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生活在社会评价之中,受到人际压力的影响。为了融入群体和与他人保持一致,我们用这些评价来校准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依赖社会、权威、父母或同伴的评价来了解自己,仅通过“带有偏见的标签”来进行隔空诊断,有时可能会存在自我认知不准确的风险。
面对这些外在的声音,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感到难过、沮丧,甚至一蹶不振……这篇文章只是一次善意的提醒:不要忽略你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不是A,而是B。甚至,B可能也无法简单粗暴地定义你。
请带着爱、接纳和温柔,重新拥抱一下自己。“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也许换个角度看,你并不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而是一件“没有被放对位置的宝藏”。
-End-
「有用就转发点赞」
来源:央视网(小央画话)
编审:中心宣教科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转载文章或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