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个方子,给你的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气、血、阴、阳,手脚再也不发麻了

文摘   健康   2024-11-03 08:00   上海  

手脚发麻,相信我们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过这样的症状,不正确的睡姿、坐姿、甚至是如厕蹲久了都会引发这样的症状。

一般来讲,发麻的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除的,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有的人手脚麻木后长时间无法缓解,就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疾病的信号。

是的,今天想和你聊聊手脚发麻这件事。

中医认为啊,这类手脚麻木的情况,大都是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所致,中医称之为“血痹”。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说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

说到黄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黄芪素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广泛的被应用在各种气虚之症。

黄芪补气之中,具有升发外达之性,实卫固表,多用于体弱表虚,肌表不固人群。

然,大多数人只知气虚需补气,却忽略了为何要补气:

黄芪不仅常用于气血两亏之证,补气用以生血;

还可用于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痹痛,补气用以行滞;

同时,还用于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补气用以摄血;

此外,黄芪还可用于气虚津亏之消渴,补气用以生津。

简单讲,黄芪益气可以生血、行血、摄血、生津,让全身的气血流畅起来,气血充足,麻木的症状自然得以改善。

除了补气,黄芪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升阳,

但凡是人体气机下陷诸症,都可以用黄芪来改善,比如脾阳不升所致的运化失调,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炙用补中。”

桂枝这味药暖暖的,味辛、甘,性温,入肺、心、膀胱经,

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而发汗解肌,治外感风寒之表证,助人体抵御一切外来风邪;

又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而通阳化气,治寒凝血滞之痹证,驱入侵体内一切之寒邪。

所以桂枝之于我们身体,就如同太阳一般,散风寒而温经通痹,

与黄芪配伍在一起,益气而温阳,和血而通经。

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

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

《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中医认为,肝为肝脏,主藏血。血虚阴亏则肝阳偏亢,肝失柔和。

白芍味偏酸涩,主入肝经,酸主收敛,因此,白芍具有收敛肝血之功效,以防体内肝血亏虚太过,

大家试想一下,体内血液不足,自然难以确保身体的角角落落都得到血液的濡养,手指发麻的症状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说,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效,

与桂枝一起联用,通血痹而调营卫。

生姜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可以协同增强桂枝的温阳之力。

纵观全方,大都是温通经脉的药材,为了以防温阳之力过强而损伤阴液,最后再加几枚大枣,缓和药性,作调和之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然,黄芪桂枝五物汤只是一个基础方,

上肢痛者,可加防风、秦艽、羌活;

下肢痛者,可加独活、牛膝、木瓜;

腰疼重者,可加杜仲、川断、狗脊、肉桂;

产后身痛者,可重用黄芪、桂枝;

血痹病舌质紫暗,脉沉细涩者,可加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

夹缝中的远志草
上海三甲医院主管中药师、肿瘤科临床中药师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药和方剂在山为远志,落市为小草,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