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固本强基 靶向发力
全面激发“三项改革”点火器效能
陕西省财政厅
敢为人先,迎难而上,锚定改革抢新机
——深化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破解“不敢转”难题
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先进性,没有市场流通,难以核定价值。如果定价过低,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科研人员心存顾虑。面对难题,省财政厅主动放权松绑,减负赋能,在不改变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属性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单列管理制度。在登记管理上,完善职务科技成果登记入账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确定成果价值;在处置方式上,对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权,由单位自主处置,不纳入保值增值考核范围;在责任界定上,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决策程序合规的单位予以免责,有效解除束缚在科研人员头上的“紧箍咒”。同时,规范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分级决策、股权管理、关联交易要求,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主动放权,深挖存量,加力改革开新局
——支持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缺钱转”难题
成果转化如果仅由企业出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一旦转化失败,资金损失风险将全部由企业承担,难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面对难题,省财政厅坚持以赋权激动能,向存量挖潜力,在使用方式上,允许科研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利用横向结余经费出资入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在筹资路径上,鼓励科研人员以其分配取得的横向结余经费出资入股,形成“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在管理要求上,在符合国家制度规定前提下,鼓励单位自主制定实施细则,建立简便实用的审批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满足成果转化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需求。
直面问题,大胆探索,深化改革闯新路
——创新财政支持成果转化方式,破解“不好转”难题
初创企业申报科技项目门槛高,主要依靠股权投资。而天使投资一旦进入,势必占据一定股权,影响企业经营决策。面对难题,省财政厅创新方式提效能,协同联动促转化,在支持方式上,先期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在被投企业壮大实现市场化融资后,将投入财政资金转化为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在财政引导上,强化省市联动、财金协同、政企协力,省级财政以项目方式给予试点地区年度最高1000万元支持,激励更多市(区)挖掘资源、培优育新、孵化转化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源”。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所刊载文章、图片及音乐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致电010-88227042,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