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吉林·中考真题)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2.(2024·天津·中考真题)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发现 C.专家推测 D.民间传说
3.(2024·青海·中考真题)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 )
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
4.(2024·云南·中考真题)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5.(2024·新疆·中考真题)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以采集狩猎为生
B.已经会人工取火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用磨制石器
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在该遗址可发现( )
A.用火遗迹 B.骨针化石 C.炭化稻粒 D.陶器葬品
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8.(2024·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D.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9.(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
A.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社会瓦解
C.封建国家形成
D.皇帝制度确立
10.(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 )
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
11.(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
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12.(2024·湖南·中考真题)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
13.(2024·广西·中考真题)广西南宁豹子头遗址和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陶器残片。这些残片证实广西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文献典籍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现 D.影视资料
14.(2024·安徽·中考真题)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15.(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1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7.(2024·重庆·中考真题)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炎黄部落起源
B.原始农耕生产
C.史前制瓷技术
D.大禹治水过程
18.(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 时间 | 遗存 |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 距今11000—9000年 |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 距今11000—8500年 | 炭化的稻米、稻壳 |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 距今7500—3000年 |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19.(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扬州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 )
A.古邗沟遗址 B.龙虬庄遗址 C.唐城遗址 D.瓜洲古渡
20.(2024·山西·中考真题)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兴隆洼遗址中出土了石锄、石铲、石斧等石制工具以及刀、匕形器、鱼镖等复合工具,遗址中还发现了经过人工栈培的粟。据此推断,兴隆洼时期( )
A.原始农业发展
B.家畜饲养出现
C.原始聚落发展
D.粮食剩余出现
22.(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23.(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桑文明的出现
B.山顶洞人的存在
C.纺织技术的成熟
D.城市功能的完备
26.(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2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3.(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图是195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这一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4.(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马坝人 D.山顶洞人
7.(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8.(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9.(2023·广西·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社会制度
10.(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1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2.(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3.(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A.石器 B.骨耜 C.铜铲 D.铁铧
14.(2023·西藏·中考真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黍 D.玉米
15.(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居民( )
A.能够饲养家畜
B.广泛使用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16.(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17.(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18.(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其制陶工艺最具特色。在对城子崖遗址首次发掘中,出土的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是( )
A.彩陶 B.红陶 C.灰陶 D.黑陶
19.(2023·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下图是根据远古人类考古遗址绘制的复原画。至今,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0.(2023·北京·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2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是湖南澧县的(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城头山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2.(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23.(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中国新闻两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 )
A.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成员
B.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
C.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D.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24.(2023·新疆·中考真题)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25.(2023·广东·中考真题)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26.(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8.(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29.(2023·福建·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30.(2023·山西·中考真题)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31.(2023·甘肃天水·中考真题)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32.(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3.(2023·陕西·中考真题)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
A.甲骨文 B.商鞅铜方量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司母戊鼎
34.(2023·天津·中考真题)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
A.粟 B.水稻 C.葡萄 D.甘薯
35.(2023·江西·中考真题)给下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
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36.(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37.(2023·云南·中考真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史书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主观推测
38.(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9.(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0.(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首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的宣传标语。标语中的“神农”指的是( )
A.尧 B.黄帝 C.禹 D.炎帝
41.(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42.(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43.(2023·河南·中考真题)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
44.(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尧 B.炎帝和黄帝 C.炎帝和舜 D.尧和舜
45.(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今天的耒水和耒阳等地名因谁在此发明耒耜而得名( )
A.炎帝 B.黄帝 C.禹 D.彝
46.(2023·重庆·中考真题)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47.(2023·重庆·中考真题)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48.(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49.(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
考古发现 推论
图①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图②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③ 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 陶寺都城遗址 | 二里头遗址 |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1.(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北京。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这里生活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是( )
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出土的生产工具
C.北京人复原头像
D.上古时期的传说
3.(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见如图)可用于研究( )
A.人类的起源 B.禅让的形成 C.农业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4.(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
5.(2022·广东·中考真题)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6.(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7.(2022·海南·中考真题)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
A.历史文化悠久
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C.陆地开发最早
D.出土文物最为丰富
8.(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的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2022·云南·中考真题)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 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0.(2022·新疆·中考真题)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11.(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12.(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3.(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开始
D.渔猎生产的发展
14.(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 )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
15.(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彩陶颇具特色,同一考古遗址中还发现了粟的遗存。它们可用于研究(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6.(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7.(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的粮窖。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有了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18.(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9.(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20.(2022·青海·中考真题)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21.(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稻秆堆积物,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遗存,可实证我国六七千年前( )
A.远古人类的产生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盘古传说的真实
D.早期国家的建立
22.(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考古证据显示,许多民族独立驯化了不同的植物。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23.(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24.(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如果要去探访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你应该选择去( )
A.城头山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玉蟾岩遗址
25.(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远古人类遗址地当时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26.(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27.(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 D.河姆渡人
29.(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0.(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1.(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32.(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33.(2022·山西·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34.(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35.(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6.(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周口店猿人遗址
37.(2022·甘肃平凉·中考真题)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38.(2022·江西·中考真题)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39.(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考古专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4000多粒距今7000-5500年之间的碳化稻米,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人工优化水稻品种的珍贵实物史料。该遗址位于
A.高邮 B.江都 C.邗江 D.仪征
40.(2022·重庆·中考真题)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41.(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42.(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自强不息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43.(2022·西藏·中考真题)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相聚陕西,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贵尤 D.舞和禹
44.(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45.(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46.(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47.(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48.(2022·河南·中考真题)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