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1538天:我读《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上)

文摘   2024-12-30 23:58   北京  

(0.摘要)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将你的真实汇成世界的真相,真正点亮黑夜的并不只有太阳,还有内心的火、眼中的光。

【我读1】这段文字置于全文开头,有点题之意。具象与抽象结合,点明题旨,语言整齐且不失文采。本文是在说“个体”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说,是在说个体价值在世界转型中的作用。这是高考作文常来讨论的母题。

【我读2】“活法”与“算法”,前者真实具体、灵活跃动,后者确定也不失僵化,稳固但缺乏活力。“真实”与“真相”,前者侧重主观性,与“虚假”相对;后者侧重客观性,与“假象”相对。这篇文章强调的是人的价值、人的独特,因此每个人要向外走,探寻属于自己的“活法”;向里走,接近属于自己的“真实”。

【我读3】最后将“太阳”和“内心的火”“眼中的光”对比,表明对抗外在世界的黑暗和不确定性,属于我们每个人内在的火光是何等重要。相较于外在照耀,内在点亮更显珍贵。

(1)当无人驾驶的汽车从你身边闪过,当大模型“写好”你的年终总结,当光影魔法“复活”你的亲人,当虚拟“爱人”向你提出分手……

(2)多年以后,当你回忆2024,生活的海面上,已浮现明日世界的冰山一角。你经历的那些改变,都在确认一场加冕。

(3)生成式AI快速迭代,人机对话上演“物我两忘”;诺贝尔奖连番垂青AI,机器人被注入“灵魂”;俄乌的战场上、加沙的瓦砾里,AI系统在搜寻血肉之躯;预测蛋白质和基因结构,AI模型又助力人类“长命百岁”。

(4)中国没有缺席这场加冕。百模大战,智能体涌现;脑机接口试验成功,AI辅诊纳入医保;传统制造在摆脱重复劳作,千年古建被写入“黑神话”。

【我读4】我们经常提到《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说这篇文章经典可以有很多角度,其中一个便是:有“你”在,有每一个读者在,有每一个平凡又不凡的个体在。我们能在其中看到类似的句子:“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新年献词给人力量,那么和“人”的对话感就特别重要。这里面的第(1)段就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数字人等方面呈现AI对“你”生活的影响已足够广泛。

【我读5】‌第(2)段让我想起了为人称道的《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叙事手法,让读者在初读之际便陷于那片魔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南方周末》这句话也在提醒我们:写作时,在必要时要善用“时空交叉”的方式,更能表现人们的认知内容随时空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我读6】第(2)段这句话中,“冰山一角”说明AI影响之深远,“加冕”则是对 AI 成功“登岸”的由衷礼赞,是向科技新岸线进发的激昂号角,是对人类创造力再一次突破边界的雀跃与自豪。‌

【我读7】第(3)段中,“生成式AI”能学习并生成具有逻辑的新内容。从2022年的ChatGPT,再到现在的豆包、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应用,它们极大改变甚至颠覆了人们对于内容的生产和创造。

【我读8】以上几段,从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再到全球范围内AI的发展,再回转到“中国没有缺席这场加冕”,层次清晰,延展顺畅,也为下文写AI的风险,进一步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张本。其中,注意“千年古建被写入‘黑神话’”是说今年8月,首款国产单机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瞬间燃爆网络。其中大量高度还原的中式古建呈现,成为游戏一大亮点。

(5)这一年,AI更加强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嵌入各行各业;这一年,AI更多风险,从人类安全、伦理,蔓延至社会的方方面面。

(6)技术狂飙的欣喜与奥本海默式焦虑接踵而至。AI“教母”呼吁,要像“登月计划”一样推动它发展。诺奖得主担忧:“比我们更智能的系统终将控制一切”;联合国通过监管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决议,欧盟批准首个AI监管法案;《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吁:“在人类决策与监管下,以人工智能技术防范人工智能风险”。而在全球AI中心、大洋彼岸的加州,首次提出防止大模型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的监管法案,却遭到了否决……

