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黎巴嫩发生的寻呼机大面积爆炸的事情,让全世界深感震惊。成了这些天来一直热议不断的话题。
这么大的事情,追根溯源是免不了的。
首当其冲的线索就是爆炸的寻呼机上有台湾厂家的“金阿波罗”(Gold Apollo)商标。
于是,全世界的目光马上转向了台湾岛,寻找这家叫“金阿波罗”的公司。
本来台湾岛上的一些岛民为自己在这样一个大事件中没有缺席,还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自嗨时,突然发现互联网上的气氛不对,寒气逼人,杀气腾腾。
只想低调的“金阿波罗”公司也不得不出面应付应付,敷衍敷衍。
“金阿波罗”公司的董事长许清光手持小作文,战战兢兢地读了一遍。
许清光称:“针对此次事件中的AR924型寻呼机,我司澄清该机种属于BAC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我司仅提供品牌商标授权,与该机种的设计与生产无关。我司始终遵守相关法规,并与合作伙伴保持透明合规的合作关系。”
在金阿波罗公司的书面声明中,提到BAC公司地址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许清光还说,金阿波罗公司与BAC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品牌使用许可协议。BAC公司代理了他们的产品后,在黎巴嫩卖的时间不超过2年。BAC公司在台湾有办事处,这次爆炸的寻呼机里面的东西跟他们的产品完全不同,只是牌子用了他们的。
注意许清光的说辞:BAC公司是金阿波罗公司的“代理商”,但这次爆炸的寻呼机不是“代理”产品,而是“贴牌”产品。“代理”与“贴牌”是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
许清光这一说辞可有“故事”了。
BAC公司作为金阿波罗公司的“代理商”,在黎巴嫩代理销售了品牌为“金阿波罗”的寻呼机将近2年。这里有一个市场背景,即“金阿波罗”是寻呼机行业的知名品牌,BAC公司作为匈牙利背景的公司,在黎巴嫩“代理”销售“金阿波罗”品牌的寻呼机差不多2年。显然黎巴嫩真主党对匈牙利公司“代理”销售“金阿波罗”品牌在差不多2年的时间里已经温水煮青蛙,习惯了,习以为常。
于是,这次匈牙利的BAC公司与“金阿波罗”公司搞了一个“贴牌”,偷梁换柱了,即将“代理”销售变更为“贴牌”了。就这一次“贴牌”,仅仅一次“贴牌”,便把黎巴嫩都炸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就问你巧不巧?
金阿波罗公司现在说“贴牌”寻呼机的设计与生产与自己无关。而BAC公司是一个并没有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的空壳公司。对此,金阿波罗公司在近2年的委托其“代理”销售寻呼机的时间里应该是心知肚明。
这才是金阿波罗公司董事长许清光讲的这个“故事”的奥妙所在。
当然,许清光要表现出自己无辜的痛苦状,便带着哭腔说,“对方(BAC公司)贴牌害死我了。”
许清光还声称,金阿波罗是一家负责任的公司,现在已经考虑在海外提起诉讼。
当记者想向许清光了解更多的信息时,许清光马上回避了,逃之夭夭。
不过,许清光提供的这点非常有限的信息,也足以吊起网民吃瓜的胃口。
既然金阿波罗公司声称自己是“无辜”的。那就看看它是怎么个“无辜”法,又是怎么被“冤枉”的好了。
金阿波罗公司于1995年注册登记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无线寻呼系统的制造商,产品种类繁多,可以为各种场合和定制寻呼系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具有研发、设计、制造、生产无线通信产品的能力。
按照台湾经济部门的说法,从2022年到2024年8月,金阿波罗公司出口了26万套寻呼机,主要出口对象为欧美国家。今年1月至8月出口了4万多套。台湾当局还指出,涉事款寻呼机的制造与组装均在台湾工厂完成,产品仅有接收功能,使用的也是一般电池,并没有直接出口到黎巴嫩的记录,不排除是出口后遭到改造。
既然如此,金阿波罗公司“授权”BAC公司“贴牌”生产寻呼机,应该有符合一般商业规则或交易习惯的常规操作,比如说:
金阿波罗公司在“授权”之前,是否对被授权方(BAC公司)进行过背景调查?BAC公司是否有自己的生产场地?是否有生产寻呼机的设备?是否有具备生产寻呼机的熟练工人和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是否有自己的生产加工能力?BAC公司的组织生产的水平如何?是否有自己的质量管控手段与措施?是否有售后服务的保证机制?BAC公司作为欧洲公司,其贴牌生产寻呼机的销售市场与客户是谁?BAC公司的贴牌经营活动是否与金阿波罗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可能性?如此等等。
