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摄影师的忠告:放下摄影,好好生活

乐活   2024-10-09 17:05   四川  



最近,艺术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尴尬事。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在中央美院演讲,因台下观众看手机,愤然离席。主持人打圆场:“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最重要的信息,集中精力!集中精力!”网上纷纷讨论“大师离席谁的错?”


许多人把矛头指向手机。


聊起这件事,摄影师赵戈砺觉得很巧合,仿佛是某种暗示或感应。一方面,他是肖尔的粉丝,肖尔“关注日常”的摄影理念影响了他;同时,他正在拍摄的一个项目,就是“玩手机的人”,目前已拍摄过半。


以前常刷到新闻:“大人带孩子玩手机,孩子掉到河里淹死了”;“小伙子走路玩手机,掉进窨井盖,摔成脑震荡”等等。赵戈砺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于是他找了很多奇怪的建筑,比如拆迁楼、高架桥、围墙,让一个人站在建筑面前玩手机,然后按下快门。


·高架桥下玩手机的人


渺小的个人和巨大的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他想表达:我们是活在手机里的一代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沉迷于个人的世界。“这个项目不带有批评性质,我自己也活在其中。每个人都是玩手机的人,只是深浅不同。”


赵戈砺对手机的感受复杂,既警惕其陷阱,又离不开它,因为他的摄影师之路,正是从手机开始的。




赵戈砺


摄影师、原画册工作室合伙人,曾获2020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年度最佳摄影奖第二名




起风了



2020年以前,赵戈砺还是一个外企职员,做的工作是销售,与摄影毫不相关。他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结婚、生子。突然有一天,他厌倦了工作,想辞职去做摄影师。父母以为他疯了,坚决反对,好在妻子支持。


“有了孩子以后,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榜样,自己想做什么,就要去尝试。”看上去轻描淡写的决定,实际是“叛逆期延迟”的后果。


赵戈砺的父母在体制内工作,他们给他规划好了人生,希望他安稳平顺,但到了为人父的年龄,他却变得叛逆起来。那时,他还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朋友也不看好他,只有他自己看好自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其实他接触摄影很早。高二时,有人送了父亲一台相机,父亲转送给了他,但并没有寄予任何艺术上的期望。就是这只类似“玩具”的相机,引出了他心中的召唤。他常拿起相机去拍花花草草,拍得不好,但很喜欢。“从十七八岁拍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发现真正喜欢、且想去做的事就是摄影。


一开始,压力很大。那时母亲帮忙带孩子,他每天假装去上班,其实是出去拍照。这一年,他用手机拍了3万多张照片。疫情期间,没法走远,他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


那天,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气很好,他来到天台,风吹起了被单,空气中飘满肥皂水和阳光的味道。这一幕,像极了宫崎骏动画中的飞毯,他举起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起风了》,摄于2020年 


这张照片叫《起风了》,获得2020年度全球iPhone摄影大赛(IPPA)年度最佳摄影奖第二名。IPPA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手机摄影比赛,有“手机摄影奥斯卡”之称,吸引了全球摄影师参赛。


获奖电话从美国打来,是凌晨一两点,他下意识警觉,是不是诈骗?直到收到官方邮件才确信。


凭借《起风了》,赵戈砺走上了职业摄影师之路。他大学学的是导演,当年课堂上讲的还是《地道战》,“审美、案例都落后了”。




高校艺术教育与现实的脱节,让他感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加入了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摄影机构“原画册”,一边做公众摄影培训,一边搞艺术摄影创作。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摄影博主、教育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当然,艺术野心肯定有,“但能够顺畅表达自我,就足够了。




回应童年的创伤



赵戈砺的第一个系列作品是“童话”。童话是他的女儿。女儿出生头两年,他还不太会做父亲,每天面对一堆奶粉、尿片,手足无措。幸好有摄影。他把镜头对准女儿,一年拍了上万张照片。这些照片不假修饰,童趣自然。


拍童话时,他也随手记录父女间的对话。童话:下雨真好。爸爸:为什么呢?童话:正好用雨水敷一个面膜……



·女儿童话


赵戈砺的题材都来自日常。在他的创作观念中,附近一公里内,创作已经发生。“当你留意到生活中的小细节,平等地观看拍摄对象时,就会发现拍摄对象也是有生命的,就不会为拍而拍。”



他正在拍的项目“树”就是一个例子。他找了一些朋友,藏在树后面,用人和树的结合,把树拟人化。听上去有点玄,但他已经拍摄了两三年,全国各地的树,都有入镜。而创作动机,可能跟树一些神秘气质有关。他觉得许多古老的树,都有一种神性,使人崇拜。


