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499,便可享受黄山三日游,并且还赠送温泉”每当听闻父母满怀兴致地向我讲述这类“特惠团”的消息时,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要叹气。
跑了这么多年我太了解这些价格背后的"猫腻"了。
但每次我刚要开口劝,就会被父母抢白:"你别管,反正我们有时间。就算走马观花也比在家看电视强。"
接下来他们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报名了。
01
这让我想起参加了一个持续六天的云南环线旅游,团费是2999元,听着挺美好的。
可实际上,整个行程简直像打仗:早上六点出发,到景点狂奔打卡,晚上九点才到酒店。更别提中间还要被各种购物店轮番轰炸。
有位大爷实在受不了,当场就血压升飙升缓了缓了好大一会儿。
但奇怪的是,即便这样的"魔鬼行程",退休群体的报名热情依然高涨。
购物点明明人人喊累,可一听说"买二赠一",马上又精神抖擞地掏钱包。
明明是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攒下的钱,为什么要被迫接受这样的旅游体验?
有时候老人的“叛逆”比年轻时的“叛逆”更让人头疼。
02
仔细观察下来,我发现退休旅客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冲着"便宜"来的。
像我父母这样。他们精打细算,看到"特价"两个字就走不动道。
更有甚者,一年能参加十几个特价团,乐此不疲。
这类人旅游更像是在完成任务,能去一个地方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就算达成目标。
"你看,这张照片是在丽江古城拍的虽然只待了半小时,但证明我到过啊!"我妈常常这样得意地向邻居炫耀。
也不在乎照片里的她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笑容都僵硬了。
"这里是玉龙雪山,那里是洱海"每次听她介绍照片,我都觉得特别心酸。
因为我知道,在那些景点,她根本没有时间好好欣赏,只是匆匆打个卡就走。
另一类则是真正热爱旅行的"寻味者"。
他们宁愿少去几个地方,也要把每个景点都仔细品味。
曾经有对老夫妻,为了看日出,凌晨三点就摸黑爬山。老太太走不动了,老伯就搀着她,一步一步往上挪。
等看到太阳从云海中升起的那一刻,两个人激动得抱头痛哭。
"我们年轻时候忙着工作养家,都没时间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再累也要来看看,谁又能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呢。"
老伯拉着老伴的手,眼里满是温柔。这样的时刻,总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03
为什么明明都是退休生活,选择却如此不同?
深入交谈好几位老人后我发现
第一类人往往把旅游当作某种社交资本。
他们需要用一张一张的照片、一处一处的景点来证明自己的退休生活"很充实"。
朋友圈里的炫耀、邻居间的攀比,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新动力。
至于旅途中的体验如何,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而第二类人,将旅行视为重新去认识世界的契机。
他们不再被工作和家庭束缚,终于可以慢下来,仔细观察这个世界的美好。
在他们的眼中,每一片云彩,每一朵花,都值得停下脚步,细细地欣赏
想到这里,我突然理解了我的父母。
或许对他们来说,那些特价团就像是一张张"入场券",让他们感觉自己还在积极地生活着,还没有被时代抛弃。
在这个“朋友圈时代”,能够随时拿出照片来证明“我也去过”,似乎成了一种社交上的必需品。
04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证明"我去过",那走过的山山水水,又留下了多少真实的记忆呢?
试想一下,当我们老了,回忆起的会是那些匆匆而过的风景,还是停下脚步时感受到的触动?是购物点里讨价还价的喧嚣,还是日出时分的惊艳?
也许,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充实"这个词的含义。
毕竟,旅行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让生命因为见识而变得更加丰富吗?
所以,下次再听到父母说要报特价团,我决定换个方式劝说。
与其一味强调价格背后的陷阱,不如帮他们规划一次真正悠闲的旅行。
也许,当他们真正体会到慢游的乐趣,就不会再把旅行当作一场待完成的任务了。
【声明】:文章均由所见所闻加入个人观点撰写,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过分解读。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人物侵权等,请及时联系我,将第一时间修改完善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