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③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④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根据上面内容,说说孔子对“勇”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思考?(3分)
【审题注意】从勇与仁、智、义三者间的关系角度赋分,每个角度1分。
①[落实字词]
桴,编竹木,浮行于水面,大者曰筏,小者曰桴。孔子伤道不行,言欲乘桴浮海。
材,a.同“裁”。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b.同“哉”,句末语气词。
①[翻译]
孔子说:“道行不通了,乘只小船到海里漂去罢。肯跟着我的那个,是仲由吧?”子路听到后大喜过望。孔子说:“仲由,爱好勇敢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呀!)但缺在不能裁度事理。
②[落实字词]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用我者,则行此道于世。不能有用我者,则藏此道在身。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尔,指颜渊。身无道,则用之无可行,舍之无可藏。用舍在外,行藏在我。孔子赞许颜渊,正是赞许有此可行可藏之道在身。是,指此道。有此道,才有所谓行藏。
暴虎,徒手搏之;冯河,徒身涉之。此皆粗勇无谋。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成,定义。临事能惧,好谋始定。用舍不在我,我可以不问。行军不能必胜而无败,胜败亦不尽在我,然我不可以不问。惧而好谋,是亦尽其在我而已。
②[翻译]
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将此道行于世。被舍弃,就将此道藏于身。只有我跟你可以这样吧。”子路说:“您率军打仗,会选谁一起?”孔子说:“赤手与老虎搏斗,徒步犯险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一起。我一定会选面对事情知道恐惧加倍小心,善于谋略能够成事的人。”
②[理解]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③[翻译]
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③[理解]
仁德的人必定具有道德勇气,而勇于敢为;且所勇于敢为之事,必定是正义的事业,所谓“见义勇为”是也。而有些人也可以很勇敢,但未必是用他的勇敢去做好事,甚至可能是勇于做坏事,这就一点也谈不上有仁德了。
④[落实字词]
鬼是人鬼,谓人之为鬼者,专指祖考言(已死的祖先)。
义者,所宜为也。而不能,是为无勇也。
祭,是吉祭,和凶祭的奠不同(人初死,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叫做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谄,谄媚,阿谀。
④[翻译]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要祭祀,这是谄媚;见到当做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参考答案】
孔子之“勇”是同“仁”一样发自内心的一种德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勇德,与仁、智并称为“三达德”,是孔子人格的德性基础。勇以智为指导。勇是在仁爱信念的指导下,受仁义的束缚,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行为及其所体现的精神。
【补充阅读】
勇敢,可能是人类在动物兽群野蛮争斗时代就拥有的现象,并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传承到人类时代。所以,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勇敢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品质和精神力量。不管是善良之人,还是邪恶小人,都对勇敢和勇敢者尊崇有加。然而,勇敢在所有人群中的普适性,却使这种精神容易走向极端,成为莽撞的代名词。孔子关于勇敢的智慧告诫人们勇敢是复杂的。
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列的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即所谓仁、智、勇。
孔子提醒人们:“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为“智勇”。在今天的社会中,“见义勇为”是值得称道的勇敢之举,但即使孔子再世,也不会莽撞地见义勇为,他同样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让勇敢和智慧结合起来。孔子看似不够勇敢的“智勇”,值得现代人借鉴。
勇需要智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勇敢很容易越界,成为一种邪恶的力量,它必须要有正义、道德的观照和约束。历史上,那些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正义观,“勇敢”起来的结果往往是割据一方,造成生灵涂炭;而那些勇猛有余的普通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起来的结果,或许就是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
对今人来说,普通人的勇敢尤其需要“义”的指引,很多年轻人容易受到那种不正义的“勇敢者”的吸引,做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前途尽失。
正是出于“义”的考虑,孔子认为人们在好勇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义”,勇敢才不会误入歧途。“好勇不好学”的弊端是容易导致混乱。真正的勇敢,应该经得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也就是“义勇”;如果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勇敢”只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越是“勇敢”,越容易招致灾祸和不幸。
在孔子看来,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正义、道德的观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
名著阅读、语文日课、作文课等内容可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