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2025阵容重磅公布!颜真卿「祭姪文稿」,范宽郭熙李唐国宝全集结

文化   2024-12-25 19:02   浙江  



台北故宫博物院100周年院庆

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南部院区

2025年全年度


早在半年前,展玩预告将在台北故宫看到北宋范宽、郭熙、李唐、苏轼、黄庭坚、李公麟、米芾全员集结。现在,又确定一件重磅展品将在明年展出之列——颜真卿仅存极少数的真迹之一《祭姪文稿》——这将是这件珍罕名迹继2019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特别展之后,时隔五年再次展出。

202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即将迎来百年院庆,就在昨天,台北故宫正式官宣了明年院庆计划,确认了此前剧透的展览与重磅书画名品。


如台北故宫官宣所形容的,明年毫无疑问将是一场“展览嘉年华会”——

南部院区聚焦于院藏巨碑式北宋山水成为典范的历程,三年前曾震撼同场并置的台北故宫“镇院三宝”、北宋三大山水神品——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将首度于台北故宫南院展出。传世颜真卿手书第一书迹《祭姪文稿》,以及向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借展的珍稀元青花作品也将同时展出。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郭熙《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年初,将推出“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春季则将以院藏国宝宋马麟《三官出巡图》为主轴,推出“沉浸故宫3.0-道教三官出巡”数位展。

夏季,将推出向东京富士美术馆借展浮世绘名品后所呈现的“江户浮世之美”特展,以院藏近百件江户浮世绘名品搭配院外借展,展现江户时期东京的繁华样貌;“碁人弈事:古代围棋文化展”,则是台北故宫首度以围棋文化为主题的展览。

南宋马麟《三官出巡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待秋季,则将推出“千年神遇-北宋西园雅集传奇”特展,透过北宋文人苏轼、黄庭坚、李公麟、米芾书画精品千年一遇,再现千年前的雅集风华。届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借展北宋李公麟《五马图》与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前者是被认为存世唯一一件显示北宋绘画所能达到的高再现性与高表现性交融的名迹,后者则是现存宋代水墨山水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亦曾与顾恺之《女史箴图》等并列为乾隆皇帝收藏的四大名卷。

“皕宋-台北故宫宋版图书观止”特展,探索宋版书的学术与艺术价值——这是继2006年“大观-宋版图书特展”后,再度举办的重磅宋版书特展,将以最大限度呈现台北故宫院藏宋版书全貌,同时公开台北故宫传藏宋版古籍的编目成果。

北宋 李公麟《五马图图》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北宋 李公麟 《山庄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月南北院区院庆大展“甲子万年”,将依院史时序呈现台北故宫与时代交会的脉动,回顾典藏沿革、文物诠释及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及回响,除了首次在南院展出北宋三大山水神品,还将展出寄存于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两件重要文化财《北魏释迦牟尼佛坐像》与《绢本着色观音曼荼罗图》


1.

《祭姪文稿》
暌违五年再度重磅展出

2019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中颜真卿《祭姪文稿》真迹的亮相,曾引起巨大轰动。当时展玩独家专访日本著名书法史学者、展览策展人富田淳先生,他曾这样形容这件《祭姪文稿》:“日语里叫‘别格’,意思是说,和其他作品相比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在那次专访中他强调,反复提到《祭姪文稿》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独特,并不是因为东博展览借到了这件作品,而是“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历史中,一直都认为《祭姪文稿》是一件不一样的作品。”

作为有唐一代著名的忠臣和书家,颜真卿手书第一书迹《祭姪文稿》,具有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三重价值。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祭姪文稿》这件作品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曾说,这是一种“绝美经验”——“这样的审美经验书家本人也无法再次重复,后来者的刻意‘临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颜真卿五十岁那年,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历时七年之久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彼时,势单力薄的颜真卿固守平原(山东陵县),他的堂兄颜杲卿则出任常山郡太守,坚守在战火第一线。未想,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却按兵不动,颜杲卿孤城被围成为俘虏。见颜杲卿不肯投降,安禄山以其第三子颜季明的性命威胁,颜杲卿破口大骂,竟被拔去了舌头。最终,颜杲卿和颜季明双双罹难。

 

