“一人好就业、全家有奔头”;通过创业技能培训等途径帮助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融得进城市、回得去故乡”,2024年上半年累计培训青年约40万人次。
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提技能、稳就业的重要平台载体,培训规模质量与建设技能型社会需求仍有差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部署。各地还需紧紧围绕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堵点”“难点”,决不能让民生项目“中看不中用”“叫好不叫座”。

END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责编/制作:张晶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李杨


中国发展改革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官方公众号,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全面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