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补了颗牙,医生说要1200。
嗯,就一颗小牙的补牙费用。
而且医生特意强调,这还是用了普通材料,要是用进口的得加钱。
补完牙的路上我就在想,牙科怎么这么贵?
顺手搜了一下,补牙这价格居然还算便宜的。现在种一颗牙得1.1万,半口牙45000,全口牙直接上80000。
牙不好的人怕是真要倾家荡产了。
真要算起来,牙科里贵的项目可多了。
正畸要2-5万,种植牙动不动就十来万。
这么高的价格把很多人都吓退了。
数据显示,去年有超过42%的人因为牙科价格太贵不得不放弃治疗或者换家便宜点的医院。
那问题来了,这钱到底贵在哪?
先说种植牙。
一颗1.1万的种植牙,费用主要分三块:种植体加基台6000左右,牙冠3000,手术费2000。
光看这数字,种植体和基台就占了一半多。
再往深里查,发现这玩意儿还真不简单。
现在市面上的种植牙系统基本被瑞士、德国、韩国垄断了。
就拿最常用的瑞士ITI种植体来说,它出厂价也就2000出头,到了患者这儿就变6000了。
中间这4000块钱是怎么来的?
要过好几道关卡。
从国外工厂到国内总代理,再到各省市代理,最后到医院,一层一层加价。
再算上通关费、储存费、运输费,价格就这么翻了几倍。
有人可能会问,那用国产的不就行了?
国产种植体现在技术也不错,好多都拿到欧盟CE认证了,价格还便宜,差不多是进口的三分之一。
但现实是,国产种植体在市场上连5%的份额都占不到。
这里面有专利的问题。
国外品牌研发这些技术几十年了,手里握着大把核心专利。
更重要的是渠道问题。
这些外国品牌早就和各大医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国产品牌想挤进去特别难。
材料成本只是一方面,人工费用也不便宜。
现在做个种植牙手术要两三千。
贵吗?
要是了解了现状,还真不算贵。
中国现在每10万人才15.7个牙医。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想找个好牙医特别难。
大医院的牙科经常排队排到几个月后。
医生少活还多,薪资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民营口腔医院给专家的年薪都能开到200万。
这么高的人力成本,最后不还得算在病人头上。
说完种植牙再说说正畸。
现在流行的隐形矫正,一般要3-5万。
表面上是在买一副又一副的隐形牙套,但背后可不只是牙套钱。
要做隐形矫正,医院得有一整套数字化设备。光口腔CT就要40多万,进口的综合治疗台10万起,3D扫描仪20多万。
这些设备都得通过收治疗费来回本。
价格太贵,很多人就拖着不治。
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本来一颗牙的事,拖着拖着变成一排牙。
本来补补就行,拖到最后非得种不可。
现在网上总能看到国外看牙广告,说去泰国、匈牙利种牙才要国内一半价格。
但这里面的坑可不少。
有人去了之后出了并发症,想找医院复诊,才发现合同里有免责条款。
最后不得不自己掏钱再跑一趟,光机票住宿就去了好几万。
这事国家也看到了。
2022年医保局在一些城市开始试点种植牙集中采购。宁波试点后,进口种植牙从1.1万直接降到3500。
这降幅还挺大。
但说实话,光降价可能还不够。
得从根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要打破进口垄断,另一方面得多培养牙医,再就是把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点。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有1450个亿,到2025年估计能到3000亿。
市场是在变大,但老百姓看牙的压力也在变大。
前几天又看到一条新闻,说有个大爷因为种植牙太贵,在家用502粘牙,结果把牙龈粘坏了。
看完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高价让病人看不起牙,小病拖成大病又要花更多钱。
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只怕还会有更多人因为看不起牙而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