有时他一个人走进森林,似乎能感受到那些树张开双臂给他指引。在城市里,树根把地砖顶起,那种力量让人震撼,却总是被忽视。“怎么说呢,我可能相信一些神秘的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除了拍树,他还在拍一个“精神按摩”的题材,已经完成,还没发表。最后一张照片是一头死去的牦牛,倒在草原上,周围开满了鲜花,彩虹若隐若现。他觉得这个画面,透露着生死的禅意:死亡不是离开,而是无限的循环。


他写下一句话:“四季不断变化,河流从没有停下它的脚步,尝试带着勇气上路,直到我醒来。”“勇气”是一个关键词,因为它曾经丢失过。



“30岁前,我都沉溺在童年的不愉快中。”赵戈砺从小跟着祖辈长大,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即使遭到校园暴力,也无人庇护。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他故意考试交白卷。父母拿到成绩单,直接给他一耳光。


成年后,他有时都不敢看父母的眼睛,“童年的打骂会涌出来,创伤非常严重。”


童年的经历,一方面使他缺乏勇气,一方面又给了他艺术的敏感。所以他的创作,其实都是在回应童年的创伤。“拍精神按摩,是渴望获得勇气;拍树是想依靠力量;拍女儿童话,是期待拥有好的父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近两年,赵戈砺试图让父母知道他的想法。但他们无法理解,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其实很有用,就是找到表达的勇气。不管事情过去多久,一定要说出来。”


现在他每天都会问女儿,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天,他送童话去学校,目送她进校门时,看到她被两个男孩挤了出来,她用身体还击了他们。虽然两个男孩再次把她挤出来,但他看了会心一笑。


“至少她有面对的勇气,这比很多事情都重要。”




遇落日就看落日



赵戈砺喜欢心理学,他认为每一个创作者,最终都是在用作品治愈自己。从心理学上看,他拍摄的“女儿童话”“精神按摩”对应了童年、中年两段人生,现在他想拍“老年”。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


·赵戈砺拍摄的爷爷奶奶


朋友建议,拍他的父母。他说不行,还不能直视他们的眼睛。“如果有一天,我的相机能够非常舒服地面对他们,肯定是一个圆满的状态,但现在还办不到。”


不过他脑子里已经有了模特的形象:一个老爷爷,有一幢漂亮的房子。他喜欢花,爱他的妻子,对生活保持着热情。他有时会去海滩游泳,吃一个冰激凌,或者探索小时候玩耍的森林,像孩子一样大笑,信奉“生气一分钟,郁闷60秒”的人生哲学……



他四处寻找这样一个老爷爷。朋友笑道:这不是天津跳水大爷吗?他说不是,还有点不一样。最后,有人发现,这就是老年版的赵戈砺本人。他表示认同。


或许,这就是他的“人生三部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在赵戈砺出门不一定会带相机。他没有KPI。他给自己的忠告是:放下摄影,好好生活。“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放在心里。灵感来自于生活,只有生活好了,精神才会丰盈。”所以他跟家人去旅行,甚至都不拍照片,遇落日就看落日,逢下雨就听雨。


都说摄影是一门槛低、天花板高的艺术。确实,朋友圈有很多摄影师,但赵戈砺的照片更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不定期晒出来的“边角料”:一把伞、一片叶、一个背影、一只七星瓢虫、除夕夜的一地烟花……画面明亮干净,充满故事感。


·赵戈砺手机里的“边角料”


他的装备很普通,一部相机、两只手机,都是二手的,用得最多的是苹果XS Max;他也不想拍异域风情、炫酷大片,觉得日常生活就拍够拍一辈子了。


有人说这是心态老了。他觉得不是,而是更健康、更清醒了。“年轻其实是健康的心态。”在他看来,当一个生活家比当一个艺术家更好,“没有太大野心的时候,做出来的事情可能会更好。


·赵戈砺和女儿童话


赵戈砺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每天工作4~6个小时,不用挤早高峰地铁和写字楼电梯,寒暑假带女儿出去旅行,或是为乡村儿童做公益培训,剩余时间自由创作。曾有大厂抛来橄榄枝,邀他去深圳工作,他不去。“不想离开成都,也没有赚大钱的想法。”


·赵戈砺给儿童上公益课


这两天,他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话,行情下行时,有几件事情需要注意:


坚持锻炼身体;定期体检;多接触自然;多看书;不做器材党;清理不需要的物品。最后总结:还是要认真做事,毕竟认真做事可以忘记很多烦恼。



● ● ●



编辑丨Rain

图源丨赵戈砺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YOU成都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