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评论》100年:Top 20文章详细版

时尚   2024-10-19 21:10   湖北  

By Kenneth J. Arrow, B. Douglas Bernheim, Martin S. Feldstein, Daniel L. McFadden, James M. Poterba, and Robert M. Solow.

译者:Wittt

由肯尼斯·J·阿罗、.道格拉斯·伯恩海姆、马丁·S·费尔德斯坦、丹尼尔·L·麦克法登、詹姆斯·M·波特巴和罗伯特·M·索洛(Kenneth J. Arrow, B. Douglas Bernheim,Martin S. Feldstein, Daniel L. McFadden, James M. Poterba, and Robert M. Solow)组成的“Top 20”委员会,受罗伯特·莫菲特(Robert Moffitt)的委托,负责评选《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创刊一百年来发表的“Top 20”文章。我们决定不试图正式定义纳入的标准:它们肯定包括纯粹的知识质量,对经济学家的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以及一般意义或广度;但是,试图详细说明这些和其他特质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将是徒劳的。我们在寻找20篇令人钦佩的重要文章。

作为起点,我们使用了JSTOR中的引用计数和搜索次数。这显然是重要且相关的信息,但其本身并不是决定性的。引用计数偏向于人数最多的经济学子领域。如果仅仅是因为潜在读者和作者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也有一种偏向于最近的文章;最近的文章引用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加。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运用我们对质量和重要性的判断。所以我们使用引文和JSTOR数据只是为了给我们一大群合格的人。我们尤其担心忽略了《AER》早期的文章,其中一些是经济学史上的名人。但我们发现,仅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尽管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但它们的影响都是次要的或短暂的。

结果,我们的早期投票非常接近一致,特别是关于领先的候选人。我们很快就找到了Top15文章。当我们填写剩下的三到五个位置时,偶尔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是一个具有不同兴趣的群体所期望的。下面是我们的最终名单,按字母顺序排列,并附有简短的提示。即使有惊喜,也很少。

Alchian, Armen A., and Harold Dems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5): 777–95.

公司在组织生产中的特殊作用是什么?作者认为,它是衡量投入及其生产率,以及在涉及许多投入合作的生产中分配租用资源的能力。正是这种现象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要素合作并不通过市场决定的契约来实现。公司成为剩余索取者,因为这种方法为管理层创造了适当的激励。这一假设的许多推论被后续的研究发展了。

Arrow, Kenneth J. 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5): 941–73.

本文使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语言和工具,提供了一个思考医疗保健市场的经济学框架。它认为上述市场受到市场失灵的困扰,因为消费者面临着不能完全投保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风险问题),并且他们缺乏评估风险和治疗所需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它假设管理医疗保健提供的机构的各种显着特征最好被理解为旨在纠正由此造成的低效率的社会适应。它还指出,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制度调整会破坏竞争并反而导致效率低下。尽管这篇论文早在有关不对称信息的正式文献出现之前就已写成,但它预见到了当今卫生经济学家仍然关注的许多核心问题。

Cobb, Charles W., and Paul H. Douglas. 1928. “A Theory of Produ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8(1): 139–65.

陈词滥调在这里当然适用:这篇论文不需要介绍。等弹性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便利性和成功已经将它的使用范围从表示生产可能性(当然这是它最初的用途)扩展到表示效用函数以及在经验和理论经济学中的许多其他用途。Cobb和Douglas探索了函数形式的基本性质和含义,并指出劳动和资本在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近似恒定,作为验证的经验事实。

Deaton, Angus S., and John Muellbauer. 1980.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 312–26.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它分析对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改变市场平衡的公共和私人政策对消费者的影响。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斯通和戈尔曼的传统为基础,引入了一个实用的需求方程系统,该系统与偏好最大化相一致,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支持对影响消费者的政策进行全面的福利分析。Deaton-Muellbauer系统现在是消费者需求实证分析的标准。

Diamond, Peter A. 1965. “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5(5): 1126–50.

在保罗·萨缪尔森关于代际个人消费贷款的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开创性地分析了具有耐用资本品的世代交叠模型(OLG)。它通过两个基本贡献阐明了这些模型的性质。首先,它证明了即使在没有常规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无限时域OLG模型的竞争均衡也可能是低效的。第二,它确定了外债和内债可能减少资本存量的机制。在澄清个人投资组合中用政府债务取代实物资本的一般均衡效应时,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利用内部债务将支付公共支出的负担转移给后代的可行性的争论。

Diamond, Peter A., and James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 Production 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1): 8–27.

