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日分析“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结果的时间。
目前读者数据如下:
上周,截止9月22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2.38%,终值为2.44%;
本周,截止9月29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2.4%;
目前这波低谷期,已经比较稳定在7天新增2.4%左右的水平,这跟最近几次低谷期的低值差不多。
澳门卫生局公布的新冠数据是,截止9月26日,过去7天新增阳性数135例,比前两周有继续下降。
目前澳门这波低谷期,已经比6月的低谷要低,开始朝着去年12月初的低谷期靠拢。
香港新冠疫情的数据造型基本也是差不多的。
然后再分享最近看到的几个跟新冠有关的研究和资讯。
一个是跟长新冠有关的国外研究论文。
该研究的结论是:再次感染会增加报告长新冠的可能性,从一次感染到两次感染增加了 2.1 倍。
在 3382名参与者中,22% 的人报告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42% 的人经历过一次,35% 的人报告再次感染。
相对于那些没有报告感染或经历过一次新冠病毒的人,再次感染与严重疲劳、劳累后不适、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健康较差、月经前症状加剧和其他多种长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增加有关。
关于多次重复感染,会增加长新冠感染的概率,这个已经有挺多研究支撑这个结论,我以前也跟大家提过几次。
不过,这个研究总体来说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没有进一步细化研究,重复感染间隔时间,对于长新冠概率的影响。
比方说,两次感染间隔1年的人,跟两次感染间隔3个月的人,他们的长新冠概率分布如何。
从我们逻辑直觉来说,两次感染间隔1年的人,出现长新冠的概率,应该小于感染间隔3个月的人。
但科学研究不能只看逻辑直觉,还得有对照数据研究才行,所以希望能看到有这方面的细化研究,这会比较增加大家的防护动力。
我一直强调,我们做好个人防护,不是为了永远不感染,而是要尽量少感染,尽量晚感染。
这主要是为了减轻我们的防护心理压力,不至于出现感染1次新冠,就感觉天塌了。
我们既要保护好身体健康,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心理健康,要避免焦虑,避免心理承受过大的压力。
主要是经常看到有防护做得很好的人,最近也不幸破防了,心里很沮丧,就跑来跟我诉苦。
我能理解这种失落,不过我还是建议平常心对待。
绝大多数人,正常情况下,感染1次新冠,特别是年轻人,大概率还是没事。当然小概率情况下,10%的人会出现长新冠。
我的读者投票数据,一直坚持加入长新冠的选项,虽然这导致投票选项增多,让投票门槛增大,但我觉得这个是有必要的。
我读者投票比例里,长新冠比例从去年4月达到最低的4.29%后,经过去年5月第二波,还有随后几波疫情,长新冠比例也一直处于稳步长期上升的态势。
从4.29%,在过去这一年半时间里,慢慢增长到现在是11.7%;
这其实也说明,随着重复感染人群增多,长新冠比例也在缓慢上升。
从之前10%以内的长新冠比例,到现在11.7%的长新冠比例。
虽然出现长新冠的人群里,大部分人的长新冠症状比较轻微,对生活影响比较小。
但大概也有1%-2%的人群比例,是出现比较严重的长新冠,甚至会导致失业,严重影响生活。
而且,严重长新冠的比例,也是有可能随着重复感染次数增多,而上升。
最近还看到一个比较离谱的热搜词条说“研究称新冠疫苗或能治疗癌症”。
该研究认为,打了疫苗的癌症患者,总生存期更长,就直接得出“新冠疫苗或能治疗癌症”的结论。
但我们通过对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就可以很简单的通过逻辑得出更靠谱的结论。
是感染新冠病毒的癌症患者,被大幅缩减了总生存期。
而打了疫苗是降低了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减轻了感染新冠的症状,包括也会降低长新冠概率,才从而让癌症患者总生存期更长。
在我理解里,疫苗只是减轻了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而不是疫苗能治疗癌症。
此外,一年前这个时候,国内正是支原体肺炎肆虐的时候,当时不是有很多所谓专家在鼓吹所谓免疫债,说这是因为3年防控,让人们少接触了病毒,所以现在更容易感染病毒,就有了所谓“戴口罩让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歪理邪说。
我记得去年还有人说,我们3年防得严,所以民众接触病菌少,才会支原体肺炎严重。说国外很早放开了,所以没有支原体肺炎流行。
结果,今年国外也开始流行支原体肺炎了,直接打脸。
日本最近刚爆发一波支原体肺炎,而且是支原体肺炎报告数创历史新高。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右下角“在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