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这个三次高潮,总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们都是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出现,具体的革命对象则是三个层次,从清朝的封建帝制到封建性仍占优势的北洋军阀统治,再到官僚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统治。革命队伍从领导层到基础革命力量也经历了三个层次,有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会党和亲军力量,再由国共合作特别是共产党人动员和组织的工农群众,最后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和其他阶级阶层的全民力量。革命的领导力量一次比一次深入。革命对象和革命队伍各自的三个层次,说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两役,而必然是依次推进的三段式——三次高潮。 这个三次革命高潮,集中发生于近代社会的最后50年间,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撞击、搏斗、呼号而来。因为近代中国是古今中外的汇合点,它的高潮只有在民族觉醒、革命力量成熟的20世纪初期才能出现,此前的斗争都是为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革命高潮的准备。三次高潮的起伏,又是敌我力量严酷较量及其消长的历程。没有这几次革命高潮就赶不走帝国主义,也打不垮封建势力,这是两千几百年的封建社会、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地位必需的反力和激荡。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政治上、思想上新陈代谢的快速步骤。但是近代中国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科学技术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面貌得不到较大程度的改观,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