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全6集),用科学解释古代典故,收藏给孩子看吧

文摘   2025-01-02 22:13   宁夏  
古代的很多事件,典故等等,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有的觉得不可思议。《典故里的科学》就尝试用科学解释古代典故,让人耳目一新,不妨收藏给孩子看吧。
好奇心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探索欲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中的科学智慧,那会比干巴巴的知识灌输印象深刻得多,因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了《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
该片在每集开头通过一段趣味动画,再现了曹冲称象、伏地听声、刀枪不入、身轻如燕、老马识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经典典故,以“参与型纪录片”为主导模式,用趣味动画引出典故、提出疑问,科学求证人沉浸式调查、溯源、多角度求证、专家趣味解惑及实验等,带来极大观赏性的同时,也激发孩子深入思索,在普及科学知识中,提倡逻辑思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典故的引申含义是容易忽视的细节往往能成为致命的问题,也在数千年里不断警醒众生。然而,小小的蚁穴真的能使千里之堤崩溃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多档文化、科学类节目主持人高泽民将作为求证人,穿越古今,考究典故背后的科学真相。

二集:伏地听声

一位剑客正在躲避仇人的追杀,只见他俯下身来,耳朵紧贴地面,判断着敌人的位置和距离。这样的绝技绝非小说家的杜撰,在北宋沈括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这就是伏地听声。

第三集:刀枪不入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誉为睿才,足智多谋。但是在一种古代防护装备面前,他也曾吃过苦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征南蛮时,六次擒获首领孟获。但孟获仍然心有不甘,于是,孟获请来了南蛮族的勇将兀突骨,他精心训练了一支藤甲军队。特制藤甲刀枪不入,遇水不沉,轻便灵活,藤甲军可谓水陆无敌。那么,《三国演义》中“刀枪不入”的藤甲衣真的存在吗?科学求证人高泽民将带大家一探究竟。

四集:曹冲称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一直闪耀着一个神童的传说,他就是懂得利用浮力给大象称体重的曹冲。1800多年前,小曹冲如此逆天的智商的确令人瞠目结舌,再加上他过早夭折,史料极少,更引发了人们对“曹冲称象”这个典故的质疑。为此,科学求证人高泽民将前往云南、河北、辽宁三地,探究其中的玄妙。

五集:身轻如燕

“身轻如燕”是很多人毕生苦苦追寻的终极梦想。这里的“燕”并不是燕子,而是汉成帝时代的传奇皇后——赵飞燕。她能歌善舞,体态轻盈,轻盈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相传,一次汉成帝与赵飞燕在太液池中泛舟赏景,飞燕翩翩起舞,侍郎冯无方吹笙伴奏。不料船行至湖中时,突然狂风骤起,险些将赵飞燕吹倒。冯无方扔掉手中的乐器,飞身抓住了赵飞燕的双脚,将她托起,飞燕在托举之下继续从容舞蹈。这便是“身轻如燕”的典故。那么,“身轻如燕”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科学求证人高泽民将带大家一探究竟。

六集:老马识途

出差、远游,对于现代人来说司空见惯,但是在古代,出趟远门可不容易。《韩非子·说林上》中这样写道:“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这便是“老马识途”的典故。老马真的能够识途吗,科学求证人高泽民带着疑问来到了云南省大理市凤阳邑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典故的引申含义是容易忽视的细节往往能成为致命的问题,也在数千年里不断警醒众生。然而,小小的蚁穴真的能使千里之堤崩溃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多档文化、科学类节目主持人高泽民将作为求证人,穿越古今,考究典故背后的科学真相。

【素材来源网络,以供学习之用,侵删】

甜蜜非凡
展示人文历史,感受传统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