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还没背完第一轮书?我当初10月末没背完第一遍书呢(但是400+上岸了)
文摘
教育
2024-09-30 18:57
英国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昨天我们发了我们包含的 648 个考点的《新闻传播学考点自测表》。但是问题来了!昨天有同学马上就在后台说了:648个!看的有点焦虑了!还有同学说,我第一遍书没背完,是不是可以考虑找工作了呀!别慌,其实要明确给大家说的是,648个知识点不是为了为难大家,给大家增加背诵困难,而是恰恰帮助大家减少背诵困难,因为最难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背哪里,背什么。相反,你有了这个知识点,你可以迅速的定位自己的问题,这样你会发现要背的东西一下就少了很多!还有就是真的人是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有人背的快,忘得快;有人背的慢,但忘的也慢。有同学说9月末没有背完第一遍书。其实我看了这个就不好意思了,其实我当初10月末都没有背完第一遍书,甚至夸张到直到考前一天才只背了一遍肖四的前两套。但是还是考上了。首先,关于我当时拖到9月还没背完第一轮书这件事,我总结了以下六点……
第一,太自信。是谁给我的勇气让我觉得我不需要太早开始,是我自己,迟迟不开始。第二,关注别人。明明知道每个人的开始背书时间不一样,背书速度也不一样,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对比我和别人的进度差距。第三,越关注越摆烂。对比就算了,我还会因为别人的进度调整自己的背诵安排——别人比我进度快?好焦虑!想摆烂了!别人比我进度慢?那我也不急了摆一会儿吧。第四,没规划。每天翻到哪里背哪里,经常背到哪里算哪里。第五,钻牛角尖。遇到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常常会停在那里耗费很长时间反复去背。有时候人虽然站在风口嗷嗷背了俩小时,实际上可能就背了2个知识点。第六,背书态度和方法都没整对。换来换去,光是调整背书方法就浪费了好多时间。在近二年和很多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有背书问题(be like:进度过慢/记不住/抗拒背书)的同学基本都踩过和我一样的坑。但是别慌,10月正好是调整我们冲刺阶段复习办法的黄金时间,所幸我当时也是在10月初恍然大悟,及时做了下面调整,而且相当有用!首先,心态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谁想得开,谁效率高。既然已经快10月了,我也不需要再纠结开始早晚的问题了,麻溜儿行动起来。还要严格要求自己,看到别人讨论进度就退出来,不参与话题,不看不听不知道。别人快慢与我无关,我不背自己的书去关注别人那才完蛋。现在已经很累了,不要再给自己找emo啦!其次,规划整体进度。发现时间紧张后,我看了看剩下的两个月里我大概要背多少,背到什么程度,具体到每周甚至每天大概是多少任务量,当然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以【周】、【15天】定周期目标,这两个周期是我实践下来感觉最好的,既有目标感紧迫感,也可以根据自己每日复习状态灵活调整。有了大致任务分配,每天需要背多少内容都心里有数,不光提高了效率,而且心里更踏实了。假设我们要用一个月背一遍《传播学教程》这本书,首先根据自己院校的考察频率把重点和非重点划分出来,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此前对各篇章熟悉、掌握程度来分配本月的重点背诵内容。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先背重点内容,然后我们按内容的多少安排每周任务和每日任务。如果要更细致一点,就可以直接参考我们的《新闻传播学考点自测表》,给自己列出不同的背诵要求,做详细的记录。很多同学不愿意“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自己的整个背诵知识点做一个列表。于是经常会很痛苦,我背到了什么地方?我现在该怎么办?这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要背多少,又怎么知道该怎么背呢?这样,就很容易崩溃。记住:恐惧不来自于敌人的强大,而在于对敌人的无知。最后就是具体的背书方法了,结合之前背诵的情况,加上对研友们的背诵方法借鉴,我寻摸出了几个很管用的方法。在说方法之前首先明确一点,背会、记住的前提一定是理解。死记硬背靠着大量的重复记住的内容,第一太浪费时间,第二记得不牢,第三不会运用。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这种背诵方法不是上策。这段时间大家应该都开始练题了,在写论述题的时候我们经常谈到的一点就是框架意识。其实不光是论述题,具体到每个小知识点都是有框架的。● 小知识点用小框架背,小框架一般包括:来源(出处)、定义、特征、分类、发展、评价(意义、局限)。这一段话看起来冗长又复杂,实际上我们按照框架中的几点分别对应去标注,结构很快就清晰了。
一种颜色代表一块内容,把分好的几部分对应到框架里,分别是:定义、分类(即两层内涵)、意义、局限。其中,分类里可理念和实操两种,实操中又有内容和形式。框架划分清楚后,我们能够对大篇幅的内容进行拆解,不仅理清了记忆的逻辑,而且方便我们去分别记忆每一个小部分。● 大篇幅/专题性的内容——多直接用来作为一道简答题或论述题的知识点——可以用大框架,大框架的划分就比较多了,比如常用的框架有:
归结原因或罗列措施——5W及其变形:传播背景、传播主体、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
互联网/平台/各类乱象归因及治理措施——政府、行业、平台、技术、用户等。
媒介融合——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平台技术、人才理念、内容形式等。
新闻报道现有不足与创新思路——报道理念、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分发渠道等。
