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进城买房应首先尊重农民自愿原则。
任何非主观非意愿进城购房,或迫使放弃宅基地行为都是耍流氓。
2024年6月《观察者网》《中国商报》等多家媒体刊文:江苏、安徽、湖北鄂州多地出台政策,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并在《若干措施》中明确,给予退出宅基地奖励。
上述中指出谁放弃?
谁退出宅基地?毫无疑问。
至于奖励据《中国凤阳》公众号消息,凡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且原宅基地归还用于纳入复耕复垦拆除建筑体后,会给予一次性50000元购房奖励。
但这是有条件的(与货币、房票安置、购房补贴不同时享受)
另外据“南通发布”为促进购房奖补力度,2024年4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在主要城区买房的,给予购房总额1.5%的奖补,对自愿放弃宅基地购房的给予一定额度奖补。
具体额度没公布,文件说需依全市各地自行制定。
这意味着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至于鄂州市,他们给出条件相对好些提出“按退出的宅基地面积给予购房补贴,支持返乡就业创业、务工人员等一次性缴6个月的金额后,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以上是继房地产新政取消房贷利率、下调公积金水平、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个人首套购房优惠、二套购房最低首付施行后又一项行政举措。
只是目标群体瞄向了农村和农民。
那么鼓励农民进城安置到底好不好?对于自愿又有闲置余钱这部分人当然好,因为他们有实力在进城后保障住房和生存,但对月收入不足3000年收入不足5万这部分农民,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宅基地才是金疙瘩。
从上面信息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各地实行新政最终服务目标从来都是房地产,它保障的也从来都是各地城投和各房地产商以及银行利益,他们是最终受益者消费者是公众。
在各阶层中,最没有能力买房的恰好是农民大户田主除外。
但是我们现在目标却又偏偏要把农民引向城市,这就相当矛盾。一边是房地产需要一边是没有购房能力,政策是政策,还得是老百姓家有余粮才行。
而从下发通知文件看,江苏安徽也好鄂州市也罢,这些条件补奖力度不能说不行只能说根本没有吸引力。作为一个农民会自愿放弃宅基地只为拿一次性5万补助进城买房?且条件中还有不少限制比如:
条件一:只放弃宅基地不行还需购房,
条件二:需拆除建筑主体结构并恢复复垦。
条件三:与其他优惠不能共享。
还有就是针对买房,给予1.5%的奖补,或自愿放弃宅基地给予一定额度补助。这对动辄上百万房子而言真是杯水车薪。且以上条件均未表明自愿放弃宅基是否有拆迁费。
字里行间从始至终只有七个字:自愿放弃不谈钱。
这等于是想让哪儿跑,还不给马儿吃饱是一个道理,当然或许有只是没写出来。
我认为在现行剩余住房大量存于下,在稳定市场健康发展下,这一阶段策略不应以赚钱为目的而驱使农民进城购房,既然目的是为稳定又想农民进城安置,如果能使得宅基地和购置房屋互换或象征性完成尾款设置,这力度应该较为吸引人。
但是很难实现。
别看房产行政密集下发文件多重奖励。但这些单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买单,只是时间宽裕一点。该还的贷款一份不会少?
就目前看想要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除非力度足够大,或者退出补偿费足够承担进城购房70%以上费用,再或者房屋置换,否则仅凭这些力度很难吸引到人。
再者农民有地,其实就能解决绝多数生计问题。
只是相较城市交通、教育、医疗、购物没那么方便。但是对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而言,宅基地土地可能是他们唯一后路。因此我不认为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为什么一定要把农民赶向城市?
农民进城城市就会更好?还是乡村更美丽?农民人如果都去城市,有官方是否想过他们的生计问题,购房问题,甚至是医疗和教育问题。
这并非一锤子买卖更需综合考虑解决问题。
那这到底释放了哪些信号了?
第一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转变“房子刚需”这一观念正在去刚需化。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比起终生还贷,丰富娱乐生活家庭幸福,生活快乐更重要。
一二线城市买不起,就去三线三线再不行就去乡村。
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返乡创业居住。这意味着房地产刚需正再向不必须这一方向改变。
第二市场可能真没钱了。这一两年明显感觉到赚钱更难,各行也物价都在上涨。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房地产也到了青黄不接的状态,最明显体现是没人买房了。
因为大家手里都没钱,另一个房子实际上属于负债。
第三国家不希望房地产落幕。这一点从各地政策就能窥其一二。因为房地产属于支柱型产业,那就意味着只要它不倒,就能维持就业状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一个行业的倒下下面必定一片哀嚎,所以大家可以把这看做是救市。
第四农村可能要发生新变化,要么合村并镇要么搬去城市落户。一方面考量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比如集约化农业生产,一方面是维持房地产持续运行。
还有一个可能,新型房地产即将入驻农村土地,大规模机械化入住土地实现房地产或土地生产二次进化。
但是以上虽说有利于国情发展,但是我们对农民的确太苛刻。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照顾到农民利益,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存在宅基地占用少给搬家费,甚至侵吞现象。
这些根本不利于农民发展。
只说最简单一个道理,农民进城购房钱从哪儿来?贷款吗?其次,现在大多行业35岁就成就业门槛他们如何工作养活自己?教育支出、生活支出,医疗支出,物业支出钱从哪儿出?
这些问题都要考虑不是一拍脑袋就下决定。
事实上关于农民未来发展,毛主席早在多年前就定下了方针,即便过去半个世纪依然无比正确。
毛主席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他还说:首先要保障农民的经济发展权益,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并让其享有农村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为写这篇文章我查阅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关于毛主席理论,《毛泽东与中国弄明问题》,《毛泽东的“三农”现代化思想》。
我从中找到了关于毛主席对农村规划蓝图。
在《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一文中,1936年毛主席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十九届三中全会曾提出:要走乡村振兴道路全面振兴乡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毛主席指出:要通过农业社会改造实现集体化,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共同致富,通过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农村工业化推进现代农村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
1955年7月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讲述: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林、牧三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
而对农民去留问题,1958年3月毛主席成都会议上指出:
农村要办工业和小城市,农业社也可以办加工业。
他还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村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拥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
1966年在“五·七指示”中又指出:“农民以农为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曾指出:不能卡农民,不能剥夺农民,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另外再七届二中主席曾说:城乡必须兼顾,必须是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相连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
从以上蓝图指导中,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高瞻远瞩,智慧过人,他统筹全局把目光放在未来。虽然这些提议是半个世纪前提出,但是,这些提议确实对农村发展和规划有不可忽视作用。
直至今天它仍存在重大意义。
也就说毛主席早就规划了农民出路,他提别提出:
农村人口最好不用涌入城市,就地办工业办发展,可以建设自己的农村小城市。我认为这一点充分考虑到了农民需求。使得农民和城乡发展更均衡。
那么既然毛主席早就有所规划,在看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农民进城落户?
我相信发展新型农村,开办自己的医院、学校、商店、修路完全可以成为第二个新型城市,既避免铺张浪费,也非常好的利用资源规划。
也唯有坚定这条道路才是发展之道。
毛主席高瞻远瞩,正如他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我想今天都可以好好想想这句话。
他为我们解决了今天农民根本性问题,
奠定了前提和基础,积累丰富历史经验。
留下宝贵经验。
时隔半个世纪,我们回过头来再看
毛主席当年决定高瞻远瞩。
那么问问大家:如果是你是要坚守宅基地,还是放弃进城买房?
对此,你这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点个在看支持,谢谢
插图 / 网络
文 / 八 零 姑 娘
一介布衣,位卑不敢忘忧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