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分享|陈佳雯戏剧工作坊 Devising Workshop

体娱   2024-09-23 20:01   北京  




2024年9月14日-16日

中国 北京 蓬蒿剧场

    来自英国皇家戏剧学院(RADA)戏剧实验室的首位中国籍艺术家陈佳雯组织了一场Devising Theatre工作坊,与受邀加入的四位戏剧创作者进行了12小时的深度创作。这是一次西方创作技法融入中国创作土壤的大胆尝试,为当代国内的戏剧创作注入了相当程度的养分与活力。

      本期工作坊通过以英国皇家戏剧学院Theatre Lab训练系统中的Physical Theatre(肢体剧创作)方法与以“演员中心制”为核心的Devising集体创作法相结合,为演员提供了自由且安全的创作空间,为独角戏的孵化和以“演员中心制”为核心的集体创作提供了具体的创作方法和丰富的可能性,使创作个体及其创意于一部作品中的功能与价值得到了无限延展。

       



组织者 
Nina Jiawen Chen 陈佳雯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 戏剧实验室
RADA Theatre Lab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

活跃于欧洲戏剧创作一线的演员、导演、戏剧构作,是自英国皇家戏剧学院戏剧实验室成立以来录用的第一位中国籍艺术家,也是登上RADA官网的第一位中国籍女演员。

擅长肢体剧创作,以Devising为核心的的戏剧构作与表导演创作。 

系统学习了小丑剧与假面喜剧的创作;研究莎士比亚;致力于开拓外国戏剧本土化和经典戏剧当代化的创作领域。







下文使用字母N代指工作坊组织者陈佳雯
Q

能对这次工作坊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吗?

N

这是一个为期三天的短期工作坊,参与者都是在国内有着丰富经验的戏剧创作者。

我们主要是对英国皇家戏剧学院Theatre Lab训练系统中的Physical Theatre(肢体剧创作)方法与以“演员中心制”为核心的Devising集体创作法进行了一个结合,并且根据中国的创作土壤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总的来说是一个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演员中心制·肢体剧工作坊

另外,本次工作坊选择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于莎士比亚的作品。



Q

筹备本次工作坊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N

说实话,开始之前多少有点忐忑。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相对疯狂的实验。皇家戏剧学院剧场实验室训练系统中Physical Theatre 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用中文准确地进行表述?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创作者的创作法?当代中国创作者的需求又是什么?

以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一个个大课题。

我不断地观察、思考、研究,而本次工作坊也是对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的工作坊,却是经过九个月时间来打磨的——每一个练习都是经过筛选的,且是该创作法的核心,其背后都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反复印证。

经历了这三天的创作,我更了解国内创作者的优势和困境了,也更清楚自己该如何通过在国外所学的东西来辅助大家创作,同时对自己正在探索的创作路径更加有信心了。






对话 共创者01
王姿儒
中央戏剧学院 导演系研究生
中央戏剧学院 导演系本科

在一个有安全感和自由的空间里,大家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某些感受和情绪,无所顾忌。简单说,大家可以发疯,是很难得的事情。

在国内从上学到工作,我们也做大量有关肢体的练习,但说实话我仍然不知道该怎样运用自己的身体去创作。我们学的形体课更多是与舞蹈相关的,而真正工作的时候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到底用什么具体的创作法去塑造人物,这个概念对大多数中国演员来讲其实是模糊的。对我个人来说它是割裂的。我本来以为这个工作坊就是做大量的练习,出一身汗,锻炼体能的,但它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这样一个空间中大家都完成了只属于自己身体路径的创作,并且佳雯还毫不费力地让我们彼此的创作都串连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的作品。在我之前的认知里,这其实是有点儿出格甚至疯狂的事情。

至于这次工作坊引入的“演员中心制”这个创作模式和理念,我很受启发。不论之后是进行导演创作的工作,还是作为演员,都能给我带来一些创作灵感,所以非常感谢佳雯作为组织者和我们一起创造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实验室。




共创者02
李昳晨
中央戏剧学院 表演系本科

对我来讲这次工作坊,如果一定要说最大的收获的话,那么其实更多地是一个自由创作的心境。

昨天工作坊快结束时,大家都为今天创造的内容感到开心,但我其实颓丧了一会儿,怕扫大家的兴就没说。我就在想,明天结束之后,这些所学的东西能用在哪,能用到怎样的程度,对于其他的类型的戏有怎样的帮助......但此时此刻,我的感受是,通过这三天的创作以及和大家的交流,我对自己的创作更自信了。以前时候我总不好意思表达,自己会在内心内耗、纠结。现在通过学习和练习,也积攒了一些信心去跟大家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作为演员,或者像佳雯一直提到的“戏剧创作者”,我们随时都应该是处于一个在学习与练习的状态。虽然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但通过这次工作坊,我能对这些问题能看得更清楚了,也是一种自由,自由的心态。有些时候,也许我们身处的环境可能并没有那么自由,但是要有那颗心,一个自由创作的心态。是你自己更相信你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会获得更多自由。


   


    

  共创者03

徐昊楠
中央戏剧学院 导演系本科

我之前不太信任自己的肢体,因为比较僵硬,创作出来的动作比较奇怪,甚至可以用“丑”来形容,就会得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所以我之前一直尽量避免用身体进行创作。这次来到佳雯组织的工作坊,我发现在这里真的是自由,很自由。我想创作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是对的,不管是僵硬、是丑,还是抽象,没有人会去嘲笑。当所有人在一个场域里共同感受,共同创作,探讨怎样可以更细致地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时候,一种非常强的安全感和信念感就存在于这个空间里了。

在我看来,安全感是我愿意去尝试新的、或者之前完全不相信的手段的前提。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在舞台上多长了一张“嘴”——我可以不用通过嘴去说话,不用通过台词去塑造人物,而是完全相信我的身体。这太自由了。

我们在这里并非追求一种美的呈现,而是在表达感受,表达思考。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共创者04
Hugo Liu 刘雨果(澳大利亚)
中央戏剧学院 导演系本科
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 舞台与影视表演
NIDA Stage and Screen Performance


在这次工作坊的过程中,我感觉对肢体语言的运用更加清晰和自如了。Language,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而是肢体的language(语言),让我感到创作的自由。在这里,我不用标拼音或者翻译,以及揣测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谢谢Nina让我没有语言障碍地尽情享受一切有关肢体的创作。





亲爱的戏剧人朋友

以上是「陈佳雯戏剧工作坊·2024秋」的部分分享成果


更多的Devising Workshop现场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工作坊通过
英国国家戏剧学院训练体系中的Physical Theatre 创作方法与以“演员中心制”为核心的Devising集体创作法相结合,希望为中国的戏剧创作土壤注入活力与养分。

期待各位创作者也将各自创作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在工作坊的创排中与我们一同分享。


感谢  
东红 魏敏 参与本期工作坊制作与编辑
沈滔老师 提供摄影作品 P1/8/14/18/19





欢迎持续关注陈佳雯工作坊最新成果动态

联系我们

邮箱:ninachnstudio@163.com

小红书:@Nina陈佳雯

微信公众号:NINA戏剧创作手记




北京蓬蒿剧场
蓬蒿剧场,由戏剧空间到思想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