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平阳体”那篇文章里,我说过,没有天才不要去写诗,因为好诗都被唐朝人写完了。这话是我当年的一个老师讲的,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写诗需要天才。
这个话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庸人写的诗,简直是玷污了“诗”这个字。如果是普通人倒罢了,很多还是有身份的人。
前几天写关于“平阳体”的那篇文章,题目叫《就因为作者是海南作协副主席?如果这也叫诗,还有什么不能叫诗?》介绍了一首歪诗,今天再来介绍一首歪诗。
这首诗——姑且叫它为“诗”吧,否则不好叙述,题目叫《用一天的时间思念孔子的样子》,作者阎安不是普通人,拥有如下闪亮耀眼的名头:
1.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2.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
3.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4.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5.《延河》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
但是仔细读一读他的这首诗,实在与这些名头不相匹配。这个虽然比海南作协副主席艾子的那个“导游诗”好一些,但也实在是拙劣得很。
首先,明显可以看出,诗的题目与诗的内容是不吻合的,可以说是“诗不对题”。诗的题目是“用一天的时间思念孔子的样子”,但是看诗里,只提到了“晚年孔子的后脑勺”不说,这还是一个比喻。
也就是说,诗里正面写的是“一整天望着天空发呆”,而不是“用一天时间思念孔子的样子”,“晚年孔子的后脑勺”仅仅只是用来比喻“一无所有”的天空。况且,“孔子的后脑勺”也不是孔子的样子。
诗里确实写到了“一天时间”,因为明确说了“一整天”和“不留心晴空已是夜空”,但是,这“一天时间”是被用来“望着天空”和“发呆”,而并不是用来“思念孔子的样子”,典型的跑题。
其次,“晚年孔子的后脑勺”这个比喻实在莫名其妙。众所周知,孔子名丘,传说与他的头顶有关。
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wéi)顶,故因名曰丘云”。唐代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yǔ)也,故 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简而言之,传说孔子生下来头顶是中间低四周高,这应该是出生时头顶的囟门没有完全闭合的缘故。
而除此之外,再没有关于孔子头部特征的记载,更没有关于孔子晚年时后脑勺的记载。所以,不知道这个喻体从何而来,又表达什么意思,实在是莫名其妙。
从诗里看,作者说“天空一无所有,很像晚年孔子的后脑勺”,“天空一无所有”应该是指万里无云。而根据“一无所有”,似乎“晚年孔子的后脑勺”没有头发?亦或是说孔子晚年没有智慧了?
说孔子晚年后脑勺没有头发,一无所有,显然没有历史根据,没有这方面记载。而如果说孔子晚年没有智慧,更不对了,孔子晚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思来想去,作者大概是想说,孔子晚年心无杂念。众所周知,孔子一直想恢复周礼,推行仁政,为此周游列国,但是到处碰壁,最终无用武之地,不得已而在晚年一心扑在典籍整理工作上。
这样理解,后面“晚年孔子的后脑勺像北斗七星一样幽冥而灿烂”似乎就说得通了。但是,这样的意思,用“后脑勺”来代指,能合适吗?关键是,作者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而不管是不与不是,其实都显得很别扭,这绝不是一个好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