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经典特展图录「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48折特惠

文化   2024-12-28 18:22   浙江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推送图文参考上海博物馆官方信息
展玩略加编辑

三年前,一场书画大展轰动沪上。


继2015年“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8年“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后,2021年6月上海博物馆举办“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是为上博书画专题研究系列“海上三部曲”最终篇。这场特展集结146件/组作品,时间跨度从三国至现当代逾千余年,首次从学术视角对上海历代书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


展览以上博馆藏为主,除了传统的书画卷轴、册页、扇面、对联外,还包含拓片、经卷、诰命卷、稿本册、书册、画报等,及辅助藏品如顾绣、印章、印谱、说唱词册、县志等。具体包括,“法帖之祖”西晋陆机《平复帖》(拓本)早期章草书体代表《松江本急就章》(拓本);提出“墨戏说”的青龙镇镇监米芾的《行书道祖帖》;元任仁发《秋水凫鹥图轴》;顾园《丹山纪行图卷》;明初书法重要代表人物“云间二沈”;吴门画派先驱嘉定马愈,文人画史绕不开的人物董其昌,以及与近百年书画鉴定学形成和建立息息相关的吴湖帆等大家作品均在展出之列。近现代画史中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等名家的画学经历,也皆与上海密不可分。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官网


今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东馆书画常设展厅正式迎来全新、全面开放,开放历代书法馆、绘画馆、书画特型馆之外,更有全新的“海上书画馆”。展厅共计展出61件(48组)书画藏品,展览围绕“何以海派”进行上海书画溯源,藉“海上三部曲”特展之学术成果,尤在其中“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的学术架构上进一步延展,探究海上千年书画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底蕴深厚、艺脉醇正、兼融并蓄与勇于创新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首轮展出目前并未出版相关图录,但此前“万年长春”特展图录《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对于读懂这一主题而言,也是绝佳的欣赏、学习资料。


全书共有两册,以函套形式装帧。书中收录146件/组作品,上讫皇象章草,下及海派书画及新中国建立后诸多书画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及“潮头/海上风华”四个部分予以呈现。同时收录上海博物馆凌利中先生《海上千年书画与文人画史的关系初探》、《〈畿甸观风图〉卷作者考:暨以马氏父子为例分析明初上海与吴门画家间的互动及影响》、上海博物馆李兰女士《多元化的演进:上海近代美术史钩沉》等3篇研究文章,全面解析海上千年书画。


本次特别为读者争取到四八折超特惠折扣,收藏从速。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精装8开

定价 1680元


特别折扣48折 818元


点击至展玩读美艺术书店购书


展 览 清 单


注:

1、除特殊标明外,均为上海博物馆藏品; 

2、标注“友情参展”的展品未收录在《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中


第一部分 艺脉/艺术成就

1 三国 皇象 章草急就章册 上海图书馆 
2 西晋 陆机 草书平复帖页 上海图书馆 
3 西晋 陆云(传) 草书春节帖页
4 清 佚名 陆机、陆云二像页
5 唐 陆柬之 行书五言兰亭诗卷 上海图书馆
6 五代 钱俶 行书书院偶成诗页
7 五代吴越王雷峰塔经卷
8 北宋 沈辽 行书动止帖页
9 北宋 米芾 行书道祖帖卷
10 元 张远 潇湘八景图卷
11 元 曹知白 清凉晚翠图页
12 元 任仁发 秋水凫鹥图轴
13 元 杨维祯 草书录余善和张雨小游仙诗轴
14 元 张中 芙蓉鸳鸯图轴
15 元 马琬 暮云诗意图轴
16 元 陆居仁 行书题鲜于枢行书诗赞卷
17 元 柯九思 墨竹图卷
18 元 顾园 丹山纪行图卷
19 明 陈璧 临张旭秋深帖轴
20 元 邾经 隶书题崔天德友竹轩诗卷
21 明 沈度 隶书节录四留铭页
22 明 钱博 草书唐卢纶割飞二刀子歌页
23 明 夏衡 隶书钴鉧潭西小丘记页
24 明 张弼 草书学稼草堂记卷
25 明 董其昌 行书天马赋卷
26 明 徐霖 行书咏雪诗卷
27 明 姜贞吉 山静日长图卷
28 明 顾正谊、李绍箕 为素行作山水图扇页、为嗣宗作山水扇页
29 明 莫是龙 为兰台作山水图扇页
30 明 陆彦章 行书诗扇页
31 明 唐文献 行书暑中帖页
32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页
33 明 陆应阳 楷书雨中过勉吾丈次文太史韵等诗卷
34 明 袁福徵 行书札页
35 明 陈继儒 梅花图扇页
36 明 赵左 雪蕉朱竹图扇页
37 明 李流芳 溪山茅屋图轴
38 清 王光承 草书李攀龙赠蓬莱王少府诗轴

