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上腔出血:眼部的“红色警报”

百科   2025-01-03 06:31   云南  


定义

脉络膜上腔出血(SCH)是各种内眼手术中(暴发性SCH)、手术后(迟发性SCH)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03%一6.10%.),也可以自发情况下发生(自发性SCH,少见)

风险因素

脉络膜上腔出血,当在眼内手术过程中发生时,出血可能非常剧烈并引起驱逐性出血。发生自发性手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风险因素有:青光眼病史,术前眼压升高,眼轴长度增加,年龄较大,无晶状体,后囊破裂,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术中脉搏升高。


症状体征
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眼压升高,红色反射丧失,前房逐渐变浅,眼底光滑的大泡样暗色隆起团块。如果术后发生出血,通常在低眼压期间,出血可能会引起外形类似葡萄膜渗漏中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但通常颜色更深(图A~C)。
透照法可明显区分浆液性与出血性脉络膜和睫状体脱离。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白内障摘除后,脉络膜上腔出血可能保持在局部并伪装成脉络膜黑色素瘤、大脉络膜痣或视网膜下色素上皮血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病灶中心的脉络膜背景荧光无遮挡,一些相对无荧光区围绕其边界,通常是覆盖于脉络膜上腔血肿的脉络膜视网膜皱褶。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回声空洞,无脉络膜凹陷征(图D,F-H)。

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似乎取决于眼内压的变化。引发出血的主要事件被认为是低眼压,导致浆液渗漏流入脉络膜上腔,其拉伸并撕裂长或短睫状后动脉,导致出血。由于血液快速积聚然后拉伸睫状神经是患者感到疼痛的原因。据推测,继发于相关系统性血管疾病的坏死可能导致血管壁完整性削弱,促进血液外渗。



图A-C:这名74岁的女性患者在接受眼内晶状体置换术后1天,眼睛受到碰撞。在重新放置移位的晶状体时,观察到眼底红光反射的变化。

她已发生术中脉络膜出血,第二天拍照时视力是手动(图A~图C)。经保守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吸收,视力最终恢复到了20/20。

D和E:当这名79岁的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发现半月形棕色反射。他的后囊在手术过程中破裂,放置前房晶状体并快速闭合切口。

当第二天检查时,他有一个较大的题上方脉络膜上腔出血,遮蔽黄斑,被超声证实(图D)。10天后出血被引流,然后可以进行眼底照相。自发荧光图像显示对应于脉络膜出血后缘的脉络膜视网膜褶皱的暗线和亮线改变(图E)。

F和G:这名80岁女性患者青光眼手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图F),间隔4天显示大小减少了近50%(图G)。H:这名79岁男性患者患有大量脉络膜出血,因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视网膜脱离,他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

他的巩膜在上半部非常薄,必须小心地放置扣带缝线。手术结束时视网膜平伏,放置20%SF。气体。在术后第1天,他没有主诉夜间疼痛;气体完全消失,眼球充满了脉络膜血液(图H)。由于上方新发的巨大视网膜撕裂进展,眼内情况很差。

治疗

内科治疗

①止血剂:全身给予止血药物,防止继续出血,常用药物包括卡洛磺、氨甲环酸等。镇静剂:烦躁不安患者给予适当镇静,让其安静休息,常用药物包括地西泮等。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眼部炎症反应明显者,给予全身和局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甲泼尼松等。

手术治疗:经结膜入路

对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脉络膜出血,可首选经结膜入路方式进行引流,因为该方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结膜。采取经结膜入路方式进行引流的关键是,确保将积血液化至一个点,在该点进行恰当的引流。最好术前通过超声明确积血液化情况。


第1步:置入输注管

为了从脉络膜腔引流液体或积血,必须从玻璃体腔置换液体。最好在玻璃体腔放置输注管。因为SCH可占据几乎整个玻璃体腔,必须避免灌注管离后部脉络膜或脉络膜最高处太远。通常情况下,脉络膜6或12点钟位置有最大的空间可供置入输注管。

