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共识内容
建议1 细胞系培养条件对于提取EV的含量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应详细记录相关培养条件并对提取后的EV进行对应评估。对于向厂家购买的无EV培养基,应提供培养基处理方法以供评估(强推荐)。
建议2 血液体液样本中EV分析受到样本质量影响较大,包括受检者状态、采集方式、采集时间、采集后储存等。因此血液体液样本中EV研究需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记录,并尽量遵循标准采集及处理流程,以减少对EV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强推荐)。
建议3 对于组织体外培养提取EV方法,应尽量保持培养条件接近原位条件,还应考虑细胞死亡过程中所产生的EV对总EV制品质量的影响。组织直接提取EV方法应建立组织特异性的处理流程,如针对组织细胞与细胞外间质分离方法(机械力或酶消化法)特定EV分离或浓缩方法进行选择(弱推荐)
建议4 EV目前仍然缺乏通用的特异性标志物,现有EV分离技术均不能在纯度、特异性、回收率、操作复杂度和经济性等方面取得完美的平衡。据此,研究者应明确临床或科学问题,可考虑以特定的、标准化的EV分离方法或方法组合作为基线,以评价所分离EV的科学或临床价值,从而有效推动EV领域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在大规模的细胞上清、大体积的血液体液等生物样品的分离时推荐选择超速离心法、切向流过滤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小体积样品如泪液、唾液、脑脊液等样品推荐尺寸排阻法:研究特定EV亚群时推荐亲和富集法(强推荐)。
建议5 以上新兴EV分离方法在保留EV生物学活性、纯化速度、操作便捷性、样本体积要求等方面,较常用EV分离方法具有一定优势。超声纳滤法在基于尺寸的EV亚群分离中优势显著,适用于E亚群组成分析,但存在非膜性颗粒污染情况;多肽探针捕获法和脂质探针法适用于EV总群的分离,然而需注意其识别靶点具有脂膜亲和性,可能存在脂质成分污染;dSEC是简化改进的SEC技术,其应用还需更多地探索与研究(专家意见)。
建议6 EV形貌的基本表征需求可选用TEM、SEM等,对于需要保持EV膜结构完整性的研究,表征EV更精细的天然结构,cryo-TEM是一种选择。对于需要快速测定EV粒径和颗粒浓度的实验,NTA、TRPS以及可实现单个EV的FCM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研究需求,综合考虑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物理鉴定技术,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EV表征结果(弱推荐)。
建议7 对于已知蛋白的定性或定量表征,可选用WB或ELISA技术。对于未知蛋自的全面表征,推荐使用MS对EV蛋自进行分析,随后使用WB或ELISA进一步验证。在需要多参数分析、亚群分析和分选的实验中,推荐使用FCM。在选择蛋白检测技术时,应根据实验目的、样本特性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技术,以获得准确、全面的EV 蛋白信息(弱推荐)。
建议8 在分析EV核酸时,NGS可用于新型核酸标志物的筛选。对于已知具体核酸序列的EV核酸标志物,建议使用gPCR或RT-qPCR进行验证。若检测标本量少或核酸标志物丰度极低,建议进一步使用dPCR对其进行检测(弱推荐)。
建议9 针对特异蛋自标志物阳性的单EV分析,超敏流式细胞术、SP-IRIS、液滴微流控技术和超分辨率显微镜均适用;针对携带特异核酸标志物的单EV 研究可选择超敏流式细胞术;液滴微流控技术可用于由于EV粒径过小或过大导致的超敏流式细胞术和 SP-IRIS 无法分析的EV亚群;超分辨率显微镜可用于EV亚群表征以及与细胞互作分析,还可实现单EV单分子水平的检测(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