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上海金桥LaLaport打卡记

企业   2025-01-10 09:01   越南  

  目录

1、项目简介

2、“侧中庭”牵强

3、“哑铃”端头难解

4、“剪刀式”扶梯莫名

5、导视无分级

6、挑空尺度“非常规”

作为一名动漫迷,终于前去打卡了心心念念的高达,也顺带详细考察了这座有着纯正日系血统的金桥LaLaport。

本文上篇从商管视角阐述对于项目设计的思考;下篇梳理项目首个招调周期的业态品牌调整。

威风凛凛的高达依然吸引了很多打卡拍照

# 1

项目简介

上海LaLaport位于浦东金桥,根据项目招商手册介绍,项目5km人口85万人,商业建面12.9万㎡,占地面积4.28万㎡。

金桥LaLaport区位
细数图纸柱网,南北最长处27个,建筑长度230m左右,东西最宽处8个,宽度在65-70m之间。
简单粗暴计算,项目单层面积约1.5万㎡,12.9万㎡的宣传口径应该是包含了停车场面积的GFA口径。结合天华设计院公众号介绍,项目GRA口径商业建面应该是9.5万㎡。

# 2

“侧中庭”牵强

项目地块为偏窄的长条形地块,采用了简单常见的一字型动线,通过两端的主力店和中间的主中庭串联成哑铃状。
一字型动线原本是最简单、也最安全的动线类型,但LaLaport的设计中有诸多和内地商场不一样的非常规设计。
金桥LaLaport动线组织
其中之一是非常罕见的把主中庭设置在正中间一侧。
从现场实际效果看,主中庭由于不位于主动线上,且受扶梯、柱子的视线遮挡,活动氛围传递较弱(LaLaport的中庭图很少见俯瞰视角)。

其次,在“热点均匀”方面欠考虑,项目可承载活动的中庭节点仅一个,按照LaLaport的动线长度和单层面积,应至少设置一主一次两个活动中庭
唯一的中庭两侧多实墙面,中庭的高展面价值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金桥LaLaport主中庭

侧中庭的经典设计案例是北京颐堤港,但北京颐堤港首先是一个大进深的环形动线平面,其次,项目是一主两副的中庭组合。

北京颐堤港主中庭

和颐堤港的逻辑一样,设计的本意也可能是想用主入口的大中庭承接东侧的停车场客流,但项目基底进深浅,入口设置大中庭意义不大。

# 3

“哑铃”端头难解

正常设计逻辑中,可以用扶梯的位置调节端头铺进深进而修饰端头铺面积。

金桥LaLaport 两边扶梯口到端头的进深长达5-6个柱跨,扶梯因为采用上下对齐分布,实际并未起到调节进深的作用。

而项目楼层又高达六层,这意味着项目团队需要消化12个3000㎡的端头铺

金桥LaLaport F4 平面图

实际招商很难落地如此之多的主力店,为了分铺拆分出多个门头,原铺位线需内退,内退就会造成铺位线和扶梯口的距离很远。

金桥LaLaport F4 北端头
目前项目12个端头中南端处理尚可,但UR、优衣库这种愿意配合一托二且接受如此大面积的零售门店本来也是可遇不可求,不具备普遍性。

北端暴露问题较大,F2北端 G-Spuer 撤店后,铺位线内退一个柱跨,引入了迪卡侬和KURA寿司。内退面积留白空置,空间较尴尬;内退空间的柱子虽然做了广告位包柱,但还是存在遮挡。

金桥LaLaport F2 迪卡侬

KURA寿司的门头是一个侧边门头,展示面一般,其他楼层同等位置也存在这个问题。

金桥LaLaport F2 KURA寿司

F4北端Nashi和蘭泰式古法按摩深藏在内侧,多经点位区域仅有一个乐摩吧。由于展示面和客流到达问题,零售/配套业态前增加多经点位实际缺乏落地性。
金桥LaLaport F4 北端
F5北端分拆成11个铺处理成了日式餐饮主题街区—旨味町,因为日系开发背景和周边日企集聚的原因,这确是项目的独特优势。但副动线造成的门头展示和客流到达问题很难解决。

金桥LaLaport F5北端

这几个端头铺很明显处理得非常吃力,当然,运气确实也差了点:超市(G-super)和健身房(威尔士)的雷都踩到。

主力店前留白公区做多经点位并非完全不可取,但一般仅适用于超市、儿童游乐等停留时间长、目的性较强的主力店。

苏州吴江万象汇Meland同样位于端头,品牌门口的中庭封板,处理为岛铺。

苏州吴江万象汇F3平面

也有部分儿童游乐品牌如业绩较好,需要门口的公区扩展租赁面积增加游乐氛围。上海新达汇卡通尼充分利用了门口的公区增加了小火车、娃娃机等产品。

上海三林新达汇F3卡通尼乐园

LaLaport F3的南端是用汤姆熊/金宝贝和儿童游乐多经点位组合,这种方式更加符合常规逻辑。

金桥LaLaport F3 北端头

有细心的读者可能有注意到,项目扶梯这么设置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迎合超市和电影院的铺位线。

