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回导读:从可卿的病,引出若干深层问题,与贾府衰亡相关

文摘   2024-10-27 07:00   北京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从上一回的学堂风波,引出秦可卿的病。


读过脂批本的人都知道,可卿之死是改写过的。原本可卿是“淫丧天香楼”,结合第五回“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可卿根本不是病死的,而是在天香楼自缢而亡。


为了掩盖这个家族丑闻,作者把可卿之死改写为病死。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也不愿意因为改写而敷衍,反而在改写的同时,融入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有待读者去挖掘。



首先是这病来得莫名其妙,症状和怀孕类似,却又不是有孕。


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病很怪。那么病从何来?为什么会突然得病?


这就要结合第七回来理解了。


第七回宝玉会秦钟,离开宁府时,焦大因不满大晚上被派差事而发酒疯,嚷出了“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这本是宁府公开的秘密,但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说破。现在被焦大嚷出来,而且是当着可卿弟弟的面,还有凤姐和宝玉在场,可卿再怎么脸皮厚,也挂不住了。


于是,焦虑之下,一病不起。


这一点,在随后“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得到了证实:


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可卿心性好强,聪明而又敏感,总想在人前表现得完美,如今被戳破丑事,自然忧虑成疾,导致内分泌严重失调。


作者这又是在玩障眼法呢,说白了可卿得的是心病,无药可治,非死不可。


透过可卿的病,折射的是宁府的淫乱,已经到了无视伦理、形同禽兽的地步。而贾珍身为族长,引领了淫乱之风,这样一家族如果不败,天理不容!



这是第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被读者无限解读的一个很小的细节。


因为可卿生病,贾珍尤氏夫妇想尽了办法,请遍了名医,于是造成了“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的景象。


一个成天躺在床上的病人,为了见医生,一天脱脱换换四五遍,确实没必要。正如贾珍所说:


“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贾珍说得在理,本来就病着,总是起来脱脱换换,容易着凉加重病情。而且家里又不是没钱穿不起, 不如每天穿一套新的,不必脱换。


那么,可卿为什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脱脱换换呢?


答案在第五回里。


第五回贾母带宝玉去宁府看梅花,宝玉突然想睡觉,可卿主动提出去安排宝玉,原文有这样一句: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在贾母眼里,可卿是个极为妥当稳重之人,最受贾母喜爱,这正是她极为营造的人设。



但正是这个“极妥当的人”,却也公公贾珍“爬灰”,做出了天底下最不妥当的事。


这说明可卿非常善于做表面文章,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即使在病重之际,也不肯失了礼数,一定要装扮一新见医生,给医生留下知礼守礼的好印象。


关于戴面具营造假象,这不仅仅是可卿的个人行为,也是以贾珍为首的宁府的共性。所以,宁府已经到了极度不堪的地步,贾母却还以为可卿是极妥当之人。直到第七十五回,贾珍以习射为由聚众赌博,贾母、贾赦和贾政依然被蒙在鼓里,还“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


宁荣二府,宁府居长,贾珍又是族长,全府的男丁都向宁府看齐,深受贾珍影响,一边跟着“眠花宿柳、聚赌嫖娼”,一边学着隐瞒,共同守护着秘密不外传,十足是败家之举。


还有第三个深层问题就是若干个太医,居然不如一个来自民间的业余医生。


贾府是将军府,深受皇恩眷顾,贾母敢扬言“拆了太医院”,说明皇家的医药资源贾府可随意享用。


然而,这些端着铁饭碗的太医,竟然连个忧虑成疾的病都看不出来,生生把病人耽误了:


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常理上来说,太医院的医生,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医生,为什么反而高手在民间呢?


我们再看尤氏对这些医生的抱怨:


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


这些医生一个个都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应和,唯一的优点就是勤快,每天都来,而且搞集体会诊,共同开方。


可见这是一群惯会逢迎拍马、见风使舵的人,就是没有真才实学。


这样的人是怎么混到太医院端铁饭碗的?


我们可以从贾雨村身上得到答案。



贾雨村的升迁,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干,而是因为他会攀附,懂得投其所好。


这就是当时官场的风气。


尤氏说“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说明是平时和贾珍走得近关系好的一些人,可谓蛇鼠一窝,都是玩中高手,全无真本事。


所以张友士说“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与其说可卿的病是被这一群庸医耽误了,不如说是被贾珍耽误了。这就是可卿“应有此灾”,从她和贾珍勾搭上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交到了贾珍手里。


精读过全书的人应该记得,第四十二回,贾母夸过一个王太医“好脉息”。所谓“好脉息”,指的是特别会把脉,就像张友士一样,不需要病人述说,一搭脉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


而且,这个王太医是行医学世家,世代都在太医院就职,是真正行医之人。


这样务实且勤于业务的人,当然不会和贾珍走到一起,也就不在“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之列,可卿也就没有机会得到他的诊治,以至于把小病拖成了致死的大病。


这就说明,虽然官场风气很坏,但也不缺有识之士,关键是选择跟什么人混。


贾珍选择做纨绔,身边围绕的也都是纨绔,不但葬送了可卿,最终还葬送了自己,葬送了整个家族。

漫话红楼
阅人生百态,明世事沧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