那一战,“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待战事稍平,哀恸万分的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去善后,并寻找家人尸骨,却只找回杲卿的一只脚,和季明的头骨。悲痛之余,颜真卿亲自为侄子写下祭文,这便是著名的《祭姪文稿》——作于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三日。

 

文中写道:“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描述的就是其兄、其侄的罹难始末。这一句,被颜真卿反复删改涂抹,足见其悲愤。


“字如其人”。颜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其精神、气节反映于翰墨,数《祭姪文稿》最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如黄庭坚所说:“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细看《祭姪文稿》,全数以行书为主,也有楷体、草体相间,笔调圆浑厚重,显现端庄持敬,台北故宫专家王耀庭写:“一见如瞻仰盛德君子于眼前,油然生起敬畏。”

颜真卿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全卷墨色,因行笔过程中的“起、止、停、走”,而有浓枯变化,但又气韵连贯,笔笔真情流露,既完整传达出书家的创作心境,也将历史事件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2.


宋代名迹聚首

《五马图》《山庄图》《潇湘卧游图》

·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对于《五马图卷》,展玩团队从其现世开始,始终长期跟进关注。

北宋李公麟《五马图卷》存世900余年,流传有序,原为清宫旧藏,上世纪二十年代流入日本,为日本收藏家购买珍藏,二战后一度被认为已毁于战火。直到201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中突然展出由匿名藏家捐赠的《五马图卷》,震惊世人。

2019年1月,展玩团队曾赴日拜访著名艺术史学者、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仓圣哲先生,板仓先生关于《五马图卷》的独家访谈,首次正式揭秘此卷名迹的重现过程与研究结果。👉 点此回顾

“让这件名作在不同地方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这是东博当初入藏并对《五马图卷》展开修复的愿景。很快,2022年,时隔三年半,《五马图卷》经过修复后首次亮相,也是入藏东博后的第二次公开展出。


宋代作为中国书画史上巅峰,所诞生的作品被后世称之“古典”。日本的中国画收藏体系自古以来以南宋时期作品为主,而北宋时期的书画多于清末散逸,为近代日本实业家大力收藏,许多重要作品得以流传。

这其中,李公麟是绝无法绕开的名字。

他是中国绘画史中公认“白描”最为杰出的一代宗师,甚至被誉为“宋画第一人”。存世公认李公麟作品仅有包括《五马图卷》在内的四件手卷。《五马图卷》真迹现世后,其出人意料细腻、丰富的色彩,超越了人们以往对李公麟“白描圣手”的认知。这也是研究的一大聚焦。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玩摄于2023年根津美术馆“北宋书画精华”


·

南宋 舒城李氏 潇湘卧游图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潇湘卧游图》,被称为“南宋山水画第一神来之作”,在日本亦被定为“国宝”。

1746年,乾隆皇帝收藏《女史箴图》卷后,将其与三件名卷《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一起,移置专藏他各类珍玩的静怡轩——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乾隆四美”

南宋 舒城李氏 潇湘卧游图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潇湘卧游图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这卷曾被乾隆无比珍爱的宋代山水之中,最能体会中国绘画中的“卧游”

相传南宋时期,禅僧云谷圆照请画家李氏作此画,并挂在居室欣赏,享受悠游潇湘名胜的乐趣。

全卷以淡墨为主调,运用墨色浓淡成功地表现出大气微妙的明暗。描绘出广阔的潇湘山水,以细腻的笔致画出渔舟与村落,并以充满逸气的笔致描绘树木。山水间以极为细致的笔触所描绘的生活景象,令观者宁神静心,而细腻淡墨绘就的山峦连绵、细波如鳞,更让人沉醉。


·

宋 李公麟 山庄图

《山庄图》无款,旧传为李公麟《山庄图》卷,传世有多本流传,此为其中之一。依苏辙《题李公麟山庄图》十首得知,画中墨书为山庄二十景之名称。

卷中场景虽与诗文略有出入,但依然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李公麟与友人畅游的情景。整卷采用白描技法,笔墨质朴,画面细节丰富,尤其是其中几何化的山水造型,体现了李公麟独特的造景创意。画中人物互动细腻,这种风格与唐代王维《辋川图》延续而来的庄园山水画风有相似之处,但在李公麟笔下,这种风格进一步深化,展现了文人生活的悠然自得。

