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了108个老年团,才发现退休旅游的3种意义,这或许才是退休旅行该有的样子

文摘   2024-11-18 17:44   河南  

早上10点,我又一次站在三亚湾的海滩上,眼睛看向一群六七十岁的人。

他们嘻嘻哈哈地打闹着,接着就冲进了海里。

这已经是我当导游带过的第108个老年团了,不过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还是会被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给打动。

这是一个导游朋友这样评价老年团的。

有人说老年旅游市场"性价比低"——行动慢要求多消费少。

但聊天当中朋友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眼中,老年旅游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转为第一人称)


01

第一类是"打卡型"老人。

"儿女孝顺要带我们出来玩,那就玩吧"这样的心态其实并不少见。

他们更为在意的是“去过了”,而非“怎么玩”,常常匆匆忙忙地拍上几张照片,紧接着就急切地赶着前往下一个景点。

记得有位阿姨在鼓浪屿只待了半小时就嚷着要回去,理由是"太热了而且这不就是些老房子吗?

但更多的是第二类——"体验型"老人。

他们才是真正懂得旅行的人。

在青岛带团时,遇到一对老夫妻,非要清晨5点起床去栈桥看日出。

老爷子说道:“年轻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如今终于是有了闲暇的时间,可以好好地去看一看这个世间了。

在凤凰古城,78岁的张奶奶坚持要穿一件苗族服饰,沿着沱江慢慢走,感受一下这里的烟火气


02

这十年来,我越发觉得,老年旅游的意义,远不止“散心”这么简单。

首先是社交圈子的重建。

退休后很多人的社交圈突然萎缩,而旅游团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友平台。

我见过太多在旅途中结识的老人后来成为了忘年交。

"李哥,你上次推荐的那个太极拳教练真不错""王姐,下个月我们约昆明怎么样"这样的对话在我的团里常常出现

其次是生命活力的延续。

说句实在话,我带过的年轻团和老年团相比,后者反而更"闹腾"

在厦门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大爷大妈非要凌晨去曾厝垵赶海;

在昆明七十多岁的老人也能为了一束特别的山茶花,爬上滇池边的小山坡。

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不就是最好的养生吗?

再次是价值感的重塑。

不少老人告诉我,旅游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

"孩子们总觉得我们老了,什么都不懂。但你看我这次旅游的照片发朋友圈,他们都说拍得真好"一位从北海回来的王阿姨这样跟我分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在旅行的时候,老人们不再是被照顾的样子了,而是成了生活里主动去参与的人。

他们会为了一家好吃的海鲜店研究地图,为了一场日出早起摸黑,为了一段古城记忆反复徘徊。

这种主动性,正是生命力最好的证明。


03

当然身为导游,我得提醒些实际情况:选有信誉的旅行社,(要着重提一提)结伴一起别单独行动带上足够的常用药合理规划行程强度留意饮食卫生。

这些都挺重要的,不过得记住,这些可不能成为妨碍旅行的理由。

有时我在思考,或许“老年旅游”这一词汇本身便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我遇到的这些充满活力的旅行者身上,我看到的不是年龄的界限,而是对生活永不止息的热爱。

就像那位在三亚海滩上、在朝阳微光中快乐大笑的张爷爷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活到七十,才算刚刚开始啊!

【声明】:文章均由所见所闻加入个人观点撰写,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过分解读。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人物侵权等,请及时联系我,将第一时间修改完善或删除。

果果的满天星辰
喜欢看星星也喜欢听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