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导师?

文摘   健康   2024-09-29 18:55   中国台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
 

  


前言、「自己下厨」为何不奏效?

在这个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心理健康已不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人们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

都市丛林中,压力如影随形。从职场拼杀到家庭琐事,乃至个人成长,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同隐形的灰尘,悄然堆积。据研究显示,情绪困扰和压力管理已成为求助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于是,许多人寄希望于心理学书籍和课程,希望找到一剂灵丹妙药。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销量飙升,线上课程也是风生水起。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压力和焦虑,人们愿意掏腰包,花时间学习这些知识。

然而,为什么有些人尽管「充电」无数,却依然无法「满血复活」?

因为一般民众并不懂如何筛选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关资讯,导致他们可能耗费大量金钱与时间,却只能像一位盲目的暴发户,有能力把一堆昂贵食材塞进冰箱,却不知如何料理它们。

故我们要理解,有效的心理咨询不仅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情感的深层觉察和反馈,并相应的教育与培训方能养成。

 
一、心理咨询的真相大揭秘

心理咨询,究竟是何方神圣?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应对情感、认知和行为困扰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会(APA)定义其为:旨在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干预,促进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

回溯历史,心理咨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弗洛伊德。他老人家在研究梦境和潜意识时,恐怕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代「心灵捕手」的鼻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逐渐发展出多种流派,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为现代心理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心理咨询如何点石成金?

心理咨询的魅力,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帮助来访者深入觉察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咨询师通过专业引导,协助来访者反思和处理情感体验与生活困境。

心理学家基斯勒(Donald C. Kiesler)指出,咨询过程中,不同的理论取向和咨询师的情感反应,会对来访者产生不同的影响。换言之,咨询的核心在于情感和认知的交响乐,而非单纯的资讯传递。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优质」与「劣质」的心理咨询?

《心理师能力评量表》指出,优秀的咨询师不仅能与来访者情感共鸣,还具备引导其深入思考问题根源的能力。

由心理学家卡斯洛(Nadine J. Kaslow)等人开发的《心理师能力评量表》指出,优秀的咨询师不仅能与来访者情感共鸣,还具备引导其深入思考问题根源的能力。
该模型强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情感觉察、反思能力和伦理判断等核心技能。相反,不佳的咨询往往浮于表面,未能触及深层问题,甚至让来访者更加云里雾里。

 
三、自己帮自己,你真的会吗?

若想通过自学心理学、报课来帮助自己,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企图通过相关知识与技术,来进行「自我心理检视」,但这可不是简单的「自我反省」或「闭门思过」,而是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深度自我觉察与评估。

心理学家建议,自我心理检视包括情感觉察、认知调节和行为反思三部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需要你像侦探一样,客观评估情绪的来源,审视应对压力的能力,并结合心理学理论,调整行为模式。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或沮丧状态,自我心理检视可以帮助他识别背后的认知扭曲,然后通过调整行为,走出情绪的泥潭。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当一回心理医生,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心灵鸡汤就能做到的。

 
四、自我心理检视的实战攻略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否像心理咨询师一样,运用类似的原理进行自我心理检视,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答案是肯定的,至少部分肯定。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情感觉察,初步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们建议,自我觉察和情感觉察是区分「需要求助」和「可以自助」心理状态的关键。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被焦虑、抑郁或持续的情绪波动困扰,且难以自我调节,那么这可能是该寻求专业帮助的信号。反之,如果你能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那么恭喜,你的心理状态大致健康。

然而,尽管自我反思很重要,许多人仍对心理咨询敬而远之。

背后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导致人们对心理咨询有所误解。很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玻璃心」的表现,殊不知,咨询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毕竟,连手机都需要定期清理内存,何况我们的大脑呢?

 
五、保持心理健康的秘笈,收好不谢

保持心理健康,就像经营一段长久的感情,需要耐心、觉察和调节。

据研究,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需要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还需要学会灵活应对变化。当情绪如同顽皮的孩子时,我们不应一味压抑或否认,而是要理解他们为何闹腾。

「健康」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感的流动性和自我接纳。例如,面对挫折时,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会因为一时失利就全盘否定自己。
相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伴随着情绪压抑和自我苛责。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自我反思和情感觉察,来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像定期给汽车做保养,才能保证行驶顺畅。

此外,别忘了关心身边人的心理健康。
如果发现亲友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或行为异常,这可能是需要专业帮助的信号。作为他们的后援团,我们可以提供支持,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咨询。

 
结语——自助与他助的完美平衡

想成为自己的心理导师,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情感的觉察和反思。然而,单靠自我检视并非万能钥匙。有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超出我们的应对范围,这时候,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非示弱,而是智慧的选择。

正如心理学家们所指出的,心理咨询不仅是情感支持的港湾,更是自我觉察和个人成长的引擎。通过平衡自我觉察与专业帮助,我们才能真正维护心理健康,成为自己心灵世界的掌舵人。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容我说
准备好了吗?和真实的自我相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