宋 李公麟 山庄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在题跋中指出,李公麟在创作时使用的是澄心堂纸,而临摹作品则用绢素纸,根据纸张质量的判断,这幅作品应为李公麟的真迹。乾隆虽然对董其昌的看法有所不同,但他却坚信李公麟与澄心堂纸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判定作品真伪的依据。由于李公麟是南唐后裔,因此人们很容易将他与南唐时期的澄心堂纸联系在一起。加之宋初时人们对澄心堂纸的来历了解不多,这种说法逐渐在画史中形成。

宋 李公麟 山庄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

北宋三大山水神品

台北故宫「镇院三宝」南部院区首展

上一次“三宝”同时登场,是2021年,台北故宫在北部院区即将进行整修工程前,最重要的一次特展——“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

考虑到三件国宝年代久远、绢本材质更是脆弱,为了将强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减少被光线照射的时间,每次展览必须至少间隔三年以上,且展期不能超过42天

再往前追溯,是2011年10月的“精彩100:国宝总动员特展”,相隔十年;2006-2007年,“三宝”也在“大观:北宋书画特展”共同出场,轰动一时。

北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三件美术史上的赫赫名迹,皆为不折不扣的国宝级文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高居翰(James Cahill)、方闻、班宗华(Richard M. Barnhart)、李霖灿等艺术史学家常在学术著作中将《溪山行旅图》《早春图》和《万壑松风图》并列提及,作为艺术史断代分析的重要佐证。

这三件巨幅立轴,分别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画的典范,虽非全然地模仿真境,但却是通过对自然的静观与体悟,重新组织凝聚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

根据画上记年来推算,时代最近的《万壑松风》(1124),距今已有897年;《早春图》(1072)距今长达949年;而《溪山行旅图》虽然没有记年,但作品年份更已超过千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正展卷《溪山行旅图》与《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向来被视为山水成立期的大师,可惜生平不详,只知他曾隐居终南、太华,晚年来往于开封、洛阳间,但未入朝任职,大约一〇二五年时还在世。

范宽擅长观察自然,其曾言:“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溪山行旅图》被公认为他的真迹,甚至视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形象。画中山水并非模仿真实空间为目标,而是巧妙地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借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创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壮硕山水之趣。

本幅构图简洁,近景为下方中央的巨石,中景则是驴队所在,远景是一耸立主山。其山腰下藉云雾留白,凸显空间远隔之效。全幅以方折线条钩勒轮廓,再借短笔皴画土石质感。庞大山体与画中行旅驴队相映,展现出慑人的雄壮气势。

立在中央的主峰主宰了整个画面,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山顶上灌木植被细密,而右侧山谷深处则运用黑白反差,凸显一道细利的瀑布。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此处微有墨色变化,像是阴暗中不易辨明形象的山壁。用颤动浓重的轮廓线,表现山体坚硬的表面;用纷如雨下,绵绵密密的“雨点皴”形容山体的峻厚。

中景山径的队伍点出了山中行旅的主题。领队人坦胸露肩,头包巾布,蓄有胡须,手执长棍,回望着身后四匹驮着货物的驴子;另外有一个人手持鞭子,背着杂物。庞大的山体与渺小的驴队,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主山崇高的气势。

队伍后方的树丛中,则巧妙地隐藏着画家范宽的签款。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的画家当时少有题词、盖章的习惯,偶有题字,也是在画极不起眼的地方。《溪山行旅图》虽流传有序,但来自画家本人的证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一直没有找到。

直到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宫的书画专家李霖灿在画面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才更加确认《溪山行旅图》出自范宽之手。于是,似乎升级为一种仪式般,每当《溪山行旅图》展出,人们总会在画前停留很久,循着树丛去寻找藏在画中的签款。


画中的树干粗壮,盘根错节,生动地表现出长于坚硬岩石表层历经风霜的老树。经过画家对人物动作、表情及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使得这幅雄壮沉稳的山水画中带有活泼的生气。

除了气势逼人的山水外,还有各类藏家的题款与印章,彰显着这幅稀世珍宝的流传有序。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溪山行旅图》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初年它被收藏在宫中,后来流入民间,大鉴赏家董其昌在诗塘上观后题字;清初经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转入乾隆皇帝内府

