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
宛政文〔2023〕3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更好的保护我市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 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21〕2号)和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宣通〔2023〕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经市政府研究,确定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体育馆)等5处建筑为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现予公布。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自信,切实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管理和宣传,共同做好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附件: 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7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
发布时间:2023-08-01来源: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解读方案
(一)解读材料提纲
1、历史建筑普查认定的目的和意义
2、历史建筑认定的原则和标准
3、历史建筑普查认定的工作方法
4、形成拟历史建筑名录
5、拟推荐历史建筑简介
(二)解读材料形式
解读材料拟以文字形式制作。
(三)解读渠道
1、南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南阳市政务微博
(四)解读时间
文件印发之日。
二、《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解读材料
(一)历史建筑普查认定的目的和意义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精神,到2025年,初步构建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活化利用经验,建设性破坏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基本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的格局;到2035年,全面建成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利用,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全面建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南阳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1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宣通﹝2023﹞3号),通知指出:“各市、县要在全域范围内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普查认定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加快建立和完善保护名录,力求“应保尽保”。将展现5000年中华文明史、180余年中国近现代史、100余年中国共产党史、70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0余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的历史文化资源纳入保护”;同时,通知要求:“各市、县要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区以及乡村、偏远地区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力度。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建筑认定公布数量少于10处的市、县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2023年底前,将体现不同历史时期城乡建设发展脉络的街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和交通、水利等工程设施作为重点普查对象,积极申报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公布历史建筑”。
南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精神和要求。2023年3月1日,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宛建设﹝2023﹞3号),要求全市各县(市)加强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对历史建筑认定公布数量少于10 处的,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不足的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存在历史建筑认定公布数量少于10 处的县(市)政府已正在对不足的历史建筑进行认定公布;南阳市政府在2019年12月下发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宛政﹝2019﹞33号),向社会公布了我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分别为:南阳县印刷厂旧址厂房、南阳老相室、联合街福音堂的礼拜楼、联合街福音堂的牧师楼、扳倒井及附近民居等5处,认定公布数量少于10 处。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按要求,市辖各区政府(管委会)不能直接认定公布辖区历史建筑,应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认定公布。为此,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宛城区、卧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南阳市规划设计院,对南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具备历史建筑条件的现状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普查认定,编制了《2023年拟推荐南阳市历史建筑调查认定报告》,拟向市政府推荐为南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二)历史建筑认定的原则及标准
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按照《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参考)》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城市、县人民政府认定公布,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
1.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体现其所在城镇古代悠久历史、近现代变革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新中国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等某一特定时期的建设成就。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具有纪念、教育等历史文化意义。体现了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地域特征或时代风格。
2.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代表一定时期建筑设计风格。建筑样式或细部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3.体现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工艺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建造科学与技术。代表了传统建造技艺的传承。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
4.具有其他价值特色的建筑。
本次拟推荐的历史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南阳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和地方特色等。
(三)历史建筑普查认定的工作方法
1.现场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全面了解所有具备历史建筑条件的对象,形成历史建筑备选名录。现场工作通过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寻找线索,二是收集数据,三是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及现场调查包括项目位置、产权人、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建筑质量、现状保护情况等,在完成数据收集的同时征求产权人的意见。
2.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对南阳市历史建筑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的检索,进行信息采集比对。本次查阅的相关资料主要有:《南阳市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地上文物)》、《宛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卧龙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河南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
3.编制调查认定报告
通过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提炼,形成调查认定报告。
(四)形成拟推荐历史建筑名录
经过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认定,形成了《2023年拟推荐南阳市历史建筑调查认定报告》,经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删除南阳市卷烟厂职工活动中心。现拟推荐符合历史建筑标准的有5处,分别为:南阳市解放广场(纪念碑)、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宛运历史展览馆、市人民公园明月榭、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体育馆)。
(五)拟推荐历史建筑简介
1.南阳市解放广场(纪念碑)
南阳市解放广场位于宛城区滨河路与仲景路交叉口东北侧,解放广场解放纪念碑全高63.09米,采用花岗岩贴面处理,整个碑体庄重、秀丽、雄伟、挺拔,直耸云天。象征着南阳解放50周年来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之势。在历史记忆上承载了几代南阳人对解放广场的集体记忆,是一座集历史纪念、爱国主义教育、瞻仰观赏、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2.南阳市汉画馆
南阳市汉画馆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汉画街398号,如今的南阳市汉画馆是于1999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新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南阳市汉画馆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具有突出的文化历史价值。
3.南阳市宛运历史展览馆
南阳市宛运历史展览馆位于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路书院中学院内,原为河南省交通厅南阳公路运输公司机关办公楼,始建于1955年,砖木结构,上下两层22间房屋。建筑面积460余平方米。2018年9月,按照修旧如旧和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加以修葺,辟为宛运历史展览馆。并于2018年11月对外开放,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
4.南阳市人民公园明月榭
人民公园明月榭位于南阳市宛城区人民路中段,是一处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于1985年投资改造扩建。明月榭占地125平方米,以高大的琉璃瓦古建筑水榭为主景,配以大面积水域,两岸以曲桥相连,形成秀美景观,驻足湖畔曲桥远眺水榭,郁郁葱葱的植物掩映,使人仿佛置身南国田园,是一代南阳人的集体记忆,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
5.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体育馆)
南阳市体育中心位于宛城区滨河路与关帝庙路交叉口东北侧,其建筑造型为一个“宝鼎”。本馆投入使用至今,多次承办国家级篮球、排球等比赛,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最佳赛区。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篮球、武术比赛和闭幕式。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往期回顾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