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市洗牌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文摘   2025-02-02 08:53   山西  

把时间拉回到2020年,谁能想到今天的城市格局会是这个样子。

重庆超过广州成为第四大城市,武汉重回第八。

以前我们总觉得,一个城市强不强就看GDP和人口。

现在想想,这个认知其实挺片面的。

最近我在研究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 「体制内强度」。

说白了就是看一个城市里,有多少人在体制内工作。

烟台是67.6%,苏州只有11.9%,常州13.2%,杭州14.3%。

单看这组数据,好像体制内强度高的城市发展前景就不太乐观。

但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体制内强度高的城市反而更抗打。

就拿资源和政策支持来说,这些城市也更容易拿到。

但这不代表体制内强度低的城市就没戏了。

恰恰相反,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往往在这些城市更强。

关键是不同的城市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深圳就走出了自己的路。

体制内强度不高,但科技创新投入年年往上涨。

现在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全国数一数二。

不过现在经济增速放缓,确实给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带来了压力。

2024年GDP增速已经进入中低速区间,大家都在想办法适应这个「新常态」。

体制内强度低的城市,靠市场吃饭,确实压力更大一些。

企业经营难、就业不好找,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的解决办法。

看看杭州怎么应对的。

数字经济发展提速,搞「城市大脑」,找新的增长点。

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6%了。

现在再看城市竞争,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很关键。

那些还在靠传统制造业支撑的城市,压力越来越大。

但已经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的城市,日子过得还不错。

太原就是个典型案例。

过去就靠煤炭,现在通过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慢慢找到了新出路。

2024年太原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5%,这个变化挺大的。

人口流动也在改变城市格局。

2024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99‰,人口还在不断向发达地区集中。

人往高处走,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2024年的收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7元,农村居民才19280元。

城市之间的差距也不小。

但有些二线城市正在悄悄崛起。

南通就不错,靠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GDP增速连续几年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2%,这个数据挺亮眼的。

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了。

《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4》里,武汉、成都、上海、北京、重庆、苏州、郑州、长沙、杭州、合肥排在前十。

这些城市都在创新和产业升级上下了大功夫。

一个城市能不能持续发展,主要就看能不能不断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武汉就干得不错。

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培育了不少创新型企业。

2024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成都走的是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子,吸引了不少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2024年成都科技型企业超过5万家,独角兽企业30多家。

城市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有的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带动收入增长,有的在转型路上遇到困难,居民收入增长慢了下来。

现在的城市发展,真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能适应新环境、找到新动力的城市在往前冲,还在走老路子的城市慢慢就掉队了。

深圳靠创新,武汉靠产业升级,成都靠人才,南通靠转型。

每个城市都在找自己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能力,要能适应新变化。

2025年的城市格局已经和五年前大不一样了。

未来会怎样?关键还是看哪些城市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个变化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毕竟,这一轮城市洗牌才刚刚开始。


旅途碎语
走遍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