第二部分 人文/地区互动 

39 明 张弼 草书论南北口音页
40 元 张雨 行书题黄子久画诗页
41 清 倪耘 鲈鱼新笋图页
42 明 宋珏 小楷元日书怀二首扇页
辅1 明顾绣观音图
43 明 吴讷等 三家行楷书锡老堂记卷
44 明 文徵明 行书致朱察卿札
辅2 明“朱察卿印·朱氏邦宪”穿带两面铜印
45 明 王常 行书五言诗扇页
辅3 明 顾从德 集古印谱
46 明 徐阶、陆深 行书札卷
47 明 钱福、杨一清 合书扇页
48 明 许榖 行书札页
49 明 叶时芳 陆树声、雪山二人小像图轴
50 明 徐献忠 致某人札
51 明 莫是龙 行书记冯山人事轴
52 清 沈荃 楷书陆树声燕居课轴
辅4 明成化说唱词
53 明 徐光启 崇祯七年诰命卷
54 明 徐光启 行书北耕录残稿之论墨篇页
55 元 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
56 元 张中 吴淞春水图轴
57 元 杨维祯 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
58 明 张宏 吴淞云山图轴
59 明 文嘉 曲水园图卷
60 明 董其昌 燕吴八景图册(选三开)
61 清 吴历 凤阿山房图轴
62 明 杜琼 南村别墅十景册(友情参展)
63 明 马愈 畿甸观风图卷
64 明 金铉 渔舟唱晚图页(友情参展)
65 明 海瑞 行书五言诗页
66 明 莫如忠 行书致董宜阳札页
67 明 都穆 行书致朱存理札页
辅5 明上海县志
68 明 潘恩 行书赠冯子潜六十寿诗页
69 明 杨宛 行书十六艳诗卷
70 明 宋克 草书唐人歌卷
71 明 孙克弘 云林石谱图卷
72 明 朱应祥、唐寅、沈周等 疏树西风图扇页
73 元 倪瓒 竹石图轴

第三部分 鉴藏/艺术影响 

74 明 陆深 行书收藏书画稿本册页(十四开)
75 元 杨维祯、王逢 题南宋赵葵杜甫诗意图卷
76 元 虞集、吴福孙等 题睢阳五老图册页
77 明 沈粲 题夏昶潇湘风雨图卷
78 明 文彭 行书致钱榖札卷
79 明 佚名 忠孝堂图卷
80 明 娄坚 行书补北宋苏轼答谢民师帖卷
81 南宋 张孝祥 行书泾川帖页
82 清 王鸿绪 行书七言联
83 元 赵孟頫 行书止斋记卷
84 元 赵孟頫 行书近得帖页
85 清 张祥河 行书致诸堂年伯大人札页
86 清 张祥河 题吕焕成西溪别业图卷
87 清 张照、高士奇 题元虞集楷书刘垓神道碑铭卷
88 清 华喦、释明中 皋亭看梅图册页(两开)
89 明 祝允明 草书文赋卷
90 清 王翚 仿曹知白林泉高逸图扇页
91 清 董邦达 仿云西老人笔意轴
92 清 王鉴 仿宋元山水图册(十二开选二)
93 清 王原祁 题画手稿之为丹思代作仿大痴秋山设色页
94 清 王原祁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轴
95 清 王敬铭 未完山水图轴 嘉定博物馆 
96 清 龚贤 山水图册(二十四开选二)
97 明 程嘉燧 霜林远岫图轴
98 清 叶欣 山水图册(八开选二)