Diamond, Peter A., and James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I: Tax Rul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3): 261–78.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是在对再分配和私人生产存在次优限制的情况下,最优税收和公共生产理论的基础。戴蒙德和莫里斯展示了如何调整税收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扭曲和抑制因素,并消除生产效率低下。本文通过对税收制度进行严格的微观分析,开启了税收机制设计和税收负担最小化的研究。

Dixit, Avinash K., and Joseph E. St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297–308.

在商品差异化和商品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下,产品差异化是过多还是过少?本文使用微观经济学的经典工具来回答这个问题,为整个文献提供了基础,在这些文献中产品在数量和属性上是内生的,一般均衡福利分析可以用来检查品味多样性的后果。

Friedman, Milton. 1968.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8(1): 1–17.

这篇文章是“长期垂直菲利普斯曲线”的起源,还有埃德蒙·S·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同时代的一篇论文。它引入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将其作为唯一与实际通胀率和预期通胀率持续一致的失业率。这是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是垂直的结论的基础,只允许失业和通胀之间的暂时权衡。由此可能对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研究和讨论。

Grossman, Sanford J., and Joseph E. Stiglitz. 1980.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 393–408.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信息分散的世界中,均衡价格本身通常是参与者的信息来源,因为它包含了其他参与者所拥有的所有信息。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研究了在有成本的情况下获取信息的含义。如果存在一种均衡,一些人会选择获得信息,而另一些人则不会;这两种行动必须是无关紧要的。(对人口的风险厌恶特征及其异质性进行了非常特殊的假设。)特别是,如果某些个体能够以有限的成本获得完美的信息,那么就不存在均衡,因为如果信息被某些个体获得,那么它就会反映在价格上,因此其他人可以无成本地获得信息,而如果没有人获得信息,价格会向任何获取信息人支付报酬。

Harris, John R., and Michael P. Todaro. 1970.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0(1): 126–42.

这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从一个谜题开始,即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们观察到个人从农业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即使他们在农业中有正的边际产品,但在城市地区面临很大的失业可能性。解释的第一步是注意到,城市地区存在政治上决定的最低工资,这阻止了工资调整以实现所有来到城市地区的人的充分就业。潜在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均衡分配将农业劳动的边际产量等同于城市地区的预期工资,即工资与就业概率的乘积。

Hayek, F. A.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4): 519–30.

作者论述了经济制度的本质这一基本问题,特别是当基本知识在大量人口中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时,经济制度在处理资源分配方面的作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消费者评价、生产关系和资源可用性。特别是,专家意见可能是最好的一般科学原理,但只是知识库的一小部分。作者论证了价格制度在实现资源利用的协调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又意味着不可能在一个中心地方集中所有信息。

Jorgenson, Dale W. 1963. “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2): 247–59.

本文以新古典最优资本积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本文引入了资本使用成本作为关键变量,它结合了金融成本(利率和股权收益率)和税收规则(税率,折旧表),并将这种资本使用成本度量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所需的资本存量。然后,乔根森使用所得的隐含最优资本存量推导出投资的计量经济学方程。乔根森框架的概括(例如,允许更一般的生产函数)使其成为对投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标准方法。资本使用成本也成为研究替代性税收规则效果的关键概念。

Krueger, Anne O. 197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3): 291–303.

许多政府政策,如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许可证,为一些市场参与者创造了租金。虽然这种租金的存在及其造成的扭曲早已被注意到,但本文认识到“寻租行为”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对福利的影响。这篇论文的核心发现是,竞争性寻租增加了贸易限制等政策的福利成本。在进口限制的背景下,这一结果加强了使用关税而不是进口配额的理由,因为配额创造了寻租行为的可能性。通过确定寻租活动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分析其福利成本的框架,本文扩展了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选择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

Krugman, Paul. 1980.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5): 950–59.

对外贸易由比较优势决定的经典理论未能解释一些重要的观察结果,例如,在通常被视为单一产业的行业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双向贸易,以及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需求较高的商品。克鲁格曼研究了报酬递增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决定;他假定国与国之间的生产条件没有差别。价格是由不完全竞争和无成本产品差异化决定的。他指出,当引入运输成本时,每个国家都会专业化,因此没有两个国家会生产相同的商品。较大的国家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将变得对其有利,那里的工资也会更高。该模型的一些扩展允许在单一行业内进行多样化。然后可以表明,产业内贸易可以出现,各国将倾向于出口那些国内需求最高的商品。

Kuznets, Simon. 1955.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5(1): 1–28.