在购物中心落位中,垂直铺位线不对齐较常见,上文例举的上海新达汇、吴江万象汇均存在这个问题。处理的方式也很成熟:扶梯没有必要追求上下一定要对齐;如果一定要上下对齐,扶梯出口直接设置在主力店内也是一种做法。

按照现场情况复盘,项目的两侧扶梯应该往前推至少两个柱跨,既能拉长动线,提升单层平面可逛性,也能缩小端头铺进深/面积,还可以提升侧边铺展面。

同样是日系背景,永旺梦乐城几乎所有的项目均是用的“哑铃”动线但其动线成立是因为有三个前提:
  • 自营超市、百货和儿童游乐;

  • 楼层低,很多项目仅有3层,自营主力店再外招电影院和一些平价主力零售(如NITORI、优衣库)即可消化;

  • 单层动线远长于金桥LaLaport,存在“哑铃”动线的必要性。


苏州吴中永旺梦乐城

# 4

“剪刀式”扶梯莫名



购物中心扶梯排布以并列式为主,核心原因在于人流上行动线需绕扶梯一圈,增加门店的经过客流。这也是并列式扶梯边经常可以支撑多经点位的原因。

上海三林新达汇 并列式电梯
对于高楼层项目,加强垂直引导一般借用垂直电梯、观光梯、飞天梯,在一些单层平面较大的项目,也会采用并列式+剪刀式组合的设置(且以并列式为主)。
在垂直动线的处理上,金桥LaLaport的扶梯排布很少见:地面三步扶梯全部是剪刀式(唯一一组并列式扶梯是去停车场的)

金桥LaLaport 三部扶梯

剪刀式扶梯的问题不仅仅是遮挡,还在于人流引导:客流不必绕扶梯挑空区一圈,可以快速上下,影响中间楼层人气。

金桥LaLaport 剪刀式电梯

F4南端的NITORI,位于扶梯上行口背面,门头前又因为退线原因留白了大片公区,铺位线和电梯口距离远,人气相较冷清。

NITORI 金桥LaLaport

# 5

导视无分级

普通消费者对于商场的品牌认知远不如专业从业人员,尤其对于高楼层项目,各楼层的业态集中指引导视是楼层引流的重要窗口,一般至于扶梯口、电梯等候区。

上海三林新达汇导视展示各楼层核心业态

上海宜家荟聚导视展示各楼层主力店&亮点空间

金桥LaLaport的导视结构中似乎没有做信息分级,无论是通道上的楼层导视还是电梯厅导视,内容均是直接颗粒度到品牌名,没有关于各楼层核心业态/主力店的集中指引。

金桥LaLaport导视(部分)

即使是最重要的扶梯口单层平面导视,也只体现品牌,不体现业态。
金桥LaLaport导视(部分)

除快速上下的剪刀式扶梯外,缺乏楼层业态指引,也是影响中间楼层客流的原因之一。

# 6

“非常规”尺度


项目的非常规设计还体现在通道挑空尺度。项目的人行通道尺度目测约4m,属正常尺度,但通道挑空尺度较窄。

金桥LaLaport人行尺度

下图为项目南端较大的通道挑空中庭,和柱网尺度对比,宽度仅4m左右,内地标准尺度一般在8m。

金桥LaLaport挑空尺度

项目北侧的通道挑空中庭,目测宽度仅2m左右,仰望有种“一线天”的即视感,实际已经失去了“挑空”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封板。

金桥LaLaport挑空尺度

对于习惯了内地常规Mall的消费者,这样的尺度会导致空间体验“紧凑逼仄”。

其实项目65-70m的建筑宽度完全不至于需要把挑空中庭做的如此窄。

常规商场挑空尺度


很多年前参加一个方案讨论会,一位设计总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扒开那些标杆项目华丽的外衣,其实大家成功的骨架是一样的。

商业设计的底层逻辑和经典理论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沉淀成熟,“照本宣科”就能得60分。只是看似简单的“按图索骥”遵循总是会被各种“弯道超车”、“出奇制胜”、“专家意见”打破。

就像你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END
最新《场景吸引力 第41期》
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

加得商业
赋能商业创新 更新消费场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