第四部分 潮头/海上风华 
99 清 吴友如 点石斋画报原稿页 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100 清 赵之谦 楷书急就章册页(十开)
101 清 王震 庞虚斋抱兔图轴
102 清 倪田 吴俊卿六十六岁肖像图轴
103 清 任熊 范湖草堂图卷
104 清 虚谷 无量寿佛图轴
105 清 赵之谦 菊花图轴
106 清 任颐、胡远 高邕之小像轴
107 清 吴昌硕 桃实图轴
108 近代 高剑父 凌霄花图轴
109 近代 高奇峰 达摩像轴
110 近代 蔡元培 行书陆游登东山诗轴
111 近代 陈独秀 草书七言联
112 近代 黄炎培 行书浙东行过杭即景七律诗轴
113 现代 章士钊 行书梅尧臣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军诗轴
114 现代 于右任 草书五言联
115 现代 张大千 曾熙、李瑞清肖像图轴
116 现代 桥本关雪(日本) 无量寿佛图轴
117 现代 陆小曼 东山骑归图轴
118 现代 泰戈尔(印度)、陆小曼 赠徐志摩山水诗画合页
119 现代 翁瑞午 归去来辞图轴
120 现代 关良 鲁智深图轴
121 现代 潘天寿 烟雨两部图轴
122 现代 黄宾虹 山水图轴
辅6 现代 康有为 大同书手稿册(选一)
123 现代 梁启超、胡适 信札散页
124 现代 顾炳鑫 阿Q正传插图
125 现代 杨可扬 鲁迅纪念馆一角
126 近代 李叔同 楷书勇猛精进页
127 现代 郑慕康等 水栏遣心图卷
128 现代 徐悲鸿 康有为夫人像
129 现代 陈抱一 自画像
130 现代 林风眠 持镜仕女图
131 现代 颜文樑 黄浦江夜航图
132 现代 周碧初 英雄山图
133 现代 张隆基 女配电工
134 当代 陈逸飞 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上海鲁迅纪念馆 
135 现代 陆俨少 勇立潮头图轴
136 现代 白蕉 墨兰图轴
137 现代 袁松年 挑灯夜战图轴
138 现代 黄幻吾 井冈山图轴
139 现代 丰子恺 庆千秋图轴
140 现代 吴湖帆 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图轴 上海中国画院 
辅7 现代 宋庆龄 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手稿页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141 现代 刘海粟等 万年长春图轴


温馨提示
* 图书商品没有质量问题恕不退换,一旦下单付款,一律不接受退款
* 随意跑单退款的读者请慎重


*以下内容转载自上海博物馆公众号,部分内容摘自图录
凌利中《海上千年书画与文人画史的关系初探》一文


唐宋时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空前繁荣,中国画各科亦相继形成与成熟,登上了画史古典主义艺术的高峰。宋元以降,文人画渐为主流,其发展从初创、确立至别开生面,其间真正起到引领意义的人物并不多。其中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响身后近四百年,倘若加上董氏之外的海上千年书画成就,则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与上海相关。


展览第一部分“艺脉/艺术成就”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首先,海上千年书画之艺脉与成就,几乎伴随着文人画史各个重要阶段:


中国书法史上的“法帖之祖”——《平复帖》及其作者西晋陆机(261-303);早期章草书体代表——《松江本急就章》及其作者三国皇象;元丰五年(1082)上海青龙镇监米芾(1051-1107)于前代画史中,拈出以五代董源为代表的江南画派作为继承与突破的对象,及“墨戏说”文人画理论,为文人画继而成为主流奠定基础;至元代,借其特殊的时势政局、人文生态诸因素,上海成为滋养文人画坛的核心地域之一;明初书法成就的重要代表人物中不乏松江书家;明初嘉定籍马轼、马愈父子,一为宫廷画家代表人物,一为吴门画派先驱;晚明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响身后近四百年,更谓画史罕有。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海上画派;近现代画史中,诸如黄宾虹、李叔同、陆俨少、刘海粟等名家的画学经历,皆与上海密不可分。


其次,第一部分“艺脉/艺术成就”亦梳理上海画史个案贡献论,包括艺术创作、地区流派、画学理论、书画鉴藏、中西交汇和美术教育诸方面,皆不乏引领开风人物,可谓群星璀璨。 


书画创作方面,仅元代上海画坛,一时群星璀璨,如松江温日观的墨葡萄画,柏子庭的菖蒲画,释普明墨兰画,张中的墨花墨禽,马琬、沈玹、王立中、张观、张远等的山水画,浦东邹复雷之梅花画,青浦任仁发、任贤佐父子的人马画,曹知白、李升的山水画;书法则有松江陆居仁、钱惟善、杨维桢等,崇明秦约等;书画理论著述:宋末元初庄肃《画继补遗》,元夏文彦《图画宝鉴》、陶宗仪《画史会要》、曹昭《格古要论》,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莫是龙《画说》、陈继儒《妮古録》和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清张照《天瓶斋书画题跋》及其奉命合编与主持的《石渠宝笈》,近代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等;美术教育方面,刘海粟等创办那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等等,不一而足。


北宋 米芾 行书道祖帖卷

元 张远 潇湘八景图卷

元 曹知白 清凉晚翠图页
©展玩摄于上海博物馆“海上书画馆”


元 任仁发 秋水凫鹥图轴
©展玩摄于上海博物馆“对话达·芬奇”特展


饶有意味的是,在文人画史上,尤其自其鼎盛期之后的绝大部分文人画家,大都成长、活动往来于同为太湖流域的地区:如上海、苏州、湖州、无锡、嘉兴、常熟、太仓、常州等,这与语言学上操阴柔之美的吴语系范围几乎相似,此系偶然现象,抑或于文化意义上有潜在联系?地处太湖流域,风土宜人、水陆便利的重镇——上海于元末成为了文人画创作的中心地带,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之后本土书画的格局与文脉,更对其后的持续发展及画史地位的不断攀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期间发生的大规模聚“天下士”之人文迁徙,是继三国东吴后的盛况再现。


展览第二部分“人文/地区互动”以海上历代书画为线索,展现水系与文脉的交织与共融,关注上海自然风光、语言饮食、人文构成等风土人情于书画中的体现。从元代《淀湖送别图》至明代《曲水园图》,形象地勾画了一幅元明以来上海城市人文的迁移路线图,这恰与明初以降上海地理环境,尤其是以黄浦江为主的水系变迁与形成几乎同步。太湖流域之水原经吴淞江、娄江、东江入海排淤泄洪,而元明以降,通过史上数次大规模治水,变迁为以黄浦江为主注入海水系的形成,恰亦和元明之后历代文人画家渐以上海为江南艺术活动中心的趋势一致,其中是否存在着政治、经济、地理与水路交通等外部环境历史变迁的因素使然?


