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一条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的短视频在网上爆款了。
9月10日(教师节)一名女性家长给老师送礼,她们在家长录制的短视频中的对话如下:
女家长:“柏老师。”
女老师:“你好你好”。
女家长:“那个教师节礼物嘞放到您小区门口那个先锋水果店里了”。
女老师:“啊,不用客气”
女家长:“那您这边记得去取哈”。
女老师:“好吧好吧。感谢感谢感谢”。
家长与老师通话后,没有离去,而是选择躲在远处,等老师来取礼物,以便录制视频。
不知道过了多久,送礼的家长拍到有一名男子到水果店取走了礼物。
第二天,送礼的家长向当地教育局举报了“收礼”的女老师,并把自己“送礼”和老师“收礼”的视频作为证据提交给教育局。与此同时,家长将该视频发到网上,在网上引起众多网民的热切关注和议论纷纷。
当地教育局面对铺天盖地的舆情,很快对此作出反应。9月12日,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已派专人对此进行核实,具体事实还在调查了解中。
“收礼”老师的所在单位——合肥市六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认有老师“收礼”的事实,但没有提供其他情况。
“送礼”的家长和“收礼”的老师现在对此都守口如瓶,这就太反常了,尤其是“送礼”的家长,她既然如此操作,想必就是为了把事情弄大,也的确事情被她此番操作搞得众所周知了,但“送礼”的家长却隐身了,不见踪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既然喜欢吃瓜,没有结论,就脑洞大开,自己烧脑好了。
“送礼门”看似千真万确,其实疑点重重。
问题一:这段家长送礼的视频完整吗?
这段家长“送礼”给老师的视频在自己看来是不完整的,有剪辑的痕迹,比如对话似乎就不完整,前面应该有相应的铺垫交流,否则,打通电话(或微信语音通话)就直接说送礼,总觉得太突兀,太粗糙了,太不讲究了。家长与老师交流,多少还是应该得体一点才好。
如果要了解家长“送礼”现场的真实情况,“送礼”的家长应该提供一镜到底的视频才是。
因为“送礼”的家长在网上公布的不是一镜到底的短视频,是经过剪辑后的短视频“作品”,可能被删减的内容更重要,至少是反映真实事实不可或缺的内容。
比如说,如果老师在最初得知家长送礼时,有过表示谢绝的意思表示,而家长一再坚持送礼,甚至说了让老师不得不收的什么“客气话”,老师基于面子也罢,关系也好,或者习惯收礼,最后接受了礼物。如果家长在剪辑视频时,把这些内容删减了,视频所反映出来的事实与真实的客观事实之间就存在明显的导向和带节奏的嫌疑了。
问题二:“送礼”的家长出于什么动机“送礼”?
因为“送礼”的家长至今没有出来向网民说明她“送礼”的动机,这就让网民费思量了。
1.“送礼”的家长肯定不是为了伸张“正义”来做此事的。
“送礼”的家长动机可能五花八门,但绝对与“正义”无关。
如果“送礼”的家长是替天行道,她现在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出来,义愤填膺,慷慨陈词了。然而非也。
2.“送礼”的家长一定是处于私心而为之。
“送礼”的家长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委曲或不公平的待遇,而迁怒于这个老师?还是这个老师在其他方面与“送礼”家长的家庭之间有什么纠葛?或者“送礼”家长与“收礼”老师是同事或同行,她们之间有利益竞争或纠葛?总之,“送礼”家长的“送礼”行为充满了泄私愤的情绪。
当然,当脑洞大开时,自己也有一种好奇心,那就是“送礼”家长的职业背景是什么,如果是经商的人士,她是做什么生意?如果是喜欢在网上玩自媒体的,搞出这个爆火的短视频收割流量,也是有可能的。甚至她在泄私愤的同时,有没有给五粮液和高档化妆品打广告的用心?百思不得其解,猜不透。
问题三:“送礼”是这个家长一人所为,还是家长与他人合谋?
