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
米魚 × 阿美
开幕时间
2021年11月13日(周六)11:30
展期
2021年11月13日-11月21日
每日11:30-18:30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华纺易城西区5号楼底商18号 米魚
展中无休,展品可售
/
展览首日优先到店选购,无需预约排队。
近日店外道路施工,路两侧设有防护栏,
建议驱车来店的客人将车停在青年西路或青年西一路,
由人行道步行前来。
给您带来不便,深感歉意。
开展次日(11月14日)开放线上选购,
请添加客服微信【melfishservice】咨询。
手塚えりか
Tezuka Erika
玻璃作家
生于日本东京都
2006年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艺术学部玻璃专科
曾作为玻璃造型家的助手工作
后于东京设立个人工房,并开展制作活动至今。
2006年「女子美术大学毕业制作展」毕业制作赏 受赏
(spiral、东京青山)
2006年「koganezaki · 器之型 · 现代玻璃展」入选
(黄金崎玻璃博物馆、静冈)
2008年 「年轻的力量/创造着生活展」入选
(工艺沙龙梓、神奈川藤泽)
2017年 「工艺都市高冈2017 Craft展」入选
(大和高冈店、石川高冈)
2017年「第57回日本Craft展-Craft NEXT-」入选
(Midtown Design Hub、东京六本木)
以「Pâte-de-verre(脱模铸造法)」制作玻璃器皿。
用粘土雕塑原型后,将坯体用石膏液包裹,
待石膏干燥形成耐火模具。
将模具倒置,上方连接汤口,
再将固体碎玻璃倒入汤口,入窑高温烧制。
烧融后的玻璃会经汤口流入石膏模,
待彻底冷却至室温后,将模具敲碎取出玻璃作品,
再进行最终的修整和研磨抛光。
作品有如凝固在冰中的一道彩虹,
也像一块块散发淡雅光晕的矿石,
传达着作者独特的女性气质和丰富情感。
菅原博之
Sugawara Hiroyuki
木器作家
1971年生于宫城县
曾于陈列布展公司任职
1999年退社,进入「森林匠人塾」学习
2001年至2005年,师从谷进一郎先生,
并供职于其工房
2005年于埼玉县秩父郡建立「greenlight工房」
2018年工房迁至琦玉县大里郡寄居町
一位爱吃爱喝、爱听摇滚爱弹吉他的大叔。
运用多种本地树材制作食器,
作品量感轻盈,表面多施以各色大漆,
经久耐用,适宜四季餐桌。
手塚さん主要采用「Pâte-de-verre(脱模铸造)」的技法来制作玻璃器物。这是一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汉代的玻璃铸造工艺,曾经一度失传,后又在十九世纪的新艺术时期于法国复兴。Pâte-de-verre的工序十分复杂,大体分为制坯、翻模、注料、窑烧、脱模、精修等多个步骤。
先用粘土捏出器皿的原型,再用石膏液包裹上坯体并整型。待石膏干透后,便形成了耐火模具。石膏模通常为上下闭合的两件,打开后将粘土坯从中取出,在模具接合处挖出空气导流槽。如果制作的是表面有凸起图案的器物,还需要另外在模具上将图案雕刻出来。等待石膏干燥的时间里,手塚さん会制作注浆用的汤口。将汤口接在模具上方,根据粘土坯的重量计算好玻璃料的用量,再把固态的玻璃料放入汤口,一起进窑烧制。在800-850摄氏度的窑温下烧制约15个小时,熔化的玻璃会经汤口流入模具,烧成后还需经过2-3天的充分冷却,方能从窑中取出。将石膏模用木槌敲碎,再对完成的玻璃器皿进行最终的研磨和抛光。一物一模,可以想见手塚さん制作的耗时程度。
