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格局、有远见的父母,从不会炫耀孩子的这几件事

教育   2024-12-04 10:46   重庆  







在生活中,一些父母很喜欢“晒娃”“炫娃”,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时,总喜欢大肆炫耀一下。


但当父母炫耀的时候,是否考虑了孩子自己的感受呢?


有格局、有远见的父母,从不会炫耀孩子的这几件事——



前两天家庭聚会,侄子因为成绩一事与他的妈妈大吵一架。

在饭桌上,侄子的妈妈一个劲地在夸侄子这次期中考试考得好,甚至还在大家面前喋喋不休地说“孩子多优秀,平时多自觉”这样的话。

这时候,侄子在一旁很不高兴地说“妈,你能不能每次别在大家面前讨论我的成绩,这样真的让我很不舒服。”

妈妈却不以为然,继续说:“怎么啦,说出来让大家高兴高兴有什么关系?”

这一下,侄儿直接发脾气了,生气地说:“我的考试成绩,又不是你的,你就这样每次都拿来炫耀,真的很让人讨厌。”

其实,这已经不是母子俩第一次在饭桌上吵架了,每一次只要侄子一考完试,他妈妈就特别喜欢拿出来炫耀,不去顾及孩子的感受。

父母炫耀孩子什么,就容易让孩子失去什么。有格局、有远见的父母,从不会炫耀孩子的这几件事。


01

不炫耀孩子的成绩

邻居家的妈妈特别喜欢炫耀孩子的成绩,每次和人聊天的时候,总是绕不开孩子的成绩。

后来,她家孩子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重点高中。

她不仅把自己的儿子夸上天,还长篇大论地教别人怎么教育孩子。

有研究表明,过于在意孩子的成绩,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父母越炫耀,孩子的优越感越浓,内心也会慢慢滋生一种“我是最优秀的,别人都比不过我”的傲慢感;

另一方面,孩子会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时常需要绷紧神经,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孩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1)失去自我,只愿意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而去努力;
(2)骄傲自满,总以为所有人都不如自己;
(3)抗挫折能力差,遇上比自己优秀的,就会变得自卑、自负,甚至逃避。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好成绩加以奖励,也可以对孩子不好的成绩加以鼓励,但千万不要以孩子的成绩来标榜自己的成功。

梁启超用曾国藩的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要孩子们对待学业,不要只想着回报,而是耕耘好自己的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永远不要拿孩子的成绩找寻自我价值,而是通过孩子的成绩帮他守住初心,展望未来。



02

不炫耀孩子的才艺


一到聚会,有的家长就会做出炫娃举动:让孩子当众表演个节目。

如果孩子表现得好,父母就觉得特别有面子;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就会数落孩子“怎么这么胆小、你看看人家、你这孩子怎么这样”。

大多数孩子被迫表演时,出现的委屈、抗拒和怯懦是父母看不见的,反而将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不去考虑他的情绪和心理。

特别是当孩子表现没那么好时,他会深陷“糟糕”的负面情绪,而对兴趣产生抵触心理。

非常赞同一位爸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接触艺术,是好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首先要懂得尊重自己,其次要懂得尊重艺术。”

对于孩子表演这样的事也同样如此,一切要从他的“初心”出发,孩子愿意,才会让他感到自己被尊重,自己的表演也被尊重和欣赏。


03

不炫耀孩子的“懂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不一样的花朵。他们不应该都长成别人眼中所谓“懂事”的乖孩子。


一位老师让孩子们画苹果,有一个孩子画了一个蓝色的大苹果,老师看到后夸他:“画得真好!”

家长看到了很奇怪,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去纠正他错误的用色呢?”

老师回答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说不定他将来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

孩子的“乖”更多地应该体现在生活规矩和行为道德上。

在思维层面上,要鼓励“不听话”。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认同感,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表达爱,无条件地爱孩子,建立“内心屏障”,让他可以乖巧,也可以任性。

04

不炫耀孩子的隐私


很多父母觉得,晒娃是记录成长;殊不知,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两种隐形伤害。

第一种:存在泄露孩子姓名、相貌、健康信息、家庭信息的风险,或许会让孩子处于危险中。孩子的隐私暴露得越多,越容易让孩子有危险。

第二种:对孩子不尊重,容易让孩子有自卑感。

一位网友说:小时候,跟父母去串门,他们总爱到处说我在家里的糗事,每次我都想找个地洞躲起来。拿我的事来开玩笑,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而那些大人知道的糗事,都是通过妈妈“晒”出来的。

比如:孩子吃饭,弄得满脸都是;来不及上厕所,孩子尿湿了裤子。这些都是孩子的隐私,当它被很多人“围观”的时候,真的很伤孩子的自尊。

心理学上,孩子从2岁起,就有了独立意识,3岁后,就逐渐有了羞耻心。从那时开始,他们就会有清晰的“你”“我”“他”的所属权归属意识,此时对待隐私他们也更加看重。

因此,任何暴露隐私的行为都必须要慎重,不要轻易拿出来炫耀。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不把他们的照片随便发送,这是一种保护。

孩子未来考多少分、走什么样的路,是他们自己的剧本。父母需要做到的是尊重、接纳、认可、关注、引导和保护。






声明

源 | 明教育,有删改。封面图片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1. 聚智聚力 教育强国——2024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顺利启幕

2. 数“智”赋能教育教学 激活教育创新与活力——2024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成功举办


杂志社征集专栏


  1. 2024年“今日教育杯”创意非遗——妞妞仔仔IP非遗形象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2. 征稿:“协同育人·入学适应”儿童故事

  3. 欢迎初中生投稿!《读写舫•古老的歌谣:<诗经>》专题作文征稿



更多今日教育传媒好文,请点击下方关注


今日教育传媒
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新锐话题,回归本源问题,指向实践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