这个家长“送礼”的剧情应该有策划,有脚本,因为选择的时间是教师节,选择的对象是老师,选择的时机是晚上(家长白天偷录视频时,可能怕被人发现),选择的地点是“水果店”(家长要老师到水果店取礼物,其实有暗示可能礼物就是“水果”的意思),选择的话术应该是让老师毫无防备,而且感觉老师对家长甚是感谢。选择的礼品让公众有普遍的认知度(包括品牌和价值,特别是五粮液)。“送礼”家长还准确地获得了老师的家庭住址。
这么多选择与考量下来,还有录制和剪辑,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家长要独自操作下来(录制后的次日就举报和发布在互联网上了),也是要身手不凡的角色才可以的。
如果“送礼”的家长有合谋,合谋的人会是谁呢?
问题四:家长“送礼”是送的货真价实的“礼”,还是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包装?
在短视频中,家长把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拍摄下来了,是两瓶五粮液酒和一套海蓝之谜化妆品,一般来说,在这段视频中展示的“礼品”价值应该在4000元以上。
因为此事非常蹊跷,就不能排除“礼品”只是空包装,而无与包装相符的实际商品内容了。
家长是以真实商品“送礼”,还是以空包装“送礼”,在法律上的意义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不久前,在网上有过一个上了热搜的幼儿园老师收取了孩童在去年教师节前送的6.16元的巧克力被学校开除的事件,幼儿园处理此事之荒唐,举报人假借老师“收礼”而借题发挥,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问题五:“送礼”的家长和收礼的老师为什么至今都不就已经被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送礼门”事件公开回应社会?
今天距离老师在教师节“收礼”的事情已经过去差不多一个星期了。“送礼”的家长和“收礼”的老师都没有对此事发出任何声音,这就有点不正常了。
照理说,“送礼”的家长如果是为了整顿教育领域的腐败,为民除害,她现在可以公开站出来,为自己的“正义”之举发声,以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共情。
如果“收礼”的老师因为被家长“设局”而遭受不白之冤,也应该出面说明情况,为自己洗白,让网民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以正视听。
“送礼”的家长和“收礼”的老师对此都讳莫如深,避之不谈时,这事就蹊跷了。
“送礼门”闹得再大,也不过就是2瓶白酒和一份高档化妆品,“送礼”的家长和“收礼”的老师完全可以站出来就此事进行说明、澄清或道歉。遗憾的是,他们都回避了此事。
既然如此,“送礼门”事情的真相就不会是网民们看到的那般简明了。
“送礼门”不由地让自己想到了《论语》记载的孔老爷子收取学生礼物的一个掌故。“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老爷子收取学生送的“束脩”就是十条干肉。注意数量是“十条”,肉的形态是“干肉”。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绝大多数人还处在食不果腹的二千多年前的日子里,“束脩”的价值可能比“送礼门”中的白酒和化妆品更高。孔老爷子堂而皇之地收下学生送来的“束脩”,并记录下来,流传上千年,至今也没有因此影响到孔老爷子师道尊严的形象和历史地位。
问题六:家长在“送礼”后,在举报和公布短视频之前,是否与“收礼”老师有过沟通?
家长录制完“送礼”的短视频后,其是否与“收礼”老师有过什么沟通?还是直接举报和公布?这也是“送礼门”的一个看点。
如果“送礼”家长与“收礼”老师在此事曝光前没有任何交流,“送礼”家长就义无反顾地举报和公布了此事,可以看作“送礼”家长执意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泄私愤。
如果“送礼”家长与“收礼”老师在此事曝光前有过交流,他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交流的目的是什么?这事就有不同的故事版本了。双方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不是简单的“家长”与“老师”的关系那么单纯了。
问题七:家长如此操作“送礼门”,值不值得?
既然家长“送礼”不是无缘无故的,相对于“送礼”的因,家长“送礼”后的果是不是家长所追求的目标?值不值得?实现了吗?
因为现在对家长“送礼”的事实还没有弄明白,关于此事的最后结果尚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收礼”的老师是否被处分或者以何种方式被处分,“送礼”的家长肯定是要为此事付出自己的代价的。而这个代价的大小极有可能在她把玩“送礼门”的脚本时没有足够和充分的认知和掂量。
如果“送礼”的家长现在再后悔,可能就要面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诘问了。
还是孔老爷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