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数据表明,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以收入不平等加剧为特点,因为从事规模虽小但日益增长的现代经济部门的人与仍然从事农业和其他生存活动的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然而,不平等的程度达到顶峰,然后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而减少,因为现代部门开始主导经济,如果它为再分配活动创造了空间,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大。由此产生的“库兹涅茨曲线”一直是发展经济学中许多实证研究和讨论的主题。

Lucas, Robert E., Jr. 1973.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3): 326–34.

本文介绍了一种严格但程式化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市场参与者必须在不知道价格的局部变化是信号相对价格变化还是仅仅反映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然而,他们确实知道这两个过程的统计特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个自然率模型,其中响应总支出外生变化的实际产出变化与价格水平变化之比取决于这些过程的相对方差。一些国家的时间序列横截面数据提供了一些与基本结论一致的微弱证据。基本假设已经不受欢迎,但建模技术却非常有影响力。

Modigliani, Franco, and Merton H. Miller. 1958.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3): 261–97.

公司财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公司的财务选择(例如使用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如何影响其资本成本,从而影响其投资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框架,通过考察不同的债务-股权选择将如何影响公司向投资者(包括债券持有人和股东)提供的所有现金流的总市场价值。该论文的核心发现是,在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和没有税收引起的扭曲的情况下,公司的总市场价值与其采用何种融资行为无关。通过开发一套简单的借贷交易,股权投资者可以采取这些交易来抵消企业借贷变化的后果,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结果。本文的分析方法是现代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关键基础之一。

Mundell, Robert A. 1961.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4): 657–65.

本文解释说,为单一货币选择最佳地理区域需要平衡两个考虑因素。如果货币区相对于跨境要素流动性具有较高的内部要素流动性,则宏观经济稳定性会增强。 就其本身而言,这可能会导致货币区域数量过多,因为跨区域购买会涉及大量交易成本和估值成本。货币区的最佳规模需要平衡这两个因素。蒙代尔在欧元推出前大约30年就讨论了这一点在欧洲国家的潜在应用。

Ross, Stephen A. 1973.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2): 134–39.

本文首次描述和分析了带有道德风险的典型委托代理问题,这一问题已成为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石。采用一阶方法求解最优补偿方案,并将其与最优安排进行比较,注意到由于委托人需要激励代理人,两者通常是发散的。它描述了无论收益结构如何,委托人的解都是第一最优的效用函数,以及无论效用函数如何,其解都是第一最优的收益结构。在短短的几页中,它预见了后来的文献所关注的许多核心问题。

Shiller, Robert J. 1981. “Do Stock Prices Move Too Much to Be Justified by Subsequent Changes in Dividen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421–36.

资产市场均衡的标准模型认为,一股公司股票的价值等于该股票预期未来派息的现值贴现值。本文对1870-1979年美国股市的现值关系进行了巧妙的检验,将年度股价变动的方差与公司派息的方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历史股价波动率远远大于股息支付的波动率。这一实证发现激发了广泛的后续研究,探索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各个方面,检验了资本市场的时变贴现率,并考察了股票市场回报和公司支出的计量经济学性质。

References

Alchian, Armen A., and Harold Dems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5): 777–95.

Arrow, Kenneth J. 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5): 941–73.

Cobb, Charles W., and Paul H. Douglas. 1928. “A Theory of Produ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8(1): 139–65.

Deaton, Angus S., and John Muellbauer. 1980.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 312–26.

Diamond, Peter A. 1965. “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5(5): 1126–50.

Diamond, Peter A., and James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 Production 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1): 8–27.

Diamond, Peter A., and James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I: Tax Rul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3): 261–78.

Dixit, Avinash K., and Joseph E. St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297–308.

Friedman, Milton. 1968.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8(1): 1–17.

Grossman, Sanford J., and Joseph E. Stiglitz. 1980.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 393–408.

Harris, John R., and Michael P. Todaro. 1970.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0(1): 126–42.

Hayek, F. A.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4): 519–30.

Jorgenson, Dale W. 1963. “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2): 247–59.

Krueger, Anne O. 197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3): 291–303.

Krugman, Paul. 1980.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5): 950–59.

Kuznets, Simon. 1955.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5(1): 1–28.

Lucas, Robert E., Jr. 1973.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3): 326–34.

Modigliani, Franco, and Merton H. Miller. 1958.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3): 261–97.

Mundell, Robert A. 1961.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4): 657–65.

Ross, Stephen A. 1973.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2): 134–39.

Shiller, Robert J. 1981. “Do Stock Prices Move Too Much to Be Justified by Subsequent Changes in Dividen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421–36.

比较
“以比较传递理念、思想和智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