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将教授:参松养心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力,可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学术   2024-10-14 18:31   中国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多、危险性强,可突然发作致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导致心力衰竭,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众多,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且普遍存在不良反应,难以长久使用。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显示出“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作用优势,为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在第十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围绕心律失常的最新研究进展等话题进行专访,以期为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指导价值。曹克将教授表示,基于SS-AFRF研究及既往研究结果,参松养心具有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潜力,可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曹克将教授


SS-AFRF研究荣登《欧洲心脏杂志》,填补消融术后药物维持窦律空白


2024年8月24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研究)”于《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


SS-AFRF研究共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来自中国24个省/直辖市的66家医院的920例首次射频消融术后的持续性房颤(PerAF)患者。所有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和安慰剂组。随访观察时间为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在空白期后,持续≥30s的复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首次记录到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时间、房颤负荷(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所有房颤发作的累积持续时间)、电复律率、卒中/系统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1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组提高了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85.5% vs. 77.7%,P=0.001),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7.8%,降低复发风险达40.0%(HR=0.6,95%CI:0.4-0.8)。次要终点结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组在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显著降低了房颤负荷(分别为2.8% vs. 7.6%,P=0.002和3.3% vs. 7.7%,P=0.025)。在生活质量方面,参松养心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躯体和精神评分的双重获益。


曹克将教授表示,《欧洲心脏杂志》是全球心血管病领域的顶级期刊,主要发表关于心血管领域的高质量临床和科学研究,旨在打造一种学术水平高、可读性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更贴近于临床,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SS-AFRF研究在《欧洲心脏杂志》重磅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曹克将教授表示,SS-AFRF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代表了中国在心血管领域的科研实力,填补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药物维持窦律的空白,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迈出坚实一步。


整合调节、快慢兼治,参松养心可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早在2006年,曹克将教授诊治了两例搭桥术后心动过缓的患者,在使用参松养心治疗后效果明显,患者恢复较好。值此契机,曹克将教授对参松养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开展了多项研究。


由曹克将教授牵头、联合全国30家医院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可有效减少患者的24 h室性早搏次数,提高治疗8周时的总体有效率(64.02% vs. 34.34%,P<0.0001),同时也可显著升高4周和8周时的24 h平均心室率。此外,治疗4周和8周时,参松养心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证实,参松养心可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显著降低24 h室早次数,显著提高24 h室早下降率。研究表明参松养心在减少室早发生的同时改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此外,一项纳入1476例心律失常患者(室早859例、阵发性房颤349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68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参松养心治疗室早的总有疗效率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平均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7.15次/分。


2019年,以参松养心相关研究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曹克将教授表示,能获得该奖项是非常困难的,证明了参松养心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和科学依据,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早提供了新药物,填补了窦缓伴室早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


结语

美国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提出的心血管事件链,涵盖了从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动脉内皮损害、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再到发生冠心病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连续发展过程。曹克将教授表示,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针对心律失常这一关键环节,多项循证研究表明,参松养心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兼具疗效和安全性,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SS-AFRF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心血管期刊中发表,证实了参松养心可显著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为心血管领域的国际难题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推动了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的进程。

医脉通心血管
快速获取国内外心血管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学术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