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西北15公里处,羊山、磨山并峙,俱为南阳九架孤山之列。
沿着一道发自羊山磨山的岗脉逶迤南行,沐洉河一路蜿蜒相伴,董岗、樊岗、蔡龙岗、郑岗冈峦连绵起伏。
岗脉尽头,陆营北部有一处叫“稍庄”的村子,其村名便源自岗脉末梢之意。
辛店、大周庄等古村还有龙兴寺都坐落在这条岗脉之上。
辛店,位于宛城西南20里处,东依沐垢河,北靠辛店岗,穿村而过的南邓公路,自古便是自中原南下湖北湖南四川的西南官道。早年一贫困人家在古道上开店,因生计不佳、艰辛度日而得名。
自古城过卧龙岗西行,跨过十二里河,但见一岗巍然耸立,岗脚处古时立有两通高大的石碑,碑文所记不详,只留下今“双石碑”这个地名。
前面高沟深壑里,宁西铁路如一条游龙,风驰电掣,纵横驰骋。
岗坡古道上曾设有一处供路人歇息的茶棚,也留下了今天“茶庵”的地名;
西南沟坡下,有一口古井,井台上有一方残碑。大家汲取井水,冲洗拂拭,碑文是《高贞观主持道人宗派坟墓碑记》,上有“缘结十方建立殿宇”的字样。
观这附近地势,应该就是这位五十多岁的主持羽化归天的栖息地。
喝罢“茶庵”浓酽的柳叶茶,翻过曾有叫卖油馍小吃的“油馍岗”,打足了精神,眼前便是岗高坡陡、道路崎岖的辛店岗,因地势险恶,古有“阎王鼻子”之称。
过往的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皆需下轿下马,步行登坡,蹒跚翻岗,至半坡间便已是气喘嘘嘘,人困马乏。
及至登上岗头,在上面专门搭设的茶庵里再牛饮一气大碗茶,凉风习习间,神清气爽,疲累挥扫而去;便不禁点起一锅烟来,哼唱起家乡小调,故又有“上去辛店岗,一溜梆子腔”的说法。
伫立岗上,举目四望,岗下一箭之地,但见一座城寨拔地而起,这就是辛店寨。
辛店岗岗高林密,道路狭窄坎坷,北山的刀客便也时会潜聚于此、打劫过往客商,沐垢河也会时常泛滥、冲毁家园。
为防水灾匪患,辛店乃依河为壕,筑寨自保。
沐垢河源出磨山,上古时叫梅溪河,南北朝前称石桥水,又称汝溪。
据传,汉光武帝公主从京都洛阳乘凤辇到南方游玩,路经该溪,见水清景秀,遂掬水洗面,拂去一路风尘,故亲赐名为沐垢河。
赵震宇介绍说:辛店清咸丰年初挖土筑寨,引沐垢河水绕寨而行,光绪年间重修;寨高三丈、宽两丈,东西南北共设四座寨门,架设四座石桥,其中东门外石桥最大,人称三孔桥;
南邓古道呈S型穿村而过,两边店铺林立,商业繁华,往来客商川流不息,号称三里长街。
南阳师院李成溪老师曾草绘过一幅古寨风韵:辛店岗雄踞如障,沐洉河环绕似带,周围土地平旷,古道穿寨逶迤而行。
这“S”古道也恰如一条游龙,而辛店自古便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因其山水地理、民间传说,这片区域古名便叫“古龙川。”
岗脉上辛店东南、庙坡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名叫“新集”的古村,村南是一处龙山至商代的早期文化遗址。
据乾隆56年《重修关帝火神庙碑记》所云,村子是古兴龙镇旧址;因其系在古镇大火焚毁废墟上重建,而名新集。
大清雍正年间,辛店西四十里的穰东有一庞姓农家,死后葬于街东卧牛岭下,偶占龙脉。
远在京城的大学士夜观天象,见紫微星陨落于豫西一带,预示那里将会有真龙天子出世,与大清争夺社稷江山。
朝廷遂秘密派出数路人马,到豫西尤其是南阳寻访排查,务必寻得真穴,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一路人马便刀枪麻利快的斩断了石桥龙窝的龙脉地气;
一路人马闻听辛店古称古龙川,又有老龙湾、老龙被等,且有不少官宦商贾到此买地建坟、抢占风水,便仔细巡查。
但结果却大失所望,这里虽是一道龙脉,但绵延太短,形不成气候,出不了真龙天子,只能出在舞台上饰演皇帝的戏子。
一行人遂沿着南邓古道继续南行,夜宿穰东,闻听庞家占了卧牛岭,就掘开庞家坟墓,墓中果然有骑马坐轿、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马,钦差命人将石人石马砸烂装入麻袋,将棺木烧毁,进京复旨。
若干年后,这庞家生下一个男娃。这庞家虽占了龙地,但已被断了龙气,命中已无帝王之命,但又因沾染三分贵气,本也应成为朝廷重臣,可因祖坟被毁严重,后虽中举官至县令,却剑走偏锋,成为一位歪才。其传说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有“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国徐文长”之誉。
他叫庞振坤。
到了光绪年间,乐善好施在辛店开客栈的孙家,救助了一位外乡落难的先生。
据说这先生感念救命之恩,就冒着泄露天机、双目失明的代价,将辛店东大岗状若太师椅靠背的龙穴悄然指点给了孙掌柜。
孙掌柜本已占了吉位,后因嫉妒者挑唆,又将墓穴偏移半棺,而功亏一篑。
倒是沿古道一路往南,邓州汲滩的一脉孙家后来却出了位大人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开天辟地的建立了民国,并担任大总统。
他就是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