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警惕藏在“小动作”里的健康危机

百科   健康   2025-01-16 21:59   上海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293 篇文章

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有时会出现的频繁眨眼、不自觉耸肩这类 “小动作”,常常被家长误以为是孩子活泼俏皮的天性展现。殊不知,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行为,极有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悄然拉响的警报。

 


一、抽动障碍究竟是什么?


抽动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动症,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这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受自己控制、快速且重复性的运动性抽动,比如频繁眨眼、耸肩,也可能是发出一些不自主的声音,像清嗓子、哼哼声等发声性抽动。


二、抽动障碍有哪些典型表现?


抽动障碍的主要特点就是身体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肌肉抽动,可能引发两种情况:要么是做出一些动作,要么是发出各种声音。动作方面,孩子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摇头、频繁眨眼、咧嘴或者挑眉毛,肩膀不自觉耸动,腿时不时踢一下,还有转动手腕等。与此同时,发声方面的症状也不少。有的孩子会频繁清嗓子,有的会突然发出怪叫声,还有的喉咙里总是发出奇怪的声音,让人听着很纳闷。要是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可得多留个心眼儿。


总的来说,这种病在4~8岁的孩子身上比较常见,当孩子长到10~12岁的时候,症状往往最严重,之后会慢慢减轻,更让人欣慰的是,有一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这些症状就完全消失了。另外,抽动障碍还常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强迫障碍,还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病一块出现,会让孩子的症状变得更复杂。


(图片出处:太帅医学图库)


三、抽动障碍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有哪些?


目前,抽动障碍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

这就像在孩子的基因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们更容易得上这种病。不过呢,这颗“种子”到底是怎么在身体里起作用的,背后隐藏的遗传基础,到现在都还是个没解开的谜团。


2.神经生化因素

孩子得抽动障碍和大脑里一条叫脑内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STC)的神经通路有关系。这条通路就像是大脑里的一条 “高速公路”,专门负责传递各种信息,要是它出了故障,“交通” 就瘫痪了,这就可能让孩子在学习新知识、记住事儿的时候变得困难重重。另外,体内正常情况下维持平衡的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如果含量和比例失调了,也会成为引发抽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心理因素

要是孩子性格敏感、内向还追求完美,心里压力就容易积攒。若家庭环境压抑,父母常吵架,彼此缺乏情感交流,孩子会更憋屈。再加上父母教育严苛,犯错就罚,过度干涉导致孩子没有自主空间,精神长期紧绷,想法被压抑,就像心里压着大石头。这些情况一叠加,就容易诱发或加重抽动障碍,如同点燃 “导火索”,引爆病症这个 “炸弹”,还损害孩子心理健康,使症状反复。


4.其他因素

长时间、大剂量给孩子用抗精神病的药;颈椎上段损伤导致脑内缺血性的损伤;吃含有添加剂的小食品;细菌感染、过敏;体内铅、锌、铁等微量元素水平不正常,以及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身体劳累等,也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障碍?


01

预防措施


儿童抽动障碍也算是慢性疾病,哪怕孩子经过短期治疗,看着症状减轻了,可要是生活方式不健康,这些抽动症状随时可能再冒出来。所以发现孩子病情好转了,更得加把劲,预防它再次复发。


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家里氛围得温馨和谐,让孩子开心。饮食上,含铅高的皮蛋等、加色素或添加剂的零食得少吃,多给孩子备新鲜果蔬、鱼肉蛋奶。鼓励孩子每天动一动,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家长少施压、责罚,多鼓励引导,尽量别让家里有矛盾、暴力。孩子如果过敏,要少去花粉多的地方,勤晒被褥。电子产品每天最多看2小时,游戏时间更要严格控制。

 

(图片出处:百家号)


