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本,让文旅和微短剧双向奔赴

乐活   2024-09-26 17:29   四川  



曾经,一群群年轻人如潮水般涌入这方厂区,投入火热的生产。如今,一群群年轻人又如潮水般涌入这方创意之地,逛街、看剧、拍照、游玩。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成都的东郊记忆,可能是最能感受时光穿越的一处景点。从1958动工建设的红光电子管厂到如今充满时尚和潮流气息的文化产业园区,近70年的时光中,历史与现代的光影在这里交汇,这里如同乡愁的守望者和发展的见证者,沉默地注视着城市的有机生长与更新。


未来的东郊记忆,或许还有更多期待。即将于本周日揭晓荣誉的“成都显像计划——‘东郊记忆’原创(微短剧)剧本大赛”,众多创作者聚焦于东郊记忆的前世今生,在剧本中畅想这里的过去和未来。


·“东郊记忆”原创微短剧剧本大赛海报


正如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时代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本次剧本大赛评委会主席杨琼所说,东郊记忆,作为成都具有悠久历史沿袭和鲜明时代特色的地标性文旅目的地,本身就具备“讲成都好故事”的优厚基底。


“一个个好故事以精妙的文字展现出来,为后续的剧本改编、拍摄和传播提供充足的‘弹药’,将东郊记忆的故事借助微短剧的传播效能形成最优的流量转化。”




01/

挖掘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跟着《人世间》打卡长春,《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云南旅游,《繁花》让观众记住了黄河路和排骨年糕,《我的阿勒泰》让阿勒泰地区搜索热度增长超5倍……“影视剧+文旅”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逐渐构建了城市营销新格局。



“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微短剧更是成为展现城市风貌、讲述地方故事的重要载体。对于当下的文旅传播来说,已从过去“以景点为中心”转向“以人和事件为中心”,讲述好故事的优秀微短剧则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传播手段。


随着广电总局开展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活动,“微短剧+文旅”的模式不仅为地方文旅拓宽了增长空间,也为微短剧产业的未来开创了一个展现创意和技术实力的平台。



正是在此背景下,“成都显像计划——‘东郊记忆’原创(微短剧)剧本大赛”应运而生。作为成都知名地标、必打卡景点,东郊记忆,已经从承载成都工业记忆的老厂区,转型为集音乐、文化、时尚、艺术、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大赛的举办,无疑为东郊记忆的文化内涵注入崭新的活力。参赛者们围绕“东郊记忆”的“前世今生”创作剧本,让这座昔日的工业厂房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02/

评委点赞  

剧本有深度有朝气



剧本自征集以来,收到了不少优秀作品。评委会主席杨琼告诉记者,东郊记忆本身就具备“讲成都好故事”的优厚基底,丰富的业态和鲜明的文化氛围也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源泉。


·大赛评委会主席杨琼


大赛评委,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熊焱认为,东郊记忆是上世纪工业遗址的活化利用,将过去的工业和当下城市的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是一次新的文旅融合,这个尝试和探索已经取得了成效,这里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


他提到,通过微短剧赋能东郊记忆,是非常好的尝试。他也注意到,这次大赛的参赛作品中,有不少剧本展示了成都人的生活美学、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


大赛评委,四川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副教授王瑛介绍,参赛作品可以说是类型多样,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最让人惊喜的是参赛者总体偏年轻化,从作品风格、叙事模式和选择题材来看,应该有许多作者年龄在30岁左右或以下,体现出了年轻的朝气。


·大赛评委王瑛


而且看得出,大部分参赛者受过正统的规范的剧本写作训练,从剧本格式和写作技巧上,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水准和不俗的前景。


王瑛还注意到,这些有才气的创作者非常有历史眼光,尽管年轻,但格局不小,能够从时间的纵向延伸与社会面的横向展开去构架故事,比如通过个人的家族史、一家小店的变化去折射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视野开阔。


她还注意到,一些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问题意识,能站在今天的视角去反观过去的人们,思索和表现他们当年的选择,对我们尤其是对处于迷茫中的年轻人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大赛评委杨丽


曾担任过《囧妈》《拆弹专家》《常在你左右》等电影的制片人的大赛评委杨丽在看过参赛剧本后,第一感觉是“耳目一新”,比如《传承》《瑰宝》《相逢有时》,题材比较传统,但内涵、深度足够突出,特别凸显东郊记忆这个命题的历史感、人文感。


另外,若干复合型题材的脑洞大开,比如《时空纠错:东郊记忆的多维档案》《成都记忆2050》,“总体而言,这几个剧本能带来较强冲击的共鸣,在情感深度、题材创新、文化价值这几个方面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观看需求。”




03/

参赛者 

东郊记忆和成都给予灵感



《时空纠错:东郊记忆的多维档案》的编剧是95后索路杰,来自陕西的索路杰已在成都生活了4年,目前从事剧本等影视相关的创作工作。


东郊记忆是索路杰颇为熟悉的一处景点,闲暇时间时,他经常来到周围,喝咖啡、看剧、读书或者写作。在看到剧本大赛的消息后,他提起了对东郊记忆历史发展的兴趣,“那个年代的工人的状态是什么样?他们有什么难以言说的故事?他们在当时闭厂时,面临着何种选择?



