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个必须统筹”】如何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质”和“量”

时事   2025-01-08 12:35   北京  

高质量发展的“质”和“量”:一个都不能少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从冻梨摆盘,到人造月亮;从冰上气垫船,到江上热气球……这几个月的哈尔滨延续了网红城市属性,创新冬季元素吸引大量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大幅提升,充分激活冰雪“冷资源”成为“热经济”的强劲引擎。相关数据显示,20242025年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突破5亿人次;自然地,冰雪运动也带动了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寒冬时节,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让哈尔滨再一次迎来充满独特魅力的冰雪“高光时刻”。图为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刚刚过去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在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更加自信,市场经济充满动力和活力。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一要求既是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精准把脉,也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现了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坚定决心。

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站在2025年起点,在当前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要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我们党秉持的科学方法论,协调好质量和总量的关系,既关乎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成效,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缺一不可


2024年以来,一份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一件件部门行业提高营商环境的扎实举措、一桩桩企业创新发展的精彩案例,释放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有效助力经济发展。图为绍兴市上虞区浙江创新激光设备有限公司的机械臂对不锈钢产品进行无缝激光焊接。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要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辩证统一,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
如何精准理解“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撰文指出,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质”通常表现为结构、效益和安全性,质变是这些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突变性飞跃。“量”通常表现为规模、程度和速度,量变是这些方面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质的有效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非只追求质的有效提升,同样追求量的合理增长。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以更大规模的经济体量为支撑。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要坚持把“蛋糕”不断做大。


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基础


202411日,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久洋吉”号汽车滚装船载着360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远赴墨西哥——这是中国汽车工业走过70年的一个缩影。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从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卡车下线,到红旗轿车横空出世;从改革开放后的百花齐放,到比亚迪年售新能源汽车超300万辆。目前,我国单月汽车产销量,比2000年全年总量还多——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勇攀“量”的巅峰的厚积薄发。

装载 “贵州造”新能源客车的出口专列停靠在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业一度想“以市场换技术”,却只能跟随发展,合资品牌同款车型往往成为全球价格高地。经过10多年的市场开拓与技术积累,靠抓住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弯道超车”机会,国产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大车企勇于实践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等多元技术路线,“死磕”智能化、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越来越高比例的自主创新——这是我国汽车工业“质”的飞跃。
从起步就落后世界的“短板”,到如今引领世界潮流的“长项”,充分证明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相互促进。
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7.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提升至16.9%;研发经费投入接近4698亿美元,投入强度达2.6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一系列关键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更好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提供了良好条件。
“大国重器”技术创新更与量关系紧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1号机组并网发电。蒸汽发生器被称为“核电之肺”,它所需的支撑板材质和规格特殊,过去需要进口。为此,国内相关企业从原材料开始研发、协同攻关,成功产出适用“国和一号”的大尺寸镍基合金支撑板。反应堆压力容器来自上海核工院和中国一重;汽轮发电机来自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一系列关键设备材料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填补了空白。
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反映为经济质量和经济总量两个方面,而非一个方面。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德忠撰文指出,统筹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是一项关乎全局的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才能更好更快积累充足的物质财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提质增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近年来,传统产业蝶变升级,钢铁、纺织、机械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赛道崛起;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创新捷报频传……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

在山东省荣成市一家燃气计量仪表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在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提质增效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实践中不断深化并实现,而质量的下一步则是品牌影响力的塑造。一个国家品牌价值越高,其对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力就越强。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品牌建设,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追求。近年来,我国企业市场活力不断迸发,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4.4万家增加至2024年的48.3万家。多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创新举措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的通知》,将其作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四个行动”之一——这是企业“量”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努力培育民族品牌,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扩大品牌消费,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组织品牌展示推广,连续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为自主品牌搭建展示平台;持续推动品牌走出国门,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中国自主品牌“走向全球”……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品牌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大幅提升,搭建了国产品牌走出去的影响力桥梁——这是企业“质”的飞跃。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张川川表示,如何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中质量与总量的关系,不仅是理论上的重要议题,而且是实践中的关键挑战。只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经济就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望2025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郭丁源

END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编/制作:张晶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李杨


中国发展改革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官方公众号,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全面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