02

治疗方法


到底要不要治疗,关键得看抽动症状的轻重。医生会给孩子做个全面的“检查”,要是发现孩子的抽动症状比较轻,没怎么干扰到日常的生活,可以先不着急治疗,不过得定期去医院复查。但要是孩子的抽动症状比较严重了,正常生活都被打乱了,这时候就得赶紧治,医生会依据孩子的具体状况,“量体裁衣”,制定出最适合孩子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1.心理教育

无论孩子症状轻重,心理教育都得像条线一样,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帮孩子和家长正确认识这个病,让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毛病,别自己吓自己。以及日常怎么带着孩子积极管理生活,合理安排吃喝拉撒睡、运动锻炼等。

 


2.行为治疗

就是帮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控制抽动症状的本事。目前,有几种特别管用的一线行为治疗方法,像综合行为干预,就是从方方面面入手,调整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有习惯逆转训练,专门帮孩子改掉那些容易引发抽动的坏习惯,培养新的好习惯。通过这些方法,一步一步帮孩子减轻症状,走向康复。


3.药物治疗

通过用药让孩子那些不受控制的抽动症状赶紧减轻,把孩子拉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中。它的好处就是起效相对快,要是孩子抽动得特别厉害,急需快速把症状压一压,那药物治疗就是首选办法。现在常用的一线药物有几种,像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


4.物理治疗

像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微电流刺激这些办法,它们都是不用打针吃药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对抽动障碍也能起到作用。


5.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疗效显著,而且在预防复发方面还有着独特优势,操作简便,不用那些复杂仪器、繁琐流程,也没什么副作用,难怪越来越多患儿和家长认可!主要包括吃中药、针灸、推拿、功法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等)、耳穴贴压和中药敷贴疗法等。

 


6.共患病治疗

当共患病的那些症状表现得特别明显,比抽动障碍带来的影响还大的时候,这时候治疗的重心就得转移到共患病这边来。

 


总之,儿童抽动障碍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大家别慌,它是可防可治的。家长们在生活中可以适度留意孩子的异常 “小动作”,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早诊断、早干预。对于孩子已患病的家长,也不用过度焦虑担忧,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引下,采取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的疾病健康管理策略,绝大多数患儿的病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控,并健康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韩新民,孙克兴,等.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专家共识(2024)[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4,16(01):1-7.

[2] 尤海珍,孙克兴,周一舫.抽动障碍的[1]胡誉宸,王思蒙,陈姿霖,等.474例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中西医临床特征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07):961-970.

[3] 免疫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2,10(03):242-247.

[4] 许婉冰,孙丹,刘智胜,等.儿童抽动障碍的功能损害及治疗指征[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51(06):1699-1702+1706.DOI:10.13479/j.cnki.jip.2024.06.005.

[5] 王帅,戎萍.儿童抽动障碍复发相关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08):3747-3751.

[6] 付赛,宋倩,何香军,等.综合行为干预在抽动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12):1367-1372.

[7] Groth C, Mol Debes N, Rask CU, et al. Course of Tourette syndrome and comorbidities in a large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7, 56(4): 304-312. PMID: 28335874. DOI: 10.1016/j.jaac.2017.01.010.

[8] Hsu CJ, Wong LC, Lee WT. Immunological dysfunction in Tourette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J]. Int J Mol Sci, 2021, 22(2): 853. PMID: 33467014. PMCID: PMC7839977. DOI: 10.3390/ijms22020853.

[9] 陈燕惠,柯钟灵.基于神经生理学基础的抽动障碍心理行为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10):1045-1049.


作者:苏州大学护理学院

路佳慧

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孙克兴



延伸阅读



兰花与蒲公英:如何理解与拥抱高敏感人群


换季降温时皮肤隐藏的小怪兽——荨麻疹


关节炎患儿能不能活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活动指导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口服抗凝药那些事儿


穿刺淤青不烦恼 轻松应对来消除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达医晓护"官网

大医小护
本公众号隶属“达医晓护”,寓意“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是上海市科委、科协共同指导下的,原创作品创作与传播平台建设并重的公益性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也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品牌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