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面对宝玉的撩拨,黛玉主动迎合,宝钗拒之千里
文摘
2024-09-08 07:01
北京
上一期我们聊到,金钏之死是自作自受,因为她不顾王夫人的告诫,主动和宝玉亲密互动,最终口无遮拦,犯了大忌。和金钏犯同样错的人,还有黛玉,而与之相反,做到了自律的,就是宝钗。只要读过原著的人,应该记得一个情节,就是第二十八回的“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得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
这个情节,读者朋友们往往忽略了作者赋予其中的深意,它其实是一个关于黛玉和宝钗的评判。此时的宝玉,已经是一个少年男子,按照常理,他应该和同龄异性保持距离。或者说,同龄异性应该主动和他保持距离。 在宝玉的意识里,黛玉的膀子能摸,宝钗的膀子不能摸,说明黛玉在宝玉面前非常随便,任由宝玉胡来,而宝钗则和宝玉保持着距离,而且有一种威慑力,让宝玉不敢乱来。 关于男女有别,这不是封建社会才有的礼仪规范,现代社会依然如此。 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中学男生去摸女同学的膀子,我相信大家会集体喷他,哪怕他是高富帅。我也相信,如果一个中学男生去摸女同学的膀子,女同学会毫不犹豫地给一巴掌。然而,在宝玉的意识里,黛玉的膀子是可以随便摸的,完全不必担心黛玉会生气。但他也知道,宝钗的膀子不能摸,摸了会换来响亮的一记耳光。所以,我们会发现,作者曹雪芹先生很巧妙,他就用这一个情节,来体现黛玉与宝钗对待宝玉撩拨时的不同态度。那么问题来了,都是饱读诗书受到过礼仪教育的世家女子,都是贾府的寄居者,都与宝玉是表亲关系,为什么黛玉与宝钗,对待宝玉的态度区别会这么大呢?有修养的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且能自我约束。所以,宽松自由的环境,是一块试金石,能试出谁自律谁不自律,谁有修养谁修养不够。从原著不难看出,黛玉是明知故犯,就是知道不能做,但还是做了,这就是修养不够。 黛玉进府的第一天,王夫人告诫她远离宝玉,黛玉是这样回答的:“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注意黛玉说的“自然”,说明她很清楚,男女有别这是常识,进了贾府,她只应该和姊妹们来往,如果去招惹宝玉,就是违反常理了。但王夫人告诉她:你不招惹她,但他会来招惹你。所以我要告诉你,如果他来招惹你,你千万不要理他。你不理他,他就觉得没意思,转身出去找小厮们玩。一旦你理他,他就来劲了,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有伤天理的事来。很多读者把王夫人的这番话当成对黛玉的下马威,这实在是冤枉了王夫人,因为宝玉确实就是王夫人说的这样,喜欢撩拨女孩,但他只撩拨不负责后果。王夫人知道这样很不好,但她没办法,因为贾母护着宝玉,溺爱到了干脆把他养在女孩堆里。所以她只能要求女孩子们尽量离宝玉远一点,让宝玉没有机会撩拨。 我相信,这番话,她不止对黛玉说过,也对宝钗说过,还对府里所有她能接触到的女孩们说过。王夫人的目的很明确,因为她不能和贾母唱反调,她只能想办法让宝玉尽量不要呆在女孩堆里,去过男孩该过的生活。如果所有女孩都能做到不理宝玉,宝玉觉得没意思,自然就在女孩堆里呆不住,就会去外面找乐子。但是,王夫人的这个方法,只对自律性强的人有效,对不够自律的人没啥效果。宝钗是自律性强的人,黛玉则不够自律,所以,她们面对宝玉的撩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前面说了,自律其实是一种修养,就是知道这件事不能做,所以不做,能够自我约束,不需要依靠外力来压制。反之,明知道不能做却还要做,就是明知故犯,缺乏自律。林黛玉正是明知故犯,她自己说过,”岂有去沾惹之理“,结果呢,她不但沾惹了,而且与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关系非常亲密,完全不顾男女有别的礼仪,就像现代的小情侣小夫妻般相处。 所以,正如王夫人所预言的,”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孔老夫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黛玉与宝玉的相处,不正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吗?不逊的意思是不恭敬,刁蛮任性,缺乏最基本的界限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言不逊。 这一点,现代很多女性同样具备,比如不顾场合对男友或丈夫打压甚至辱骂,比如语言突破底线,要么揭短要么上升到对父母的人身攻击等。书香出家出身的林黛玉,本来不该这么没教养,但她过于真性情,把宝玉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对宝玉的辖制完全不顾场合。比如第二十八回,她因宝玉看宝钗的白手臂看呆了而吃醋,把宝玉比做呆雁的同时,还故意将手中的帕子,往宝玉的脸上甩,正好甩在宝玉的眼睛上。这样的动作其实很危险,万一伤到了眼睛呢?生活中的很多意外,就是这样出现的。还比如第三十九回,因刘姥姥讲了茗玉小姐的故事,宝玉着了迷,黛玉竟然连故事里的人都吃醋,在姐妹们商量要雪下吟诗时,她冒出一句,“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摆明了是要刺激宝玉。还有第六十二回,湘云射覆时说了一句“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晴雯莺儿等人说湘云是取笑她们,也开玩笑问湘云要桂花油,没想到黛玉来了一句:“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
这就是黛玉对宝玉的不逊,时时处处想着要拿话刺他,好像看到宝玉当众尴尬她才开心。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界限感。哪怕是最亲密的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黛玉不懂这个道理,只想把宝玉牢牢地拴在自己身边,结果让自己经常受到伤害。比如第二十六回,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句子同时撩拨黛玉和紫鹃,黛玉生气了。 此时的生气是对的,就应该生气。但是,黛玉的生气并不是她内心的真实反应,所以,到了晚上,发现宝玉一去不返,她又担心了,于是主动去找宝玉,结果被晴雯关在门外,疑心宝玉不理她了,哭了一夜。本来就身体不好要注重保养,像这样熬着夜的哭,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第三十回,宝玉撩拨宝钗,说宝钗“体丰怯热”,像杨妃。这是极大的冒犯,相当于把宝钗比作小黄书里的女主,所以宝钗当即大怒,对宝玉反唇相讥,并且借小丫头来敲打宝玉:你要搞清楚,我跟你的关系有这么亲密吗?你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话,不要跟我说,留着跟你关系亲密的人说去。这样的敲打,把宝玉吓坏了,知道宝钗不可侵犯,再也不敢在宝钗面前乱来了。 这就是黛玉和宝钗面对宝玉撩拨时的不同态度,而结果呢,黛玉的人生进退两难,进吧,贾府毫无娶她的意思;退吧,已经和宝玉不清不楚、名声在外了,即便她没有泪尽而逝,她在婚嫁问题上,也是一个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