从目前许清光披露的信息来看,金阿波罗公司几乎没有按照通常“贴牌”业务的市场要求进行了任何有实质性的背景调查与管控规范。至少表面上看如此。也许金阿波罗公司“授权”给BAC公司“贴牌”生产,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BAC公司具有自己独立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
如此的话,所谓金阿波罗公司“授权”BAC公司使用自己的品牌或商标,不过是自欺欺人,掩人耳目而已。
现在匈牙利方面已经出面表示:BAC公司只是设立在一栋公寓一楼的办公室内的空壳公司(而且是多家公司在一间办公室里合署办公),没有任何生产设备。
金阿波罗公司“授权”一家与他人共用一间办公室,合署办公,而且没有任何生产设备的BAC公司使用自己的商标,进行“贴牌”作业,除了鬼使神差或别有用心外,没有其他任何合理的理由可以解释金阿波罗公司“授权”BAC公司,从事“贴牌”经营业务。
不过,在这次寻呼机爆炸事件中,有人借用“匈牙利”公司的旗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想必是看中了“匈牙利”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的身份,而匈牙利在国际事务中又经常与北约和欧盟唱反调,借此迷惑黎巴嫩真主党。
然而,这还不算是最诡异的,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金阿波罗公司“授权”BAC公司使用自己的商标,如果不是“故意”为之,显然也有某种看破不说破的心领神会。金阿波罗公司肯定知道有人要借BAC公司这个主体,去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按照《纽约时报》报道,在与BAC公司签订商标授权协议之前,金阿波罗公司与该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此,可见双方的合作关系之深)。
既然如此,照理金阿波罗公司应该是不留痕迹地操作才对。比如用中性包装(在商品的内外包装上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以及商标或牌号的包装方式),不露痕迹地操作此事。
但是,金阿波罗公司却让在黎巴嫩爆炸的AR924型寻呼机上标注了自己的商标,此举让金阿波罗公司在此次爆炸事件中名闻遐迩,蜚声中外。
或许金阿波罗公司不想让自己在一起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中默默无闻,想留下自己的印迹。
也许在这起爆炸案中,有某种让金阿波罗公司不得不屈服的势力和力量,在金阿波罗公司明知会引火烧身,也只能让这批爆炸的寻呼机“贴牌”进入黎巴嫩,否则,黎巴嫩真主党对换了品牌或者中性包装的寻呼机会起疑心的,这事便会穿帮了。
现在事情闹大了,收不了场了,金阿波罗公司自己也后怕了。这才火急火燎地出来甩锅给BAC公司。
这事也让台湾岛撞到风口浪尖上了。
台湾当局眼见金阿波罗公司自己根本无法自圆其说,便出来配合搭戏。
9月19日,台湾地区检察机关约谈了“金阿波罗”的董事长许清光及BAC公司在台办事处承租人吴玉蓁。按大陆的说法,找金阿波罗公司的人喝咖啡去了。这种“约谈”会有什么结果?看看特朗普连续遭遇二次枪击背景的扑朔迷离和肯尼迪总统遇刺案的不清不楚,就知道台湾检方也不过是走个过场,演戏演全套而已。谁认真谁傻。
其实,台湾当局为金阿波罗公司“洗地”的说辞也有明显的Bug。
台湾经济部门说,涉事款寻呼机的制造与组装均在台湾工厂完成。这就排除了网上有人说爆炸的寻呼机是在黎巴嫩制造的可能性(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无知,要么在带节奏)。
既然涉事寻呼机是在台湾制造与组装的(有台湾经济部门为此事实背书),而“贴牌”经营的BAC公司在台湾又没有自己的生产场地与设备以及工人和技术人员,那是谁在台湾制造与组装了涉事寻呼机呢?如果没有第三方出来背锅,制造与组装涉事寻呼机的厂家就只有金阿波罗公司自己了。这样的话,就会呈现出一幕格外的画面,即金阿波罗公司“授权”BAC公司在金阿波罗公司的工厂里进行“贴牌”作业。全世界还有哪家厂商是这样操作“贴牌”作业的?“贴牌”的涉事寻呼机是在金阿波罗公司的工厂制造与组装,金阿波罗公司没有嫌疑吗?脱得了干系吗?
至于台湾经济部门声称不排除涉事寻呼机是出口后遭到改造的可能性,熟悉寻呼机制造作业条件的业内人士对此有自己的专业判断。试想,数量多达5000部的寻呼机要在交付后改造,植入炸药,需要怎样的环境和作业条件,在运输途中有这种可能吗?如果说涉事寻呼机是在运输到黎巴嫩后被改造的,有谁可以在真主党的地盘上,能够以遮人耳目的方式进行这种大规模作业?
台湾以这种方式介入中东事务,戏份很足,代价肯定不会小的,现在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
有外媒报道,金阿波罗公司的主要客户是欧美情报、消防、国防等单位。产品基本都是定制化的设备。
金阿波罗公司好生演,许清光董事长小心不要把自己演没了。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