董其昌题 范宽 溪山行旅图

·

宋 郭熙 早春图

七十余年后,神宗朝(1068-1085)的宫廷画家郭熙,继续《溪山行旅》的雄伟山水风格,在《早春》中,利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经营出一幅全景式的“真山水”

作于一〇七二年的《早春图》,不仅是郭熙传世的代表作,也是山水画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郭熙在宋神宗时进入宫廷服务,正当王安石变法之际,官府殿阁的新建布置中,都使用了郭熙的山水。此作可能原来也是其中之一。

画中构图有着对称性的安排,但在秩序感中又充满着韵律的变化。而借着墨色深浅所营造出来的光影效果,更为此山水增添了空间的奇幻。舟樵行旅等活动的加入,也进一步将此意境转化成一个生机处处,可游可居的神奇所在。这些表现都可以从他的《林泉高致》书中,得到理论上的印证。

本幅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郭熙自题此图为《早春图》,落款为:“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画”

郭熙落款

山石多用“云头皴”,林木则为“蟹爪枝”,画面看似烟岚浮动。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和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右侧有舟子撑篙,渔人捕鱼。这些点景人物使画面更加丰富,为山水间添加生气。左侧巨石后方岸边,露出草房和竹篱。妇人抱婴,二童挑担,小狗奔跑。画中有实体的山川、林木、建筑物,也有无具体形象的云雾、烟岚、空气,显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能。

·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李唐为河阳人,曾入徽宗画院,其时李唐正当盛年。约三十年后,又在南方重入高宗画院,发展出影响深远的大斧劈水墨风格。此作既为珍贵的李唐资料,亦可用以理解南北宋之变。画中山水刻意绕过郭熙,而重回更早的范宽模式。但重点已非主山的壮硕,而转向描绘一个有松林流水的深邃山谷。

借光学摄影,针叶上浓重青绿清晰可判,而其后之山体亦原敷有赭石之色,可想其原有的清晰空间关系以及丰富的光影效果。配合着流泉、水花的细节,交织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境界。

画上的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两旁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相衬。在主峰旁陡直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款,此时为北宋宣和六年(1124)

李唐在构图上扩大了近景林木的比例,缩小了主峰,使近景松林和观者的距离接近,空间结构更为合理。山岗、峭壁,造型沈稳厚重,纹理如同经过斧头砍凿。山腰白云冉冉欲动,还柔和调剂了画面气氛。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穿石而过。

完成于1124年的《万壑松风图》和前两幅画作不同。《溪山行旅图》和《早春图》都有渺小的一般人物点缀于画中,画家悉心描绘出他们的身份、衣着、动作与情态。这种写实的、叙述性的绘画意念承自唐、五代的行旅山水,而在十一世纪后半北宋中期达到完美的表现。

进入十二世纪,北宋最后的王朝徽宗皇帝时期(1101-1125),绘画与诗结合,文学中抽象的,或象征主义的手法引入绘画。相对地,《万壑松风图》没有叙述性的点景人物或建筑物,而是用深山、云、松林、瀑布、湍流呈现经常出现在诗歌中,描写深谷松涛的题材。




参 考 资 料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宋画全集·第四卷》台北故宫博物院卷
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出品|梢 青

主编|傅玉婷

内容编辑黄银燕 运营编辑|马梦寒 影像编辑|李佳纯

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更多艺术新书

关注 #展玩艺术甄选

人文杂志《读画》

总第七期正式出刊


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展览原版图录

《文雅的典范:清朝盛世的书画》



💡

最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在展玩
-

合作联络

(+86)18268085134
  微信 zhanwan2017


展玩是聚焦并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专业咨询顾问与内容生产传播机构,垂直服务于全球头部艺术机构与数十万中高端读者,覆盖学术、收藏、展览、出版等专业领域。展玩在中国杭州。


想和展玩合作图书出版事宜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书信息


展玩读美·读书社群👇🏻


想和展玩合作展览事宜
想第一时间参与展览活动

展玩·观展👇🏻




展玩
最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在展玩|合作联络(+86)18268085134|展玩是聚焦并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专业咨询顾问与内容生产传播机构,垂直服务于全球头部艺术机构与数十万中高端读者,覆盖学术、收藏、展览、出版等专业领域。展玩在中国杭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