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后一轮
即将上演
《延迟》DELAY
小剧场口碑肢体独角戏
如果有位病人问你:
"到底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要怎么办才好?
抉择
自由
人逃不开环境的影响吗?人在面临一种处境时,难道别无选择的余地......
这种人即使寥如晨星,却已足以证明: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有待抉择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有的,每个日子,无时无刻不提供你抉择的机会。
主创及剧作创作源起
可点击下方链接查阅
扫码购票
【猫眼】
【大麦】
比佐的大部分作品,是表达普通人的“小事儿”,而那些“小事儿”却往往是忘掉一辈子有多长的一分钟,默剧那天然带有的孤独与诗意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哲理意味。
默剧大师比佐的新剧,让我对舞台剧可以“演什么”又有了新认知。舞台上可以演纯粹的诗意,可以演虚空的梦境,而像这次一样,还可以演残破不堪的精神。不需要给出第三视角解说和借用其他外现手法,已经很易懂、很激烈,作为观众,只需要怜悯病人、沉入病人、成为病人......虽然没有一句完整的词和一串完整的肢体动作,但观众却能够从这些破碎的细节里拾掇出完整的内核,令正常人前所未有地亲近于一个精神病人的真实状态,思想延迟于年龄、精神延迟于肉体,注意力稍不集中,认知就会解离。短剧在一个小时中安静度过,小雨在导演接触过、共事过的无数病人中,未必是最特殊的那一个。在艺术的还原和创造之上,内含其中的体贴和关怀像是温柔地包裹着精神病人的手掌。坐在第一排与演员面对面,导演和表演者的真心是可触摸的。
剧评截选
韩堵堵的剧场视角
幸运的我在猫眼上众多时间相互冲突的演出中偏偏下单了蓬蒿剧场的“延迟”,想着去旅游前看最后一场北京的演出。这天的我不巧疲倦得眼睛睁不开,读书都读不了,晕得看不清字,但是看完“延迟”后,我觉得我今晚不用睡觉了。今天能来到这里是缘分,也是缘分的开始......
默剧这种形式太考验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对孤独的承受力。还有信念感,毕竟没有其他个体带你入戏,都靠自己的想象力。与观众的物理距离很近,对舞台得有绝对的敬畏。还得无比熟悉自己的身体,知道怎么激发它。作为一个努力演戏和跳 extremely isolating的独舞的小孩儿,我知道这种体验就像朝圣,多么不容易......果然,Sky的表演完全印证了我的理解,我已经敬佩得五体投地了。很难想象这需要多少排练过程中的孤独的旅程才能做到......
剧评截选
一条狗子
是不是只有活在围墙里的人才会永远天真单纯。
剧评截选
viki
......薛佳的表演仿佛在给观众上一堂生动的表演课。她所演绎的不是一个普通角色,而是一个极难把握的精神病人角色。她将精神病人不协调的模仿舞蹈、电影动作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场演出一气呵成,足见其表演实力之坚实、信念之坚定。
整个剧目还蕴含着一些哲学意味。角色沐浴在光芒下,静静地削着苹果,再搭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瞬间仿佛有一股神性弥漫开来。
演出结束后,还赶上了导演出来分享,他的阐述中,每个人都是小雨,小雨代表着人们内心中那不愿长大、充满赤子真诚的一面。这种成长上的延迟是珍贵而难得的,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呵护内心深处的那个小雨。
剧评截选
丁奴
“请保护好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雨”这是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Philippe Bizot)在演出结束时对我们每个人的祝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是第一次看默剧,说实话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和演员眼神碰触,感觉很微妙......乐曲那空灵而深邃的天籁吟唱,让我想起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团结,联想到《延迟》这部剧,就感觉小雨既可怜又那么的幸运,可以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美好而又幸福,单纯而又自由......
剧评截选
豆友UN_Ihd1AQM
荒诞的手法展示出每个人都有的复杂内心世界。正如菲利普.比佐先生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雨,要照顾好这个小雨。也许这就是我们此生的意义。小雨生活在精神病院里,从25岁到35岁,几乎每天重复着他内心世界的那种对爱的渴望......这种对比强烈的表达手法,展现了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都存在的矛盾冲突。这种柔弱的内心掩盖在貌似强大的躯体之内。薛佳通过肢体语言和单音节的语言表达,淋漓尽致的把内心冲突表现出来。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年过花甲之年从没有认真地审视过自己的内心。第一次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给后半生的生活更多的启迪,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内心的那个小雨。
剧评截选
豆友WBBLzqibMc
鸣谢剧照摄影:沈滔 王洋 不知名的剧场顾客
微型纪录片《薛佳与小雨》
可点击下方链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