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看《慧能大师》(全6集),悟自己人生

文摘   2025-01-05 22:04   宁夏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

据《宋高僧传》等记载,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三岁丧父,稍长靠卖柴养母度日。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是黄梅弘忍处传授,于是在龙朔元年(661年,一说咸亨间[670-674])时,赴黄梅参见弘忍,作“行者”,在碓房舂米。

后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上座神秀主张渐悟,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主张顿悟,让人代书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此句按敦煌本《坛经》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得到弘忍赞许,密授法衣。因惧人争夺法衣,回到岭南,混迹市间十六年。

仪凤元年(676年,一说垂拱年间[685-688]),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法师,得以落发,智光律师临坛为授满分戒。第二年回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

与神秀在北方倡行的“渐悟”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武则天和唐中宗曾召慧能入京,均辞。圆寂后,受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

广州光孝寺六祖碑


慧能的禅学思想,见于其弟子法海集记的《六祖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此经后来曾被神会系一度改编作为传宗的典据,故其中夹杂后起之说,但大体上还可见到慧能主张是舍离文字义解,而直澈心源。他说这种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悟即能超脱三界。

《坛经》是中国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中国佛教典籍。《坛经》代表着佛教中国化,也代表了佛教中的最高智慧。

在佛教的历史上,六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的思想相融合贯通的思想家,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扬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他也被尊称为“六祖”。

慧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这就不同于北宗的教人静坐看心,认为那样将心境分为两截,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慧。他教人只从无念著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

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慧能的弟子很多,《景德传灯录》及《传法正宗记》皆载有嗣法四十三人。《法宝坛经》说有门人十人,《祖堂集》列举八人。但是最著名于后世的,即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人。他们得法后,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岳二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衍为临济、沩仰二派;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形成了禅宗五派法流。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迁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给慧能赐送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赵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慧能创立禅宗是佛教史上一镒空前大改革,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第一,他大胆破除佛祖 的权威,不承认有所谓外在的佛,认为佛就在本心中。第二,他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与儒家"人皆可为尧舜"的性善论相通。慧能之后,禅宗更进一步向儒家靠拢,竭力与儒家的以教悌为人之本的伦理学说相调和,写了大量论教的著作,从而促使了佛教 的进一步儒学化。

他不但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主张不用背诵佛经,不需累世修行,只要认识本心,就能成佛,即所谓"顿悟成佛",从而不但迎合了上层统治者和士大夫的需要,而且也为下层人民信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四,他在宣传"顿悟成佛"的同时,还提介自由任运的生活方式,促使禅宗生活的平民化、世俗化。慧能的三传弟子怀海禅师,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宗佛,并将这一宗佛写进了《百丈清规》,从而对后世禅寺的建设及其劳动自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禅宗得以在中国迅速传播、广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集:根在新洲

六祖惠能大师俗姓卢氏,祖籍河北范阳郡,随父流放岭南新州。公元638年惠能大师出生在新州,二十多岁时离家拜师修佛,公元713年于家乡新州圆寂,其真身现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惠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南宗创始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亦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第二集:岭南行者

湖北黄梅县是中国传统佛教禅宗圣地,曾诞生三代佛教祖师,当年惠能离开岭南新州老家,步行一千多公里到此地的东山禅寺拜五祖弘忍为师修佛,弘忍大师略加试探就知惠能悟性非凡,将其安排在寺中做行者。八个月后,惠能通过五祖征偈接过传承衣钵,不料此举引得神秀大师弟子不满,惠能不得不隐居隐居岭南的怀集、四会长达十五六年,期间六祖惠能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南宗思想,敬请关注。

第三集:心性之光

早在两汉时代,广州就是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此兴起的中外通商贸易日益繁盛。使得包括印度佛教文化在内的西方文化也随之经海路陆续传入岭南。公元676年,六祖惠能来到广州,首先去了光孝寺。

第四集:花开南北

当年惠能大师于岭南曹溪弘传“明心见性”、“直了成佛”的顿教法门,期间武则天和唐中宗曾多次请其进宫都被婉拒。“三武一宗”灭佛期间,神秀大师领导的北宗遭重创并逐渐消亡,而南宗却一枝独秀,惠能大师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方式教出多位佛学智者,南派禅宗后由此衍生出五家七派遍布大江南北,且均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根本佛学思想,敬请关注。

第五集:惠泽九州

曹溪,广东韶关地区的一条河溪。因为唐代的惠能大师正是在曹溪河畔的宝林寺创立了禅宗南宗,传法三十七年,曹溪因此成了惠能南宗的代名词。惠能圆寂后,经弟子的努力弘传,南宗取代了北宗成为禅宗正统,发展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从那时起,惠能大师的禅学思想便宛如一股清泉活水,从岭南曹溪汇入了中华文明的长河。

第六集:禅播四海

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毕生在岭南弘传禅宗顿教,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惠能禅法逐渐成为禅门正宗,并发展衍生出“一花开五叶”的格局,后来惠能弟子的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而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敬请关注。 


【素材来源网络,以供学习之用,侵删】


甜蜜非凡
展示人文历史,感受传统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