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治疗助力PTCL更优生存
整理 | 尘光
近期,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会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厦门隆重召开!此次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进行了题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新进展”的报告,对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剖析。医学界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图1:汇报现场
初治PTCL:化疗联合新药成新趋势,一线ASCT地位依然稳固
新药大作战,直击PTCL难治亚型
近年来,新型药物的出现改变PTCL患者的治疗模式。在一项针对复发/难治性(R/R)PTCL的II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88例患者,接受林普利塞80mg每天一次。结果显示, ORR为48%,CR率为30%,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为1.9个月,中位PFS为5.5个月。且AITL亚型中,ORR高达65%,CR率达48%[6]。
临床上,AITL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1年~2018年的数据分析显示,AITL患者的5年PFS率为29.7%,5年OS率为44%[7]。一项多中心研究正在积极探索林普利塞在R/R AITL和TFH AITL中的疗效。研究计划纳入54例患者,治疗方案包括林普利塞+CHOP方案化疗6周期,随后进行ASCT,并用林普利塞维持治疗1年。截至2024年9月10日,19例患者疗效可评估,15例患者达到CR,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1例患者病情进展(PD)。
图4:林普利塞+CHOP序贯ASCT及维持治疗的疗效
NKTCL多模式强化治疗显身手,或可带来更优生存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快的淋巴瘤类型。早期NKTCL患者通过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而晚期NKTCL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更具挑战性,通常需要强化治疗策略。一线治疗中接受多种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比单一治疗模式的患者更长。特别是,一线治疗中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生存期往往更长。
在晚期NKTCL的治疗中,接受ASCT的患者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06年至2021年间40例获得首次完全缓解(CR1)的晚期结外鼻型NKTCL(ENKTL)患者的数据,其中20例接受ASCT,另外20例接受了以门冬酰胺酶、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ASP)为基础的巩固化疗[8]。结果显示,接受ASCT治疗的患者,2年PFS率为56%,2年OS率为61%,而接受ASP为基础化疗的患者,2年PFS率为26%,2年OS率为26%。
图5:晚期NKTCL接受ASCT和ASP方案的生存结局
晚期NKTCL患者能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中获益。欧洲骨髓移植学会(EBMT)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在2013年~2020年间135例首次接受allo-SCT的ENKTL患者的数据,其中,3年复发率为34.1%,3年无复发死亡率为17.3%[9]。这些数据证实了allo-SCT在晚期NKTCL中的潜在价值。
此外,一项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研究,计划入组50例初治晚期、初治非上呼吸消化道来源的R/R NKTCL患者,采用DAPT方案进行治疗,该方案包括地塞米松、阿扎胞苷、培门冬酶、替雷利珠单抗,适合进行移植的患者接受自体或异基因移植。目前,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10.7个月[10]。
综上述,对于初治PTCL患者,传统的化疗方案正逐渐与新药相结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一线ASCT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提供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生存期。早期NKTCL,患者通常预后较好,治愈率相对较高。然而,晚期NKTCL患者则需要更加强化的治疗策略,其中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改善生存期的关键手段。对于R/R NKTCL患者,新药的组合策略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积极的治疗效果,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移植与免疫治疗病区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秘书长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
参考资料:
[1]Civallero M, Schroers-Martin JG, Horwitz S, et al. Br J Haematol. 2024;205(1):166-174.
[2]Camus V, Thieblemont C, Gaulard P, et al. J Clin Oncol. 2024;42(14):1612-1618.
[3]Horwitz S, O'Connor OA, Pro B, et al. Ann Oncol. 2022;33(3):288-298.
[4]Xiao C, et al. ASH 2023, abstract 6197.
[5]Wu M, Wang F, Zhao S, et al. Ann Hematol. 2023;102(11):3185-3193.
[6]Song Y, et al. ASH 2023, Oral 306.
[7]Zhang C, Mi L, Wu M, et al. Leuk Lymphoma. 2022;63(5):1152-1159.
[8]Gao H, Lin N, Gu Z, et al. Eur J Haematol. 2023;110(6):680-687.
[9]Berning P, Schmitz N, Ngoya M, et al. Leukemia. 2023;37(7):1511-1520.
[10]Liu W, et al. ICML 2023, Abstract#370.
审核:刘卫平教授
编辑:陆U安 11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