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明确了目标方向,也为档案工作服务建设新重庆提供了全新场景。
市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新重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总牵引,合力谋划部署重庆档案数字化转型路径,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加快构建形成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引领推进重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
加强顶层设计,绘就数字化转型新蓝图
2023年4月25日,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要求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党的领导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加快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数字重庆建设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具有乘数效应的关键变量,也为重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历史机遇。市档案部门协同发力、主动作为,明确了以“构建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为总体目标,“档案在线”建设为抓手,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市域档案治理标志性成果的实施路径,计划用3至5年时间,建成市域档案整体智治体系,推动实现市域档案数字资源统一归集、分级管理、共享利用,档案工作智能管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高效协同。
此外,在全面梳理档案核心业务基础上,建设数字驾驶舱决策执行闭环管控中枢,抓取档案形成、整理、接收、保管、鉴定、利用等全市域全生命周期关键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清晰呈现部门核心职能职责、关键绩效指标(KPI)、年度目标任务和重要工作提示等,实现指挥、调度、执行“一屏掌控”,档案工作智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资源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座
坚持把数字资源建设作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相关档案实行“一件一档”闭环管理,建成“总书记与重庆”、重庆脱贫攻坚、红色档案资料等数字档案资源专题库。
蹄疾步稳推进“存量数字化”,成立馆藏档案数字化项目工作专班,近3年累计落实资金3200余万元,完成46.84万卷6193.7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坚持立档单位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成果同步检测、同步接收,综合运用人工抽检和计算机全检的方式,加强档案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检测,开展全过程质量监督,严格把控数据质量。据统计,近3年接收各市级立档单位档案35.26万卷269.46万件,数字化率3年提升31.5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音视频档案数字化率达100%。
抓好统筹协调,积极主动推进“增量电子化”,市档案局会同市民政局开展婚姻登记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通过统一全市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嵌入电子文件归档模块,合理运用电子证照、原笔迹电子签名等技术,推动婚姻登记电子文件从形成办理、归档管理到移交利用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全市婚姻登记电子文件统一归集、实时在线移交、及时共享利用,目前已累计实时在线归集婚姻电子档案20.9万件。主动对接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委等35个委办局,初步完成917项政务服务事项材料的归档对接。
立足提质增效,迎来集约化应用新突破
坚持把拓宽数字档案应用场景作为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原则和“三融五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高效协同要求,重点围绕“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打造“档案在线”“市域一体化数字档案室”“渝档快查”等重点功能应用,赋能“档案资源全量归集”“档案移交接收进馆”“档案数据智能治理”“档案资源多维利用”“档案工作监督评价”等应用场景,推动电子文件“一次归档”、电子档案“一键进馆”、档案服务“一屏办理”、档案监管“一网掌控”。
按照“四网四库”模式,夯实局域网、政务外网、互联网、政务内网4大网络基础平台,采用配置分布式存储、关键设备冗余等策略,开发部署集配置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强化硬件设备与信息系统高可用集成,切实保障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数据资源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运用光学字符识别(OCR)、规则库、语义知识库等技术手段,统筹内容审核、规则审核、智慧审核等多种模式,高效辅助档案开放审核工作。
聚焦便民惠民,打造信息化服务新模式
坚持把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作为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建成覆盖全市区域性档案资源在线共享利用服务平台,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实现市档案馆、全市各区县(自治县)档案馆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目前,已汇集16类民生档案数字资源37.5万卷1196万件、原文档案资源8246万画幅,为人民群众提供民生档案查阅利用“一站式”服务。
深化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与市外28家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查阅利用服务协议,积极开展省际跨馆档案利用服务,推动档案查阅实现“全国通办”。优化档案信息化服务机制,开通电话、微信公众号、公众信息网、查档一体机等多种查阅服务渠道,并提供查阅咨询、目录检索摘抄复制、工作日延时和节假日预约查档等服务。在重庆档案信息网和“重庆档案”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音视频200余个,开通“开放档案”“预约查档”“学术交流”等专项服务,将共享平台档案服务网络向乡村、社区基层一线延伸,打通利用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起贯通市、区(县)、镇(街)、村(社)的四级档案利用服务网络体系,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档案信息化服务就在身边。
严守安全底线,构筑一体化防护新体系
坚持把严守档案安全作为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底线要求,切实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积极落实首席网络安全官责任制,制定出台涵盖机房、设备、网络、应用、数据、数字化加工等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监督考核,形成涵盖防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内容的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为进一步筑牢信息技术防护网,按照相关要求建设局域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平台,定期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关键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均采取冗余配置,综合运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日志审计、漏洞扫描、数字签名等防护技术,构建起坚实的防护堡垒。按照“至少保存3套数据、至少2种存储介质、至少1套数据放异地”的备份策略开展数据备份工作,定期组织数据恢复应急演练,多措并举确保档案数据长久安全保存。
实干筑梦,笃行致远。今年10月30日,中西部档案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召开,重庆档案数字化转型工作得到国家档案局和参会各方高度评价。市档案部门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不断迭代完善重庆市档案工作“158”总体框架,着力建设“八个档案”(有为档案、智慧档案、红色档案、民生档案、开放档案、科技档案、法治档案、平安档案),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实战实练和人才队伍建设,全力书写新重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
✦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2月5日 总第4221期 第一版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