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添时间”关注我呀
原文摘录:
“这意味着每一个婴儿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况。这些调整,就像原子核一样,以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和发展。当然,人生后面阶段的许多其他事件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维形,所以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忘记它们。”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
•
✦
所以哭也没关系吗?”,“我记得父亲完全不允许我哭。我一哭,他就会说:马上停下来,不然我就要对你发怒了!所以我当然就停了下来 “你现在可以选择,”苍鹭非常严肃地说,“你是要听从你已经死了的父亲的声音,还是要允许自己做主?”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探索童年
✦
•
✦
"人生的剧本都是在童年写就的。"
这句话来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
作者用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一只饱受情绪困扰的蛤蟆,在心理医生鹈鹕医生的帮助下,逐渐治愈自己的故事。
蛤蟆先生虽然生活优渥,但总是郁郁寡欢,情绪低落。
直到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才发现自己的痛苦源自童年。
这让我想到:为什么有的人历经风雨依然阳光,有的人却总是活在阴影里?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改变,始于认识自己。
01
童年的阴影 是一生的情绪底色
在故事开始时,蛤蟆先生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他住在豪宅里,有着体面的工作,还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但他总觉得生活灰暗无光,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
在鹈鹕医生的引导下,蛤蟆先生逐渐回忆起童年的种种。
原来,他的父亲是个严厉的商人,对他要求极高。
"你必须做到最好。""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让人失望。"
这些话语如同刻在骨子里的烙印,让他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期待。
母亲则是个温柔但软弱的人,从不敢反驳父亲的决定。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蛤蟆先生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感。
他变得追求完美,害怕犯错,总是担心别人的评价。
这不禁让我想起生活中那些看似成功,实则内心痛苦的人。
他们或许拥有令人羡慕的外在条件,却始终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正如书中所说:"童年经历就像一个模具,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影响,我们就会一直被过去的阴影所困。
02
情绪背后 是错误的思维模式
通过心理治疗,蛤蟆先生发现自己有很多不健康的想法。
"我必须做到完美。"
"如果失败了,就证明我是个废物。"
"别人的认可才能证明我的价值。"
这些想法像一座无形的牢笼,把他困在其中。
有一次,蛤蟆先生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误。
按理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他却陷入了严重的自我否定中。
鹈鹕医生告诉他:"你的痛苦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你对事件的解读。"
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因为一件小事就自责懊恼,把所有责任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或者极度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为此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
就像书中说的:"我们常常是自己思维模式的囚徒。"
要打破这个困局,首先要做的就是觉察这些想法。
当我们意识到某个想法不合理时,就可以开始改变它。
03
治愈之路 始于接纳真实的自己
在治疗过程中,最让蛤蟆先生感到困难的,是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习惯了戴着完美的面具生活,害怕展现脆弱的一面。
但鹈鹕医生告诉他:"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勇敢。"
慢慢地,蛤蟆先生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
他开始理解:那个追求完美的自己,其实是在寻求安全感。
那个害怕失败的自己,是童年缺乏鼓励的结果。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当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软弱和不安时,反而会发现这些特质让我们更加真实和完整。"
生活中,我们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自我接纳?
不必总是追求完美,允许自己犯错。
不必事事在意他人眼光,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间。
就像春天的嫩芽需要时间生长,心灵的治愈也需要耐心等待。
04
写在最后
蛤蟆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是可能的。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童年,但可以选择如何看待过去。
虽然旧有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但我们可以培养新的认知方式。
虽然接纳自己需要勇气,但这正是获得内心自由的必经之路。
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纳自己时,就会发现内心其实一直住着一个渴望被爱和理解的小孩。"
也许,这就是心理治愈的真谛。
不是要否定过去的经历,而是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它们。
不是要完全改变自己,而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当我们能够温柔地对待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时,治愈之路就已经开始了。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你不必成为完美的自己,你只需要成为真实的自己。"
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该记住的人生箴言。
END
多点一下【赞】和【在看】多一条小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