手塚えりか「sorako」系列花器
手塚えりか 飴子皿
从手塚さん的叙述中,能看出她是个非常感性的女孩子。她的作品有着铸造玻璃所特有的朦胧氛围,相较吹制玻璃,壁更厚,光线的折射也更为暧昧。用色缤纷明快,表面却是磨砂质感,像是雾霭中的一道彩虹,也像一块块散发淡雅光晕的宝石。在萧瑟单调的冬季,让玻璃来调动一下心情吧。
4月里,阿美跋涉至琦玉的乡野,到菅原さん家中拜ceng访fan。出了电车站,就见到菅原さん站在他开了20年、用来拖木材的老式皮卡车旁,一脸拘谨。上车后,他习惯性打开app,放起了摇滚。跟着公放的节拍在高天阔野间摇头晃脑了不知道多久,终于抵达一片田地,田间立着一座纯木结构的房子。这就是他的家了。
菅原さん的儿子与夫人于成人式当天在房前的纪念照
(图片来自作家ins)
一进家门,菅原夫人立马招呼大家洗手准备开饭。阿美瞥了一眼餐桌,满桌器皿,除了几只陶瓷水杯,都是菅原さん的作品。再一问,连着餐桌在内的满屋家具,也全是菅原さん亲手做的。
菅原家的料理
经验之谈:每个挖木头的男人,都有位极擅烧饭的夫人。同理,每个闷骚的男人,都要仰赖老婆做贤外助。菅原さん性格内向,常年宅家,上次坐电车出行还是在去年夏天。而菅原夫人在邮局工作,日常负责接待外国客人,特别喜欢到东京逛街。菅原さん应对不来的人际交往,全部都托付给了妻子,出去办展也常常带着她一起:夫人在一旁眉飞凤舞细数他的糗事,“面瘫”的菅原さん则会不时露出微笑回敬几句。夫人做好饭,会咔嚓个上百张,再从中筛出几张最好的;而菅原さん则秉承少按快门的原则——因为拍照麻烦,选照片更麻烦。性格互补的两口子,唯一的共同爱好就是喝酒,连带着把刚成年的儿子也培养成了酒痴。菅原家每次扔垃圾,收垃圾的人看着门口堆积成山的酒瓶,总会忍不住问一句:您家是开酒吧的吗?
饭后咖啡下肚,阿美随菅原さん去他的工作车间参观。回到舒适圈的菅原さん一改方才的扭捏,驾轻就熟地开始讲解,一块木料是如何变成大家爱不释手的器物的。菅原さん的食器多数取料自本地木材(樱木、柿木、枫木、楢木、枥木等),胎体偏薄,表面都经过大漆处理,轻巧又耐用。勺、叉和木筷在手柄处做了细腻的削面,握感十分舒适。为了避免木器在使用中变形,他会在制作途中对初步定型的作品进行晾晒,再进一步加工。
20代前半,菅原さん曾经从事布展行业。但他逐渐发现,无论自己多么认真地布置,经过一个礼拜、最多一个月,辛苦制作的东西都会被拆除,当作垃圾丢掉。他不禁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于是在28岁时,他毅然辞职,决定做一些能够被长久保存和使用的东西。自此,他先是前往位于岐阜县山中的「森林たくみ塾」进修木工,后又师从谷进一郎先生,在谷先生的工房工作了四年,进一步磨练技艺。
菅原さん说,器物的价值在使用。即便器物的主人不知道菅原博之这个名字,只要觉得「这件东西很好用」,他就很满足了。用了很久之后,如果坏了,主人想修补好继续用,他也会特别开心。当被问起会不会收徒弟,他说,应该是不会了:曾经也找过类似的人来帮忙打下手,但大概因为严重社恐,看到别人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也不知道该怎么纠正他。好多次对方帮了倒忙,他也不好意思说。助手下班,他工资照发,然后再自己一个人默默加班,把做错的东西再加工改回去……
到了返程的时间,菅原さん载阿美去电车站,一路上再次切换回寡言尬聊模式。到了车站,他指着一个进站口,说这个电梯上去最方便,挥手告别。阿美目送他驱车离去,依照他的指示走进车站。结果发现所谓的电梯是要靠爬的楼梯——看来他最近一次坐电车,果真还是在去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