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蔚静:勇于开拓 积极作为 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政务   2025-02-08 14:37   北京  














































































































































































































点击“中国财政”即可关注!

勇于开拓  积极作为

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促进派、实干家

上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蔚静

上海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的主线,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贡献财政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财政担当。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上海是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承载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财政部门将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优化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发挥资金集成和政策协同作用,做好具体服务保障。
落实重大战略资金保障。对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交办的重大任务,不折不扣予以落实安排。持续支持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聚焦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进博会等重大平台,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财税政策支持。更加注重全局性思考、比较性研究,集聚政策供给,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有效支撑。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新一轮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推进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措施落地。探索实践离岸税制,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支持相关财税改革试点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精准实施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作用。做好资金统筹平衡,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教育、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等重点民生支出,推进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上海财政部门将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加大对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服务保障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牢牢把握技术逻辑,聚焦重点领域,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分领域、全链条的贯通支持。牢牢把握市场逻辑,强化投入引导,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牢牢把握治理逻辑,强化跨部门政策协调和项目对接,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整体合力和资金效益,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促进扩内需稳外需。聚焦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支持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探索与免退税购物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安排,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支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
支持中小企业有序健康运营。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为市场主体减负增能。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对符合支持政策的企业予以支持。进一步发挥市融资担保基金撬动引导功能和“放大器”作用,实施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统筹用好财政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问题。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练好财政科学管理“内功”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收支紧平衡下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举措,对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意义重大。上海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三中全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效。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在“统筹”上下功夫,坚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从更深层次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强政府预算统筹安排、部门预算统筹联动、资金资产统筹配置,加强“四本预算”、市级资金与中央资金、当年预算资金与结转结余资金、财政资金与非财政拨款的统筹使用,强化落实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在“绩效”上下功夫,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把成本分析作为基础环节,坚持“花钱必问效”,建立健全事前功能评估、成本定期分析、定额动态调整、预算优化安排机制,推动财政资金降本增效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在“规范”上下功夫,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评审、成本绩效结果应用,实行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运用各类监督结果改进预算编制,持续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深化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健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控管理机制,强化财政数据赋能。
贯彻落实税制改革。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进国家税制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紧密结合财政部具体改革部署,系统总结梳理,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保障到位、落实到位。对标对表国家税制改革思路,在建立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确保将国家各项税制改革任务“接得住、接得好”。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衔接,提升市区财力同事权匹配度,推进落实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区以下财政管理,发挥市区两级积极性,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加强财会监督,完善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管理,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持续巩固隐性债务“清零”成果,更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2期
责任编辑刘蒲宇
班编辑:姚文萱
排版制作:姚文萱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所刊载文章、图片及音乐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致电010-88227042,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中国财政
财政部主管的中央级财经媒体,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我们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财政改革同行,致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