一个有趣的客观事实是,有元以来的文人画史发展,不仅呈现出主要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地域性特征,且伴随着明清以来江南文化的两个重镇代表——上海与苏州,随着其水系生态、地理优势、经济地位等综合因素的不断变迁,于书画领域亦发生了两者间既共生一体,又有局部地区间此起彼伏的互动关系。


可以说 ,元末围绕上海所发生的文化大迁徙,是江浙地区的士人向上海地区的陆续迁移。海上书画无疑直接继承了元初钱选、赵孟頫以降至元四家的画学正脉,可谓嫡传。第二部分“人文/地区互动”亦梳理了继承元四家正脉又对“吴门画派”的开创产生深刻影响的上海“吴门前渊”和“吴门先驱”,其中以张中、温日观、马愈、金铉等最为代表。


元 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

明 马愈 畿甸观风图卷
©展玩摄于上海博物馆“海上书画馆”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画史得以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作为接过“吴门画派” 画学旗帜并得以超越,乃至引领身后近四百年画史的“丹青宝筏”——董其昌而言,这不仅展示了其于艺术史上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若考察古代上海艺术家赖以孕育、滋养和生长的艺术土壤,画史研究中另一条暗线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他们离不开对古代艺术传统的全面继承,而其中的书画鉴藏文化,无疑不可或缺。


如清内府所藏包括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今英国大英博物馆藏)等在内的“四美具”四大名迹,以及乾隆于紫禁城专辟“画禅室”,这些藏品乃至斋名,皆出自明代两位上海鉴藏家——顾从义与董其昌;再如,百年来书画鉴定学的形成与建立,亦与“近现代书画鉴定学科的奠基者”——吴湖帆(1894-1968)息息相关。


展览第三部分“鉴藏/艺术影响”梳理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间上海书画鉴藏的四个主要阶段,即 “肇兴”(元末明初)、“四分天下”(明代中叶)、“高峰”(明末清初)及 “半壁江山”(清末民初);同时,亦对包括上海历代书画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内,探讨与呈现两者对其它地区艺术活动的影响。


南宋 张孝祥 行书泾川帖页

元 赵孟頫 行书止斋记卷
©展玩摄于上海博物馆“海上书画馆”


历史进入19世纪下半叶,纵观上海近代美术史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上海美术主要继承江南文人书画的传统余绪,并开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新格局,是中国古典书画向现代美术转型的重要一环。


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发展壮大的海上画派,到二十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再到三、四十年代蓬勃发展的革命美术、抗战美术,上海美术始终在全国美术界起到引领的作用。上海近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开埠以后的百年间,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上海美术界的繁荣景象是海派文化的体现和缩影,其焕发出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成为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组成。


展览第四部分“潮头/海上风华”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品涵盖海上画派、洋画运动、对上海近代美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革命家及新中国美术作品,旨在较全面地展现海上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清 赵之谦 楷书急就章册页(十开)

近代 李叔同 楷书勇猛精进页
©展玩摄于上海博物馆“海上书画馆”


👇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精装8开

定价 1680元


特别折扣48折 818元


点击至展玩读美艺术书店购书

温馨提示
* 图书商品没有质量问题恕不退换
* 随意跑单退款的读者请慎重


👥


“展玩·读美社群”终于来啦~我们会在这里分享新书与讲座,和专家学者一起传递审美与理念,限量好书、绝版书与特惠书等也会率先在这里分享。


点击下方二维码添加“展玩·读美社群”编辑微信,发送“加群”可加入群聊,群里见!


「展玩·读美社群」



-


更多艺术新书

关注 #展玩读美艺术书店


人文杂志《读画》

总第七期正式出刊


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展览原版图录

《文雅的典范:清朝盛世的书画》


-
出品|梢 青
主编|傅玉婷
内容编辑|黄银燕  运营编辑|马梦寒

影像|上海博物馆官网、展玩拍摄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玩
最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在展玩|合作联络(+86)18268085134|展玩是聚焦并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专业咨询顾问与内容生产传播机构,垂直服务于全球头部艺术机构与数十万中高端读者,覆盖学术、收藏、展览、出版等专业领域。展玩在中国杭州。
 最新文章