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与融合教育:风筝手作与哲思课分享
文摘
健康
2024-11-02 09:16
中国台湾
在道禾实验学校的秋季营队中,我们开展了一场独特的课程,将风筝制作与哲学思辨结合。这不仅是一般的手工课,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艺术创作和哲学思考的多元学习体验。 在五天的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制作和放飞风筝,并从哲学角度探讨了自由、力量、合作与责任等深刻问题。课程从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开始,讨论了风筝的用途,从古代军用到现代娱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何要让风筝飞翔? 透过这些讨论,学生们体会到风筝承载着人类对天空与自由的向往。 接着,孩子们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风筝。我们强调了风筝的空气动力学,如风力、阻力与重力的关系。透过游戏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讨论从「飞翔与静止」的哲学反思,延伸到现实中的困惑:自由的代价是什么? 这种跨学科交流带来深刻启发。 放飞风筝时,学生们体验了挑战和失败的情绪。有些风筝飞得高,有些因设计问题无法起飞。回到教室,我们反思成功与失败的意义,以及「追逐自由」的矛盾。学生们分享感受,体会到合作与支持的重要。 课程还引导学生思考风筝与自然的关系:控制风筝时,是否也受自然制约? 这融合了科学与人文,帮助他们理解个体与世界的连结。思辨激发想像力,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最后,我们进行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了风筝的故事和收获。令人欣慰的是,学生们不仅谈到制作技巧和科学知识,还分享了哲学思考。有人甚至提到存在心理学中人与世界的连结。这次课程挑战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意识到学科间的融合。 设计这样的融合课程对我们是一项特殊任务,也是新挑战。在学校倡导的创新教育理念下,我们尝试在不同学科的边界上探索。虽然过去很少有人这样做,但我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 过程中,学生年龄和能力差异带来的困难,需要更多游戏来引导,但可能牺牲深入探讨。同时,实验学校与特教学校的区别常被家长混淆,我们也面临额外的挑战。 每次实施课程,我都感受到责任:帮助学生连结世界,超越工具性学习,理解哲学和生命的深度关联。学校希望我们继续开展这样的融合课程,我也欣然接受这个挑战,因我坚信这是教育的未来。 哲学可以融入生活、自然和科学,成为活泼的思想。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支持这种融合课程,共同为青少年和儿童的哲学教育努力。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与我联系,一起让教育走向更宽广的天地。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咨询、讲座或其他合作,请洽公众号:"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