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请收起你的穷大方

文摘   2025-01-26 08:31   山西  

01

最近看了电影《好运来》,乔杉在里面演了一个外卖员。

因为在外面混得不好,他已经好多年没回家了。

这次好不容易决定回去,却又怕被人看不起,就把自己打扮成了事业有成的老板。

人啊,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可以做自己,偏要演一出戏给别人看。

电影里的场景挺真实的。

乔杉戴着金链子,穿着貂皮大衣,还租了辆豪车,在村里人面前炫耀自己开了多少公司,做了多大生意。

说起来的时候那个样子,活脱脱一个成功人士,连走路都是一副老板派头。

但是他爸在旁边看着,眼神里全是无奈。

那种感觉,大概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硬撑着表演,想戳破又不忍心。

最后只说了一句「要是觉得累了,就回家歇歇」。

这话听着普通,但是扎心。

因为每个打工的人都懂,在外面装得再光鲜,回到家里那个疲惫的自己才是真的。

说实话,这种现象挺普遍的。

好像过年不开个好车、不穿个名牌,就没法见人似的。

在网上随便搜搜「过年租车」,就能看到不少租豪车回家的广告。

什么「让父母有面子套餐」「春节装逼特惠」,生意还特别好。

租车公司说,每到过年这段时间,豪车基本都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但是仔细想想,这种面子真的值得追求吗?

电影最后,乔杉实在演不下去了,对着他爸说:「爸,我其实是个外卖员」。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他整个人反而轻松了。

其实回家过年,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摆对位置 - 你就是父母的孩子,不是来参加评比大会的选手。

02

过年回家这件事,怎么就变得这么难?

父母的催婚、亲戚的攀比、送礼的压力,这些本不该成为负担的事情,现在却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

有个32岁的女生,在大城市有份不错的工作,长相也好看。

按理说应该是让人羡慕的生活,可每到春节,她就开始失眠。

面对父母的催婚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叨,她说:「有时候真想找个借口不回家,可是又舍不得爸妈。」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中年人的遭遇,说实话有点心酸。

为了在亲戚面前"撑面子",他买了好几样海鲜,又买了两箱茅台,甚至给家里换了新电视。

结果呢?

过完年才发现信用卡刷爆了,一两个月工资就这么没了。

年是热热闹闹过完了,可是生活还在继续。

等到年后发工资的时候,他说自己都不敢打开手机银行看余额。

一位网友分享的观察特别真实:「有些人过年回家,家里其实很拮据,父母穿得很朴素,孩子衣服都洗得发白了,但自己偏要穿名牌、戴名表,走到哪都要发烟。

这种穷大方,图的是什么?」

真正有实力的人反而最低调,不会去参加那些无意义的饭局,也不会刻意炫耀什么。

他们更在意的是怎么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服。

03

最近看到一个统计,60.1%的人一年就只有春节能和家人团聚。

这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里说的:「人生就像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是啊,能陪伴的日子本来就不多,我们却把难得的团圆时光,变得铜臭味满满。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春节的意义似乎也在悄然改变。

数据显示,50后到80后都把团圆看作春节最重要的主题。

但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不同的困扰:32%的人回家会感到压力,39.5%的人担心和父母没共同话题。

余华在《活着》里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句话放在春节这件事上特别合适。

过年的本质很简单,就是团圆,就是把时间还给亲情。

生活本就不易,何必为了面子,再给自己加上重重枷锁?

陪伴是我们能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能在一起吃顿简单的年夜饭,能听他们唠叨家长里短,能一起守着电视等零点 - 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旅途碎语
走遍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