上面提到的框架不是固定的,而且框架最好是我们自己总结归纳的,这样记忆更深刻。同时,框架不仅在背书过程中有帮助,答题的时候也能够运用起来,一举两得。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边背边在纸上划拉,随意写关键词,或者画标志、画框架,只要能够提示自己关键信息的都可以。边背边写的时候,我们的嘴、手、脑都被充分调动起来,记起来就会更快些。很多地方太复杂了,比如议程设置,背了前面忘了后面,怎么办?我的方法是:多画框架图,把你的记忆点通过结构图的形式给画出来。像这样:
你会觉得画图很花时间吗?但是,其实我们画画的时候,也是在我们为未来的答题做预演,它比单纯的扁平的背诵要有价值的多。事实和价值是定义,“2”是两层内涵,“想”即理念、“做”即报道方法,意义中的“真正专情”分别对应真实性、客观公正、记者专业性、知情权。“不完全”画了一个小人不能从圈子里跳出来,即个人无法跳出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环境。写出来的内容不需要特别严谨美观,只需要我们自己能理解、能起到提示作用就可以。而且我发现,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还能缓解背书的枯燥,在一个个知识点的拆解和组合中提高自己的自信(不信你今晚就试试)。背书的时候还可以无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场景、想谐音、想口诀,和正在背的内容联系起来。有时候想的越离谱,越不容易忘。还有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是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缝衣服);从这些例子中大家也能看出来,这类口诀基本都是在小知识点记忆中运用,尤其在新闻史和政治里面可以用得更多一些。费曼学习法很简单,就是把我们学过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最好这个人是相关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当我们自己能讲明白了,就说明是真的理解而且记住了。我当时是一个人在家备考的,所以我一般给我的猫讲课。(猫:对对对我就基础薄弱)这种方法听起来有点费时间,不过我们现阶段不需要把自己背过所有的内容都讲一遍,这个方法只用在那些难背的、自己总是背了就忘的知识点上就行。我们讲到哪里卡壳了,就再去看看哪里。看完再讲,反复多次,直到记牢。当复习任务真的很多,你的背书习惯无法让你加速起来的时候,我们除了背书之外,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快速掌握院校常考的知识、巩固知识。灵活一些,不要只埋头苦背。三类优先:真题里分值占比大的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点(这个不背完全没有办法);几乎每年都会出道题的高频专题(媒介技术、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直播视频、媒介融合、网络舆论、国际传播);三类次要:分值占比小的科目(如一些学校新闻史就考5分);可以通过关键词推导出的其他专题(有同学可能说考了怎么办?答案是用关键词来编,比如元宇宙,其实你掌握了关键词可以自己编,因为这个东西其实老师们也没有一致意见);虽然大纲有,但往年几乎没考过的——放在次要位置;三类必考大题:新媒体环境下的理论变迁,传播学教程的课后习题(前提是用教程且考察比较简单的学校),国际传播题目(一般必有一道答题)简而言之:学校考啥我们重点背啥;不死记硬背我考场写不出的基础知识就重点背。这个做法有一定风险,但对于时间真的很紧张的同学来说,也是最保值最高效的方法,换个角度:其他啥都背的同学,也不一定能记住啊是不是,更何况几乎没人能做到犄角旮旯都背到。我们每天累死累活背书是为了啥来着?就是为了会答题呀!我们来想着师哥师姐能给划划重点是为了啥来着?就是为了能精准背背自己院校的考点,押一押自己院校的题呀!所以背练结合是必须在10-11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亲身实践觉得很有用、很提分的办法。曾有民间传闻“无论考什么试,你把它近几年的试卷翻出来多做几遍,就能摸准它的套路和脾性”,对此我认为:民间传闻,还真有两把刷子!所以这就要多强调一下【模考试卷】的重要性了,能够同时满足你【练题+掌握院校核心考点】的也只有通过做试卷了。练两套从题型到题目设置,都全面契合自己院校的考卷,比你嗷嗷背20天都来得有用。上面说了很多方法,最后再说一下我们这段时间容易陷入的误区。首先,不要总琢磨能不能背完这件事,因为事实上没有人能背得完。就算背得再久,上考场之前还是心里没底,总觉得自己这儿没背那儿忘了,还是会站在考场外面背到剩几分钟了才进去,直到发卷的时候都在琢磨:哎?我刚刚背的那一点后面是啥来着?所以,不要把剩下的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追问里,一直坚持背下去就好。一定要坚信自己经过这么久的学习和积累,即使没背完,到了考场上也能写个七七八八。其次,时间有限是事实,我们务必学会取舍,抓大放小。把我们的完美主义强迫症都抛开,现在不要再想面面俱到了,把重点部分牢牢抓住,就够我们在考场上发挥了。我当时到了后期还会在一个知识点上抠细节抠字眼,浪费了好多时间,性价比太低,不要这样!另外,一定要把自己背不下来的东西画下来!背过一遍就能记牢忘不了的那是电脑,但是不能永远走回头路。很多同学一直觉得自己反复背背不完,结果一看总在几个知识点上反复打转,更无奈的是80%的事件居然是复习已经背过的内容!,用一个词形容这就是“鬼打墙”。所以必须画下来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谁心态更稳谁更可能笑到最后。虽然我们从开头到这里一直在反复强调时间有限,但这只是从我们背诵的整体任务量出发来说的。其实两个月够我们再学很多的了,就算一天只能记一个知识点,到考前也能背60个。不要盯着已经过去的时间,多多规划接下来的安排,每一步都会算数。时间来不及了没关系,许多难点直给答案,背就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