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淮军》(10集),“中兴之师”光环的消失,扯下了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

文摘   2024-12-27 09:24   宁夏  
“淮军”以“中兴之师”的光环笼罩出道,本想“扶大厦于将倾”。可是,随着一系列的事件打击,使得“中兴之师”光环的消失,却成了扯下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的助手。
他们初时满怀壮志,誓要力挽狂澜,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从崩溃的边缘拉回。然而,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却如同天堑一般难以逾越。淮军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每一次胜利都似乎是对国家命运的短暂喘息,但胜利的余温还未散去,新的危机便接踵而至。

内忧外患交织之下,淮军逐渐意识到,单凭武力已难以挽回这个庞大帝国的衰落。朝堂之上的腐败与无能,如同蛀虫般侵蚀着国家的根基,而民众的生活也日益困苦,不满的情绪在民间悄然蔓延。淮军中的一些将领开始反思,他们意识到,真正的中兴之道,不仅仅在于战场上的胜利,更在于国家的治理与民众的福祉。

然而,这股清流的声音在浑浊的朝政中显得如此微弱,最终只能化作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随着淮军内部的分化与外部的压力日益加剧,他们曾经的“中兴之师”光环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与接受。
而当淮军最终成为推动清朝覆灭的一股力量时,他们或许才真正明白,一个国家的兴衰,从来不是由某一支军队所能决定的,而是由无数人的选择与努力共同铸就。

在历史的长河中,淮军的名字或许会被风沙渐渐掩埋,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沧桑与变迁。
“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演绎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淮军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 
1集:叫花子兵进上海

历经风雨沧桑的十六铺码头曾经演绎过一个鲜为人知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公元1862年4月8日,几艘挂着英国旗帜的火轮船缓缓靠上了上海十六铺码头,船上满载着从安庆来的援军,对于陷入重围的上海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当这些大兵从火轮船走下来时,满怀期待的上海人不禁失望了--与当时驻守在上海的清军和洋兵们比起来,李鸿章刚刚组建的淮军土里土气、简直不堪入目,活像一群拿刀执枪的叫花子从天而降。

第2集:是骡是马遛一遛
137年前,安徽会馆在北京城赫赫有名。当时北京会馆共414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鸿章牵头建的安徽会馆,建成于1871年。当时的李鸿章可谓如日中天。他在短短3个月内变戏法般变出了一只淮军。他何以有如此之大的感召力。
第3集:磨难星的丧钟
 146年前,名噪一时的常胜军头头华尔在宁波慈城镇被太平军击毙。被李鸿章称之为磨难星的华尔虽然为清廷所用,为淮军打了上百场的胜仗,但是因为其的骄横跋扈也被清廷视为肉中刺。之后李鸿章觉得常胜军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也想除掉华尔。
第4集:克虏伯大炮的迷梦
厦门岛南端的胡里山炮台,被称之为世界古炮王,这里安装的就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克虏伯大炮。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对威力无比的克虏伯大炮十分崇拜,于是,在普法战争的第二年,立即奏准清廷,购进了328门克虏伯大炮。为了能够使得国家自强,李鸿章继此之后开始了学夷之路。
第5集: 铁路难 难于上青
唐山开滦煤矿一号井是老字号矿井,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矿井,中国最早的标准化铁路唐胥铁路、最早的蒸汽机车龙号机车都是诞生于此。但是在铁路未修建的时候,在清朝,从皇帝到平民的态度都惊人的一致,即中国不需要铁路。同时洋人们都在争夺修缮铁路权,坚持在中国修建铁路。
第6集:刘六麻子保台湾

刘铭传一生大起大落,五次辞官回乡都居住在合肥大潜山山脚下的刘老圩。公元1884年,法国人在台湾借端挑衅,妄图掀起战火,占领台湾。而刘铭传临危受命,应诏出山,带领淮军旗下劲旅,应对船坚炮利的法国人,保卫台湾。刘铭传在东南抗法保台的卓越功勋至今为国人所铭记与赞扬。

第7集:来自东洋的阴谋

一座总督府衙,半部清史写照,说起赫赫有名的直隶总督署,今天的保定人言语之中总是透着几分自豪。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威严地矗立在世人面前的总督署,也纪录着一段段历史篇章。

第8集:龙旗飘扬的舰

“定远”舰是北洋海军的象征,它见证了大清帝国一段辉煌的海上往事。而在1895年2月5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威海卫军港使得“定远”舰发生爆炸,被迫搁浅刘公岛南岸沙滩。2月10日北洋海军丁汝昌下令炸毁“定远”舰,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号称东亚一流的北洋海军在它正式成军后的第七年,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第9集:裱糊匠的一声叹息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皇室同时下诏宣战。经过海上和陆上的数番鏖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旅顺城遭日军血洗。甲午之战最终以清廷的全面溃败而结束,这场战争击碎了笼罩在“中兴名臣”李鸿章头上的所有光环,而号称“中兴之师”的淮军也同样留下了令人不堪回首的一页。

10集:落日旌旗大将坛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的李鸿章一下子从权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被人取而代之,他赖以起家的淮军也因在整个甲午战争中的节节失利而一蹶不振。“中兴之师”的神话破灭了,改练新军之说开始盛行,袁世凯等人也开始凭借新军登上了政治舞台。
【素材来源网络,以供学习之用,侵删】



甜蜜非凡
展示人文历史,感受传统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