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骗国家下骗百姓”,惊心动魄...

文摘   社会   2024-12-10 13:24   河南  

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测就破记录?


弄虚作假浮夸跃进,严谨的农业科学测验岂能“跃进”?2月19日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发布文章揭露“农业科学测产弄虚作假,浮夸成风”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对农民极不负责且有损农民信心的事当下在一些地方正在盛行。


抿心自问,数据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口粮更重要?这和上骗国家下骗百姓有何区别?



品种好不好产量高不高,市场最有评判权,农民最有发言权。老百姓不傻只是没有发言权,只有让科学回归严谨,田园经济回归农民本身才有可能改变这一风气。


前几天看到这条消息,着实令人震撼,在“亩产万斤“时代已过去40多年里,在科技水平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情况下竟还能发生这样一幕?不说别,农业监管始终存在着巨大漏洞,当地企业要反思,当地官方更应该反思这是为什么?


一测就破纪录?农业测产谨防数据失真。


聊个题外话。大家是否还记得2023年9月一则报道《许昌农户种植百亩辣椒不结果》。当时多部门介入调查专家也没给出合理解释。


可以确定农户下种前夕分别批发了两个不同品牌,收获时其中一个品牌不怎么结果,即便有也歪瓜裂枣,找种子销售老板一问三不知,找生产厂家得不到说法。据农户说光辣椒成本就投入超十几万元。百亩租地费用,化肥,农药另算。


如果说百亩辣椒获丰收完全能覆盖成本,那么,出现辣椒不结果。


这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要了这户农家老命,十几年积累资金会在一夜间化为泡影这是不可承受之重,更是一个农民无法想象的劫难。


问题来了?辣椒为什么不结果?生产企业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有多少人参与这个环节?谁在监管?谁在宣传?


这事和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关联不大,但本质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辣椒不结果是随机生产发生的概率,那么农业虚假测产就是实实在在的欺骗。


欺骗谁?又是向谁隐瞒?


半月谈文章解释很清楚,今天水稻亩产1200公斤,明天那里也许就突破1300公斤,高产数据你追我赶,各项记录不断刷新记录此等跃进之风不可助长。


文中还提到华北某地一家农业企业试验时,存在“数据变好看”的情况,更甚者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稻谷藏在沟渠、收割机或地布里,趁现场忙碌之际悄悄混到测产稻谷中。以此增加测产的体量。


在试验田里动手脚,骗的是国,伤的却是民。


通过梳理发现,实验前都会有一个目标产量也就是指标。有指标是好事目的是为增产提供更多思路,可一旦划归各地方就变了味,上报数据虚高又不能如约达成这就造成一个矛盾:目标产量和实际产量要如何均衡?


于是五花八门测量手段层出不穷。


比如“海水稻”正规实验,一切农业企并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验,对阻隔剂并不克制。而有些看似高产真实,却是以牺牲大量化肥,增产剂,专人管理最终形成的效果。如此一来用成本一万的费用,去培养收益只有5000收获怎么看都是本末倒置。


想问?这样获得的超高产有推广意义吗?


图片仅做引用与文章无关联


文中还提到“巨型稻”,部分农业企甚至把秸秆、叶子都算在内,稻谷实际产量很低。那么这种研究方向到底是为什么数据好看?还是别有目的?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这些作假数据除为完成指标数据好看,很大程度上有敷衍了事,为兜售种子的目的在内。只是市场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据再好看,也要实实在在种在田间才行,否则一切都是纸老虎一捅就破。


伤的是农民信任,损害的更是无法估量。


诚如半月谈所言:“报告一大摞,比不过农民一张嘴。”必须把话语权嫁给市场和农民坚决遏制“一测就破纪录”现象。不能既当导演又当运动员。陈立云说,只有市场认可、农民会种的品种,才是真正的好品种。


网友对此评价不一:


A:不单是农业,各类増长数据也差不多,不然就看不到连年増长与农村居民増长


B:做到这样的产量应该奖励,前提是收割的时候请第三方和有关部门当场验收,如果吹牛,就罚他倾家荡产。


C:“50年代就水稻亩产万斤了,怎么现在技术水平下降了?”


事实如何?公众眼睛雪亮。


而类似事件也并不仅局限农也测量上,更多深入的待需解决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公平公正,诚实诚信,把市场真正交给农民,目前看来仍有很长远路要走。


任何时代都有无耻之徒,而这个时代尤其多。


监管必须与时俱进摆正姿态。




对此,你这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点个在看支持,谢谢


插图 / 网络


文 / 八 零 姑 娘


一介布衣,位卑不敢忘忧国


END



八零姑娘
一介布衣,位卑不敢忘忧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