(7)争议仍在持续,但“奇点”正在来临。看吧,OpenAI并不open,偏见垒起高墙;“驴象之争”落定,技术海沟深潜;机器在模拟人、超越人的道上一路狂奔,人却依然在为生存与日常踯躅蹒跚。

【我读9】两重过渡:第一——这一年,AI更加强大……这一年,AI更多风险……。第二——技术狂飙的欣喜与奥本海默式焦虑接踵而至。五种行动——AI教母呼吁、加州法案遭否决,诺奖得主担忧、联合国通过决议、上海宣言呼吁。以上内容共同表现技术发展的双重性和人类认知的撕裂隔阂。其中,注意“奥本海默式焦虑”。奥本海默作为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主导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他曾饱受精神疾病困扰,晚年又深陷研制出核武器引发世界安全危机的担忧中无法自拔。“奥本海默式焦虑”可以简单理解成对于技术进入可能引发的威胁人类生存的焦虑。2023年,诺兰的电影《奥本海默》在北美上映。

【我读10】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AI教母”。是指美籍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她曾呼吁美国政府以登月计划的雄心投资AI技术的科学应用及风险研究。在B站等视频网站上有不少她的演讲和访谈,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我读11】什么叫“奇点”?奇点‌是指科技发展的一个特定临界点,在这个点之后,技术的进步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导致人类的生活和科技水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里有一个疑问:前面说“OpenAI并不open”,后面说“技术海沟深潜”,为什么中间加了个“驴象之争落定”?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对决在这里有何特殊意义吗?

【我读12】技术工具所造成的一切变化,带来的一切后果,都要落在人的头上。技术“一路狂奔”,人却“踯躅蹒跚”,在对比中引入下一层:“技术与人”的关系探讨。

(8)从远古走来,我们曾用燧石敲出火种,用蒸汽顶开束缚,用钨丝点亮暗夜,用网络消弭距离,却从未如此面对“人与工具”的二律背反:

(9)不眠不休的机器极大提升着效率,也无情刷新着劳动价值的版图。当一技之长的护城河渐成小溪,无数普通劳作者将如何开辟新的领域?

(10)海量资源推动着信息平权,也制造着新的鸿沟。在人人都成为“知识容器”的一刻,如何保持智识的独特与人性的温暖?

(11)算力和数据提速着认知与决策,也拨动着心灵中公平正义的天平。若将一切抉择都交给算法,人的精神与觉醒是否面临荒芜?

(12)如果机器可以从事一切工作、治疗一切疾病、抵达一切远方、对抗一切时间,人类作为创造者,登临那造物之巅,看到的究竟是创世纪的朝霞还是终结者的余晖?

【我读13】第(8)段,从人工取火,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再到互联网革命,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二律背反”。“二律背反”是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概念,说的是两个事物的冲突,这里是说人和技术工具的冲突。

【我读14】第(9)段说的是技术对人的代替。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的失业,他们该去何方?

【我读15】第(10)段中的“信息平权”‌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能使每个人平等地获取和使用信息,从而促进社会公平进步。但实际情况是,数字鸿沟是否缩小还有待观察,智能鸿沟或许已被越拉越大:你会用人工智能,我不会,我们的差距或会越来越大。西城曾将考过一道作文题《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关注的就是在科技浪潮中的“少数人”。

【我读16】第(10)段中,“知识容器”的意思是说网络时代,人们信息过载,但思考力是否会相应退化?如何保持思考,形成智慧,确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大问题。

【我读17】第(11)段是说算法偏见、算法歧视对人类公平正义的影响。

【我读18】综合以上,第(9)(10)(11)三段从工作劳动的未来、公平公正的存续、精神智慧的保持等几个方面,讨论“技术与人”的二律背反。最后用“创世纪的朝霞”和“终结者的余晖”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回答。


未完待续。


名著阅读、语文日课、作文课等内容可扫码加入

若你想第一时间看到公众号文章,可将本号添加【星标★】,并多点【在看】【赞】~感谢

麦子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的加法和减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