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利用照明输注管通过广角观察系统(如BIOM系统)可以直接观察到引流情况。重要的是,玻璃体腔内的套管可视,因为套管误置入脉络膜上腔(SC)可加重SCH。吊灯可协助显影。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将输注管置入玻璃体腔,可将输注管置入眼前房。液体将流入晶状体,再流入眼后段。

第2步:通过带保护套穿刺针入路进行经结膜引流

眼科医师必须准备带保护套穿刺针引流液化的积血。就引流视网膜下积液、脉络膜上腔积液和液化SC积血而言,应用26 G 3/8英寸针(BD Medical)进行引流最理想。John W Kitchens医师指出,他喜欢将针头贴着玻璃体切割仪的切割边缘,以提供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行抽吸,以更好地控制引流情况。应用270#巩膜扣带套管(a cut 270 scleral buckle sleeve)允许暴露3~4 mm针尖。该技术能够预防针过度穿透,上述情况可对视网膜或脉络膜造成医源性损伤。置入270#套管对穿刺针具有保护作用。对于大多数病例,进行引流的最理想位置为,巩膜3或9点钟方向。原因包括两方面:通常选择脉络膜脱离最高位置或离巩膜最远的位置。

进一步进针,通过结膜和巩膜,距巩膜后部8~11 mm。保护套将有助于预防穿刺针过度穿透。就这一点而言,可手动将广角观察系统调整至适当位置。进行抽吸,脉络膜将有一个流出口。通过封闭系统,眼科医师能够很容易地停止抽吸,以便更好地观察引流情况。继续引流,直至至少80%的SCH被抽空。眼科医师进行引流时应慎重,不能完全抽空SCH,以避免穿刺针对视网膜或脉络膜造成医源性损伤。一旦引流成功,则可以撤回穿刺针。

第3步(备选技术):通过套管经结膜引流

通过套管经结膜引流技术比带保护套穿刺针技术更恰当,对不能明确出血液化状态的患者尤为如此。在过去,聚酰胺套管尤其有用,原因包括两方面:①该套管可被从4 mm修剪为2 mm,减少对视网膜造成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②这类套管不装有活瓣,在一定程度上可阻碍引流。遗憾的是,聚酰胺套管已不再可用,已被金属套管所替代,大部分金属套管带有活瓣。这并不能妨碍应用较新的套管进行引流,在某些情况下,活瓣将有助于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几率,能够更好地控制引流情况。

采用该入路进行引流时,可采用与带保护套穿刺针相似的25G或27G套管/套管针(入路位置,巩膜后部8~11 mm)。若choroidals为并发性的,则初始置入套管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风险不大。做一个斜切口,允许成一定角度置入套管,这有助于更完全地进行引流。在置入套管前尝试进行灌注对于初始置入套管至关重要。

一旦置入套管,可将广角观察系统调整至恰当位置。可应用镊子(0.12)打开套管的活瓣,允许积血流出。偶尔,血凝块可以阻塞套管。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套管输注平衡盐溶液(BSS),以驱逐出血凝块。如血凝块仍然存在,可通过玻璃体切割把手消除血凝块。操作时应谨慎,不应使切割器引起医源性损伤。

第4步:玻璃体切割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实施2端口或3端口玻璃体切割术可成功进行引流。SCH或引流过程中导致外周病变(视网膜撕裂)并不少见。若不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或借助广角观察系统,上述缺损很难被发现。John W Kitchens医师指出,他在手术结束时喜欢应用轻微膨胀的气体进行气体-液体交换。这可以降低术后张力降低所致复发性SCH发生风险,并可进行填塞治疗视网膜缺损。Tenon囊下注射曲安西龙有助于降低引流后眼内炎症发生风险。

来源:traditional ophthalmogy

近视防控知识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面向未来、适应工作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近视防控刻不容缓,人类视觉健康防护任重道远。 关爱视觉健康,呵护心灵之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