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评论区化作两大阵营。一方是代表“学术正确”的理性方阵,另一方是代表“一切皆有可能”的感性方阵。
截止11月3日,阿里达摩院发表比赛结果,姜萍师生双双落选,且给出了违规舞弊的解释。
从该事件发酵之初,众多官方媒体纷纷向姜萍道贺,认为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最好证明。可在数学领域专家狂轰猛炸的质疑下,主办方和当事人依旧选择了沉默,并表明请大家等待最终决赛成绩公布。
一名初中毕业生是否能够在两年自学完高中数学和本科数学?姜萍为何会将谢惠民的“数学分析”说成“数学方面”?
大多数网民都希望姜萍是那个被埋没在中专学校的“天才少女”,甚至有人反击数学专家们,认为他们就是看人眼红,接受不了别人优秀的事实。
网民们希望姜萍事件是一篇逆袭的爽文,姜萍身上寄托了许多普通底层百姓对自己命运不公的呐喊,可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天才?
姜萍经历了大起大落。“天才少女”的标签被撕下,一夜之间跌落神坛成为了被通报的反面教材。
大家期待的已经不是这个女孩能够为国争光拿什么样的名次,而是只想通过官方公布的结果来印证自己站队的舆论猜想是否正确。
这场风波里,每个人都有错。
阿里的竞赛规则导致了泥沙俱下的乱象,明知事实真相却不愿放过营销造势的机会;姜萍的老师错在违反师德,循循善诱却变成了恶诱;姜萍错在被虚荣蒙蔽了双眼,没有头戴皇冠的能力,只能被现实压垮和反噬;民众也有错,加剧了这场闹剧的严重性。
17岁的姜萍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指责,不要让粉色头发女孩被网暴离世的悲剧在姜萍身上重演,她也是受害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点关注,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