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泽的江南水乡,冬至的风轻轻吹过,
团子,是这个季节最温暖的记忆,
若无团子,冬至便失去了它的完整。
俗话说得好:冬至的团子年节的糕。
团子,是江南人心中的冬至的节日符号。
家家户户,年复一年,
手作团子的习俗不曾改变。
齐心村的杨阿姨,年年冬至必做萝卜丝团子,
她家的萝卜,个头大,水灵灵的清甜爽口。
清晨,她便开始准备馅料,
将萝卜擦成细丝,
再用猪油慢火煸炒,直到香气四溢。
水土滋养,萝卜的滋味浓郁而纯净,
她将萝卜洗净、刨皮,耐心地擦成丝,
盐的加入,逼出萝卜的水分,再用力挤干,
十几个大萝卜,最终浓缩成馅料的精华。
小葱的加入,为馅料增添了一抹绿色,
生火,烧热大土灶,准备炒馅儿。
瘦肉的加入,菜籽油与猪油的混合,
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香气,让人垂涎。
猪油,是新鲜熬制的,霜打过的萝卜,
在菜籽油的催化下,香气四溢,
馅料炒好,静待第二天的包裹。
豆沙的馅料也必不可少,
杨阿姨在土灶上把红豆煮熟,
同时放入芝麻、糖等配料,
用苎叶汁染绿的米粉皮包裹。
新米磨成的米粉,手工的揉制,
在杨阿姨眼里,手揉的粉才有家的味道,
粉皮在她的手中,变得柔软而有弹性。
她将前一天准备好的萝卜丝馅料,
灵巧而迅速地包进一小团米粉里,
捏成一个个饱满圆润的团子。
在邻居们的热心帮助下,
不一会儿就把团子包完了。
雪白的是萝卜丝团子、
青绿的是豆沙团子。
无论是雪白还是青绿,
它们都裹满了馅料,
整齐地摆放,等待着蒸汽的洗礼。
蒸笼里的团子,如朵朵白云,
在氤氲的水汽中轻轻摇曳。
刚出笼的团子,快速用扇子扇凉冷却,
便给它们盖上红红的印章。
掰开,萝卜丝的鲜香,豆沙的甜糯,
不由分说地扑鼻而来。
一口咬下,软糯与微甜,在舌尖上起舞,
那甜美糯叽叽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它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
是年节里的一份祝福。
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对家的眷恋。
这是新米的烟火气,
这是冬日江南的滋味。
冬至的团子,不仅仅是一道美食,
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情怀。
图文:震泽旅游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