带着这些疑问,索路杰花了一个多星期查阅红光厂的相关历史资料。最终,为了更好的表达,他将当时红光厂和那个年代工人们的故事融入到一个假象的科幻世界里,让剧本中的人物,在科幻时空中相遇、穿越,解决问题。


参赛剧本《成都记忆2050》同样是一个承载科幻理想的微短剧故事。


剧本策划王思思介绍,故事围绕一个迷茫的城市AI精灵展开,通过一系列时空穿越中的洞见,讲述年轻一代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逐渐迷失自我、审视自我、找寻自我,进而触发曾经的记忆,最终在隐秘召唤下找回自己的故事,呼应“在今生遇见前世的自己”。



为何加入科幻元素,王思思认为,成都是“科幻之都”,而AI时代的崛起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未知的宇宙。在两个甲子年之后的2050年,世界会成为怎样一番赛博盛景?我们不得而知。


在这场充满隐喻的穿越中,我们看到诸如东郊记忆、武侯祠、天府双子塔、熊猫生灵在不同时代的样子,展现成都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王思思还提到,东郊记忆其实就是一个很赛博朋克的地方,那些充满时代感的工业遗存,被当代潮流艺术充盈浸润,让我们透过历史、活在当下、窥探未来。



索路杰则认为,科幻是故事的一个美丽峡湾,在这里将会有更多的表达空间与方法,科幻中的奇思妙想不仅可以吸引眼球,也可以摆脱现实的局限,更好的表达出编剧真实的想法。“但归根结底,想象也不能太浮夸,要建立在对应科学的探索上。合理进行一些反思。”


索路杰更深的感受是,本次大赛给了他这样的年轻创作者更多机会。在他看来,微短剧属于新兴产物,新、老创作者大部分都会处在同一起跑线,大家可以一起竞争,一起学习进步。


“微短剧跟电影相比,成本减低了很多,也是时代的新兴产物,新老编剧也都要一同学习,就自然给了我们这些年轻编剧,更好的展现机会。”




04/

实现文旅和微短剧

双向奔赴


艾瑞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国内微短剧2023年市场规模373.9亿元,较2022年的101.7亿元同比上升了267.65%。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微短剧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成为大视听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引导各地结合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在已有重点微短剧项目中增加文化和旅游元素、创意、情节,或者通过自制、中外联合制作等方式开发新作品,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杨琼认为,总局开展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其实是视听和文旅业态融合的一种新艺术样态。自2024年3月该计划启动以来,先后涌现出《我的归途有风》《你好,苏东坡》等佳作,通过制作精良的内容和广泛的传播,达到了链接地域特色文旅资源与观众情感的目的。


微短剧在创作和传播上的独特优势,如内容短平快、传播精准化、叙事网感强等等,较好地契合了新时代消费者的心理期盼,为各地的文旅内容持续、常态化传播提供了较大的助力。当然,优秀的文旅微短剧一定离不开扎实的剧本,这也是优质内容的基础,也是举办首届东郊记忆剧本大赛的初衷之一。



“微短剧与文旅的融合是一个新兴且富有潜力的领域,它能够以创新的方式活化文旅资源,进行产业升级。”杨丽认为,从内容角度看,微短剧的内容必须与地方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地方特色资源深度整合。


因此,微短剧的制作不是只依赖制影视化手段简单拍个故事,展现魅力景观就够了,而应多元主体参与,如文旅企业、地方政府、地方民众等,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创作者通过故事情节和场景氛围的营造使其地标、景观等显性元素吸引受众,把当地人文吸引力这些隐性元素与受众心理需求产生情感共振,这才能把各地文旅的IP价值发挥最大化。



在杨丽看来,就此次剧本大赛来说,不管是成都还是东郊记忆,其吸引力在于她们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美食体验、情感共鸣以及城市更新的成功实践,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她们独有的魅力。


比如东郊记忆保留了大量工业遗产和历史风貌,为游客提供了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体验。这种独特的历史韵味,让人能够感受到成都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变迁,这是东郊记忆最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


“这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景观背景下,围绕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主题去创作,让东郊记忆成为这些情感故事的背景,让成都人、让外来旅客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特殊的情感联结。”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国内线下商业和文旅消费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微短剧对于城市文旅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


讲述富有地方风情和文化意涵的故事成为新的课题。微短剧作为视听作品,在内容叙事上和当地产品相互辉映,进而成为文旅融合的闪亮名片。


也希望通过此次剧本大赛,让微短剧与文旅的融合和传播更加相得益彰、双向奔赴。




● ● ●



撰文丨邱峻峰

编辑丨小都

图源丨活动主办方提供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YOU成都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